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引导,帮助家长和监护人承担好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9年,我校利用假期开展了"百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活动的主题: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我们拟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2.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和谐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是我校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资助课题。在二年多的研究实践中,课题和学校的规划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个体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强化·浸润·体验·养成"德育模式是我校基于对学生成长规律性的分析与把握而提出的。施行这个模式,目的是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化浸润和活动体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固化,并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一、把握时点规律,强化德育标准由于地域文化、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各不相同,学生的思想情况各有特点,道德认知水平各有差距。如何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及早帮助学生确立德育成长目标十分重要。第一,重视高一起始年段的德育衔接工作。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负有重要的道德责任.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教育引导和道德示范作用.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里,教师的道德责任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尊重、理解以及召唤等方式澄清和引导价值的生成,从而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和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理念,我校在"实施快乐教育,建设道德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以教师、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快乐课堂、快乐校园、快乐家庭的建设,实现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策略。一年来,我校对如何通过"个性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推动道德课堂建设,深化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  相似文献   

6.
"美德储蓄"活动在实施中存在着困境:难以评定真正的"道德富翁;"激励机制失灵;导致虚假道德行为出现。在理论上,"美德储蓄"活动也存在困境:道德回报不是一种事前的回报;道德是行为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追求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职生家庭道德责任教育不是以父母为教育主体、以家庭为场地所开展的教育,而是以学校教师、父母、社会人士等为教育主体、以"家庭道德责任"为教育内容所开展的教育。从家庭关系和谐的角度来看,应对高职生开展孝心、友悌、诚信、感恩、礼仪五个方面内容的教育。而家庭道德责任教育的特定内涵和高职生道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必须对高职生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家庭道德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8.
道德责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学校、社会、个体认识等因素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在运用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个体自我教育等渠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时,注重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发挥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做到各方面的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婚”现象的伦理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正体验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悟道德和知识的形成的教育方式。其意义重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外界、认识自我,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体验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做",寓教于"思",注重引导学生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一、从学生整体实际出发,开拓体验教育新平台青少年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多  相似文献   

11.
高晶 《天津教育》2014,(9):43-45
毋庸置疑,学校环境对学生的道德与心灵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道德感召力,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挥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是德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笔者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学校弟子规实用教程》,在弟子规活动板块中设计了16个与节同行弟子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2.
"道德银行"是储蓄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银行。参照银行储蓄运作的形式,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所显现出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将被奖励兑换为一定的道德币,存入到各自的"道德银行"账户;如发现有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将从自己的账户中扣减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真实性、人本性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生活德育的两个基本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生活德育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定位是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接受社会性规则。要达成上述目标,我们的德育实践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即“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这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着力构建鲜活的、智慧的、充满成长气息和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实现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综合改变。下面以我校生活德育研究中的重点活动“打造团队品牌,营造团队文化”为例,谈谈德育中的“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一、价值引导新课改理论指出,所谓“引导”,…  相似文献   

14.
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重要性概括为:人生意义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对价值的选择极为重要;价值引导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进行价值引导应以"尊重"为前提,将"理解"渗透其中,运用"召唤"方式进行。当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两个重要内容,即"名"和"利"。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庭德育承载着个体品德养成、家庭道德发展乃至服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使命。但当代中国家庭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只有基于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家庭道德变迁规律以及当代青少年成长规律来充分认识中国家庭德育建设规律,成功探索出现代家庭德育方法论,才能让广大家长家庭德育改革坚持"理念先行"、家庭德育功能坚信"美德可教"、家庭德育实践秉持"无教学的教育"、家庭德育成败明晰"责任大于能力"。家长只有掌握了现代家庭德育方法论,才能开展家庭德育具体方法的综合创新与正确运用,最终担当起教养子女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6.
"课后服务""课外活动"和"校外教育"都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的教育活动,都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活动,也都是促进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课后服务的引导和规范化管理的力度,体现了在大教育视域中对教育治理的要求和对教育环境建设的整体安排。现行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的组织和运行应在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协调好六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政府推动、学校组织、社会参与、行业自律、家庭支持和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关注日益升温。家庭和学校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两个重要场所,缺一不可。家校联手、共同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如何提高家校合作层次,提高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家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我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家校合作方面的困惑,为寻求家校合作的突破口,我校以家校心育课题为依托,通过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空间,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整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次主题活动是围绕我校"升华生命意识、培养责任情怀"主题,根据高三年级"明报国责任.立成才理想--18岁成人教育"主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年级特点、班级特长的生命教育话动. 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高三成人敦育系列活动中,回顾自己18年的成长足迹,了解先辈18岁的经历.对话父辈18岁的经历,从中感悟国家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树立成才报国的信念.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展示学生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阶段成果--感悟成人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规划人生发展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家庭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家庭道德责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内容。社会发展对未成年人家庭道德责任的形成造成冲击;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孩子道德责任的形成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使得人们有必要探讨未成年人的家庭道德责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信念,使学生形成的良好品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仿效,教会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有责任主动联系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搞好配合协调,共同教育好下一代。只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