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科举考试中对试帖诗的要求极尽严格,这主要表现在平仄和对仗上。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所考的五言八韵,童试所考的五言六韵,用的全是仄起格,在对仗上讲究铢两悉称,并且要虚实相生。《唐诗三百首》所编选的诗歌在平仄和对仗上大多契合了当时的考试制度的要求,符合试帖诗在平仄和对仗上对诗歌的要求。因此,基本实现了其作为一本指导蒙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有两本《唐诗三百首》,一本是近两年出版的精装本,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不想去触摸它,因为它那夺目的外表,总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意韵。  相似文献   

3.
《唐诗三百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众多诗者的喜爱,在数个英译本中,许渊冲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在音韵美方面独树一帜,广受赞誉,堪称中译英诗之典范。  相似文献   

4.
黄大权 《师道》2008,(5):56-57
女儿五周岁了,正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该给她垫垫书面语言的底子了,好为她人小学作些准备。看看女儿的同龄小朋友摇头晃脑地背着古诗词,妻子心急了,也买来《唐诗三百首》《唐宋诗词八百首》让女儿背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开始时,女儿也挺感兴趣的,每天好几首的背个不停,  相似文献   

5.
李婷婷 《考试周刊》2011,(91):26-26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现象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因此,作者以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的法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体现,以促进日后翻译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古诗已老?走访各中学,文学社常见,独立的诗社却不常见,专注古诗词楹联文化的学生群体更少见。身处21世纪,科技尖端,潮流迅猛,但古典韵味十足的诗词楹联,除了出现在书本、试卷上,大部分同学平时接触并不多。看身边朋友的流行阅读书单,《楚辞》《唐诗三百首》《古诗十九首》《楹联大全》等书,似乎已踪影难觅。不得不问一句,古诗是否已脱离当今中学生的兴趣范围?难道,对联远去古诗已老?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第一、反复朗诵,探究古诗词之情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  相似文献   

8.
成强 《新课程研究》2010,(2):144-145
我国是一个具在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尤其是我国的诗词,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三百首》,从上古时期民间的创作到诗歌成熟时期各位大师的作品,再到清末直至现在,可谓灿若星辰。面对这样一座巨大的文学宝库,我们应该在从小学就开始好好挖掘,把特殊的文明传递给子孙后代;对于这样特殊的文化,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内化在心中,应该与我们的血液融合在一起,让它在中华民族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9.
课前诵诗一首 课前诵诗一首,即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诵诗一首,或齐读或齐背。这是借鉴古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吟诵法”。事实证明,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许多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都将儿时能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作为经验之谈。再者,许多古诗文,节奏感强,  相似文献   

10.
纬零  孟玮 《教师博览》2012,(9):22-25
叶企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3岁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习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6岁开始熟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等。如果在国学上继续研习,或许可以成为未来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1.
魏清妍 《语文天地》2015,(10):40-41
古诗词鉴赏向来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难点。读懂古诗词,是诗歌鉴赏的前提,也是诗歌备考中的基础环节。那么,怎样才算读懂诗词了呢?首先要明白诗词的表层意思,即能理解诗句的大意,明确诗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等要素;其次要深入领会诗歌的深层涵义,赏析诗句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等。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短时间的阅读中,轻松读懂一首古诗词呢?  相似文献   

12.
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但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学习兴致不高以及学校"唯教材论"的短视行为等影响,让当下的古诗课程开发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莫等闲,废了"童子功",空悲切。源于一种责任,我以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唐诗三百首》为蓝本,根据古诗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喜欢阅读,现在回想起来,主要是因为寂寞到无可语者;现在仍喜欢阅读,但视力极差,阅读和写作的速度都在急剧衰减中。临窗,一抹阳光一杯茶,阅读和思考,是一种安静的力量。最早的时候,被迫读的是《三字经》之类的东西,父亲早逝,母亲读过一点私塾,但识字和文化都不多。《三字经》的重要性在于,它  相似文献   

14.
正国内第一套由新课标制定者选编的新课标阅读丛书全书导读,精美插画,随文注释,作品感悟课外阅读的必备经典,文学修养的首选文库  相似文献   

15.
林海燕 《小学生》2015,(1):8-11
主持人语:林海燕老师是我新认识的一位作者,她在去年夏天的时候,给了我一篇特别可爱的故事——《冰棍上的三八线》。那篇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它给了我初夏的第一次清爽的感觉。在后来的几次合作中,林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文字清爽可爱,人也干脆利落。本期我们就由林老师的故事为大家带去一份清新的感觉吧!  相似文献   

16.
《盗火者》是一部教育纪录片。邓康延老师担任此片制片人,与他的团队一起,将目光投到了教育之上。《盗火者》尝试以最直接的方式"炙烤"当下的教育。此片在凤凰卫视中文台连播5集,反响热烈,有网友在微博留言,称这部纪录片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文为这部纪录片的跋。  相似文献   

17.
白话文的自然跳脱,清新随性是今人得以直抒胸臆的关键。今声聚焦现当代美文与时文阅读,今人所思所想自然是振聋发聩,声声入耳。活在当下,既严肃又幸福。在笔者看来,文物、旧书、毛笔,正是一套,都是些遗产、历史、旧文化。主张保存这些东西的人,不免都带些"思古之幽情",一方面更不免多多少少有些"保存国粹"的意思。"保存国粹"现在好像已成了一句坏话,等于"抱残守阙","食古不化","迷恋骸骨","让死的拉住活的"。笔者也知道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学生都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支生花的妙笔,这样无论是平时习作还是考场作文,都能信手拈来,写出文采飞扬的佳作。所以很多学生总是追问我说,老师,写作有什么诀窍吗?其实无论是写作还是做事,关键是平时的功夫,所谓功到自然成。有个成语叫"文如其人",就是说文章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所以要想写好文,还得做好人。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和写  相似文献   

19.
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凸显了语文教学重于积累的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营造语境、掌握句型、文化教学、加强背诵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点浅见,分享同仁。一、营造语境,引领求知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英语对他的影响,把学生带动起来,激发学生"想说"的愿望,使之"随波逐流",这样,兴趣产生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条件就算具备了,这是最好的动力和最有效的激励。单是课堂上的短短几十分钟,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