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刘波,也许是他参与了写作《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因而引起了读者的注意。他现在是北京军区《战友报》社长。刘波是以通俗、质朴而又引人入胜的文笔赢得读者的。你可知道,刘波小时候是个故事迷。他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在他的故乡——滹沱河畔一个绿树掩映的小村村头上,听一位老人说《水浒》。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通俗、质朴的语言艺术风格,启动着他幼小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他迷恋上了通俗的语言,通俗的故事。正如他后来说的:“那时我还不能写,也不会听门道,只会听热闹,但我有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海瑞清廉自律、刚正不阿,是家喻户晓的清官.然而,海瑞也曾热情洋溢地赞扬一位清官,说他"惩恶劝善,节用爱人",像是古代的圣贤.这人就是麻城阎河籍人,明朝嘉靖时任琼州(今海南岛)太守的周思久.  相似文献   

3.
我是谁     
哲学家曾经告诉我们,生而为人,总要追问一下“我是谁”。这个问题有点深奥,不太容易想明白。但在别人的检索系统里,这件事却清楚得很,我当然是刘萍,因为刘萍是我的名字,一个三十多岁,靠写字为生的女人。然而,刘萍是一个重名率极高的名字。很多我不认识的人,提到刘萍的时候,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也许是另外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05,(2):31
小韩就是我那紫色脸膛的表兄,我明白他昨天晚上也在城外杀仗后,心中十分关切.听说衙门口有那么多人头,还有一大串人耳朵,正与我爸爸平时为我说到的杀长毛故事相合,我又兴奋又害怕,兴奋得简直不知道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我不想进一步讲述T.B.的官方履历,这个自有奥美会发布。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很随和的好朋友,喜欢喝酒、抽烟、泡妞、跟人聊天,说是跟人聊天,通常反而他的话不多,喜欢问你问题,然后静静地专注地听你讲,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却让你心里格登一下,费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说起故事,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我们也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神笔马良"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那么故事为什么让人爱看爱听?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有情节,有曲折,能够吸引人,二是有人物,有性格,有喜怒哀乐,能够打动人.  相似文献   

7.
提起“老风口”的惊险故事,对于“老新疆”来说,大概早有耳闻。对于“老塔城”来说,就不仅是耳闻,而是如雷贯耳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许就是这些惊险故事的主人公。听这些故事,不外乎是每逢隆冬季节,通过塔城三县交通要道“老风口”时,每每遇上狂风裹着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在这人站不住脚,车开不动的风雪中,行人、车辆是如何面对死亡的威胁而历尽艰险。听了这样的故事,真是令人不寒而慄。在这人与大自然的一次次拚搏中,人们只留下了千千万万个惊叹和回忆,却几乎没有人将这常有  相似文献   

8.
谁在看你的杂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马 《传媒》2004,(11):32-37
没人穿鞋、旧鞋与市场空白 从事市场开发的人大概都听过类似"卖皮鞋"的故事:某公司老板派手下的一名推销员去某市场收集有关鞋子销售的信息.第一位去了不久很快就回来报信说,很糟糕,这里的人大多赤脚,根本不穿鞋子.第二位去了不久也回信说,情况太好了,这里的人大多赤脚,正需要鞋子.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以前读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故事说,有一位富豪新盖了一座楼,落成之日,请一位名士题写楼名。名士本意是想题“观月楼”,因为在酒席宴上多喝了几杯,竟迷迷糊糊地题成“听月楼”。第二天匾额挂出,遭到非议:月亮只能看,怎么可以听呢?这位名士尴尬得下不了台。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却站出来为他辩解说,这个楼名题得很好,月亮不但可以看,也可以听,我还特地写了几句诗赞美它呢。这位朋友便随口吟道:听月楼高接太清,倚楼听月最分明。玉兔捣药声细细,吴刚伐桂斧铮铮,忽然一阵微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月亮怎么不可以听呢?大家先是一惊,接着便是众口一词地赞佩他的机智和聪明。编这个故事的人,用的便是“意料之外,情理之  相似文献   

10.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11.
龙游县模环乡姚西塘村有个姚樟林,可以说是十里八乡有点名气的说书人,什么《水浒传》、《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一套又一套,说起来让人听了入神。故事尽管多,可他家发生的一个故事,姚樟林从不外传。读者欲知,听我细说。今年2月初的一天晚上,姚樟林一家6口人吃罢晚饭,团团围坐桌边,开起“家庭生活会”。会议议题是:听新上任的当家人——19岁的大儿子姚秀祥宣读“治家纲领。”这真是新鲜事。不曾听说老子健在,儿子当家。你说新鲜不新鲜?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5,(1):31-31
小韩就是我那紫色脸膛的表兄,我明白他昨天晚上也在城外杀仗后,心中十分关切。听说衙门口有那么多人头,还有一大串人耳朵,正与我爸爸平时为我说到的杀长毛故事相合,我又兴奋又害怕,兴奋得简直不知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我只是觉得,所谓的骑士不该是完美的,它一定有缺陷,但是却朝着美善的方向挣扎着前进.格里西亚,他绝不完美,他的缺点多到炸,他的行为可以卑鄙无耻,不像一个骑士,他的正义可以妥协.我讽刺骑士的模式,然后,努力用故事来表达我心目中的"骑士精神".这就是<吾命骑士>的主题:骑士.--御我自白书  相似文献   

14.
辛航 《北京档案》2001,(3):16-18
最近,我有幸采访了前全国政协委员丁国钰老先生.丁老今年已经85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好多.对于几十年前的事,他依然记得很清楚.丁老的经历很丰富,从红军到解放军,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他都亲身经历过.他参加过板门店谈判,当过驻外大使,还当过北京市的市委书记."现在像我这样的老人可不多啊",他微笑着说,"听我的经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就好像听故事一样."……  相似文献   

15.
谁不该念错?     
念错字,古时或许不大常见。因为,那时的人要么穷得念不起书,他因此也不假装斯文,不在电视上主持节目,私下里骂隔壁阿二淘气时,也不会把“可恶(Wu)”说成“可饿”;要么他就从“小学”学起,读“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学成了卖弄“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酸是酸掉了听者的大牙,却断不会念错。至于现在念错字,实在是稀松平常之事。因为如今大家差不多都识文断字,识字人一多,念错字者也是几何级数陡增,这就像汽车多了交通事故随之增多一样。 我一向以为,大众念错字,错就错了。汉字有五六万,就是章太炎、郭沫若…  相似文献   

16.
要想了解中国的新闻漫画,就不能不先了解华君武。果然,预约采访时,电话那一端传来华老慢悠悠的声音:“采访过的人很多了,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一代又一代不断更新的读者,一批又一批从读者中成长起来的作者、画者,谁不想多听听老前辈曲折、坎坷、成功、成名的故事。也许是我们代人请教的诚意,华老松口了:“天这么热,你们还要来,那就随便聊聊吧。”3个小时过去了,华老侃侃而谈,依然是慢悠悠的话语,却震撼肺腑,激荡人心。只不过是一幅幅漫画,却像一颗颗子弹,让敌人胆战;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丑恶、善美。华老似乎很满意与我们的“闲聊”,乐呵呵地说:“我很高兴,今天讲了一些我从来没有讲过的想法,有些是头一次讲给人听的事。”我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敬意,笔下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把华老的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主题是华老用他70年的漫画生涯定下的——  相似文献   

17.
在从事档案职业之前,我曾经换过几次工作,工作性质都不相同.一路走来,我有一种深刻的感受:任何职业,从外面看,都有可能是风光的或是卑微的,有时让人仰望,有时引人误解;而从里面看,又都是平凡的,甚至是家常的,唯其让他一朝闪光的是一个人的坚持和磨难.也许说“磨难”会让人不太开心,但其实这就是一个追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1,(4):53-56
《我的风尘岁月》 朱少君著 定价:29.80元 译林出版社 2011年4月 这部小说,写风尘却不仅于风尘。市井之间的感情纠葛普遍却又不普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般人,都在经历着自己普通的爱情故事,这本书中的故事也许就是你我的写照。每一个经历过和正在经历感情的人都会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9.
"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这首令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歌,以后也许听不到了.最近,有传言称,已经做了20年的电视栏目<曲苑杂坛>正面临末位淘汰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我记录的,是三组很平凡的小故事.究竟什么才是好故事?我觉得,朴实真挚的,能给人力量的,就是好故事吧. 一、两个年轻人 2014年春天我采访了一位80后小伙子.我见到他时,他正在一间破烂的教室守着三十几个午睡的山里娃.小伙子是这间幼儿园唯一一名50岁以下的老师.2012年,他从市里的教师进修学校科班毕业,班里40名毕业生,只有他选择到农村幼儿园工作.他没有编制、没有医保,也没有五险一金,每个月工资12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