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在榆次培训听做报告的老师讲了这样一则让人感到苦涩的故事:在美国某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非洲学生不知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学生竟然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相似文献   

2.
焦剑 《四川教育》2008,(11):46-46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所国际学校,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思考。显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时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思考,不懂得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甚至出现死记方法和套用题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有人给各国的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则不知道什么叫“思考”。这则材料引人深省。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提出了要求,所以构建思维灵动的课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濒危的文化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则笑话: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玩,恰好遇到孩子的老师。老师便问孩子:“小明,你知道圆明园是谁烧的吗?”孩子说:“不是我!”孩子还没说完,妈妈便赶紧说道:“老师,我家小明最乖了,他不会说谎的!”这时,一旁的爸爸也说道:“烧就烧了吧,多少钱,老师?我们赔!”看完这则笑话,你肯定会大笑。但在笑过之后,你是否会有所思考,你是否觉得不是滋味?也许,这不只是一个笑话,也许这一幕的确发生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我们的文化,正在走向“荒芜”,走向颓败,取而代之的是大把大把生命力极其旺盛的“野草”。随着“追星”日…  相似文献   

5.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看到这样一幕场景:离园前,班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在一起玩沙子。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可以想象,沙子总也装不满,于是他就用手指头堵住漏斗口,等沙子装满后他就把漏斗挪到瓶口边,再放开手指,让沙子流进瓶子。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将漏斗对准瓶口的这段时间,沙子已经漏得所剩无几。孩子丝毫不泄气,一次一次地努力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开窍”了:他先将漏斗口对准瓶子, 然后再开始灌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孩子笑了,他得意地回头看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正鼓  相似文献   

6.
学会倾听     
说到倾听,我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笑话。在一个有好多国家的学生参加的聚会上,一位老师问:就其他国家粮食短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意见。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不知道还有其他国家)欧洲学生说:什么叫短缺?(他们不缺少粮食)中国学生说: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啊?(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这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年轻的苏娟老师发现,即使强调了很多遍,仍有很多学生对退位减法的借位问题进行“模糊处理”。学生的练习经常因为不点退位点使结果出现错误。老师反复的纠正错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记得点退位点才不容易出错。”练习时一个学生悄悄的对苏老师说:“老师,我听说过一个关于退位减法的小笑话,我想讲给同学们听听。”苏老师正愁这个普遍性的问题总不能解决,不知道这个学生的笑话会不会与这个有关呢?学生开始说他的笑话“: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一天,老师讲退位减法,告诉…  相似文献   

8.
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枣庄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暨优质课评选活动,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授课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禁连声赞叹.尤其是孙景权老师讲述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到课堂是快乐的、轻松的,也是成功的. 一、导入新颖,故事激趣 教师讲述数学小笑话《乘法分配律》引入新课.一个学生的作业本在“姓名”栏里写着:木(1+2+3).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我的.”老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这样写呢?”“老师,您不是说要学以致用吗?”“嗯,是呀……那你这是用的什么?”“乘法分配律.”老师恍然大悟.在这个环节,孙老师通过数学小笑话引入新课——乘法分配律,对初步预习过的学生来说一定会哈哈大笑,对没预习过的学生也会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一个好的家长,在子女面前要注意树立教师的威信。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有地位的植物学家的儿子,在幼儿园里,拿着一株不知名字的小草去问他的老师,想知道小草叫什么。那位老师也不知道。这位谦虚而诚实的教师,便和蔼地对这个学生说:“你爸爸不是很有名的植物学家吗?你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希望知道这株小草的秘密呢!”第二天,孩子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造句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调虎离山老师:“什么叫‘调虎离山’?”学生:“譬如考试的时候,校长忽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这就叫做‘调虎离山’。”先睹为快老师:“什么叫做‘先睹为快’?”学生:“就是……就是先看看答案,然后再来回答,这样做习题就比较快。”说明什么老师:“如果你的裤子的一个口袋里有二十马克,而另一个口袋里有五十马克,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我穿的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听过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位学者给全世界的孩子出了一道题,题目是"请你就世界上其他国家食品紧缺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然而,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答出这个问题.原因是,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紧缺,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食品,南美的孩子不会用谦词不知道什么是请,中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看法,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世界上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2.
幽默     
老板一个人去宠物店里买鹦鹉,店主对他说:“我们有三只鹦鹉,蓝的会讲四种语言,卖两千元;红的能讲六种语言,卖三千元;那只黄的不会讲话,卖五千元。”“怎么会这样呢?”那个人叫道,“他可什么都不会说啊!”“是这样的,”店主解释道,“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来头,但其他两只都叫它老板。”珍奇动物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出一种南非的珍奇动物?”“北极熊!”聪聪不假思索地站起来回答。“孩子,”老师和蔼地对聪聪说,“在南非是找不到北极熊的。”“我知道!”聪聪说,“正因为这样,北极熊在南非才是珍奇动物嘛!”上帝的轿车口若悬河的推销…  相似文献   

13.
中秋节快到了,历史老师问大家:“你们知道最早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吗?”小麻雀回答:“阿姆斯特朗。”小呱呱鸟不认同,大声说:“嫦娥!中国的嫦娥奔月比外国人早了几千年呢!”哈哈,亲爱的读者,在过节时你有没有闹过什么笑话?请把你遇到的、听说过的关于节日的笑话写下来寄给我们,期待你的来稿哦!  相似文献   

14.
<译林·文摘版>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父:'如果你有一个橘子,我再给你两个,那你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橘子.'子:'我不知道!在学校里,我们是用苹果数数的.'" 不知道读者特别是一线数学教师看了这则笑话后有什么感想,您笑了吗?还是觉得一点都不可笑,因为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老师和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我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得接近尾声时,有个孩子忽然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流利大加表扬。可对他提的问题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以有…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笑话:老师要求两个不守纪律的孩子放学后留下来,把自己的姓名各写一百遍。一个孩子早就写完了,另一个孩子仍在那里写。老师想问个究竟,那个孩子委屈地说:“这实在不公平。他的名字叫汉·乔,而我的名字却叫穆罕默德·阿里·扎卢丁·炳吉·易卜拉西姆·拉吉德。”老师听后哑然。读完以后,在感到好笑之余,笔者陷入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在对待学生时,我们总是强调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7.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伶俐大加表扬。但我又哭笑不得,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起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猫没有穿木拖鞋老师:猫走路的时候,没有脚步声,是什么道理呀?学生:这是因为它没有穿木拖鞋。学以致用老师手指“姓名”栏写着“木(1 2 3)”字样的作业本说“:这是谁的?”一个学生站起身,说“是我的,老师。”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咋这样写?”学  相似文献   

19.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谈及一个幽默。他说,联合国某组织在全球各大洲的儿童中搞了一个调查——“请谈一谈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独特看法。”你猜怎么着,结果是各大洲的儿童居然都因为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回答。欧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短缺”,非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美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独特看法”……主持人话落,满座笑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却难以付之一笑。由此,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一位…  相似文献   

20.
快乐加油站     
还有菜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懒学生造句一个学生十分懒,造句不爱动脑子。老师要他用“仿佛”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仿佛。”老师叫他用“特殊”造句,他就写:“我爸爸的小名叫王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