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个人信用信息是能够反映特定个人的信用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总和,在性质上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在个人信用信息隐私的立法保护上,主要存在欧盟的统一立法和美国的分散立法两种立法模式.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立法应当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并借鉴欧盟和美国立法中的合理之处,确立统一立法与行业立法并举的折中模式.通过统一立法确立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最低标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行业立法,以健全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使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受阻。就我国目前个人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措施以及建立后如何发展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
白云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1):23-28,2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人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我国公民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意愿的整体状况及特点,提出在现阶段,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应与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保护同步进行,以避免个人信用信息侵权的泛滥;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立法要植根于社会,尊重公民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意愿,制定适合我国公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制度;良好的法律环境的形成还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公民个人信息和个人信用的维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保障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考察,一是征信数据源单位对当事人信息的采集过程;二是征信机构从对个人征信源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组织、加工等整个征信过程。围绕个人征信过程中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提出三种途径,即信息来源原始性保障、信息处理程序合理性保障与征信主体权威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6.
个人信用信息的时效性是保证其具备信用凭证功能的关键,主要受征信活动中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查询利用环节、个人信用信息处理环节和个人信用信息当事人监督过程的影响。基于此,个人信用信息时效性的保障策略可归纳为采用变通方式,简化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过程中当事人监督环节;针对大量的、经常性的查询个人信息的机构,简化查询利用审核手续;制定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保证信息处理过程的连贯一致。
Abstract:
The timeliness of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is crucial to ensuring its credit evidence function,and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query link,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pro- cessing link and the monitoring process by the clients. Therefore,the strategies for ensuring the timeliness of person- al credit information could be reduced as follows: simplifying the monitoring process by the clients in the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process by adopting flexible manners; simplifying the query and utilization verification procedures to the organizations which query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quantity and frequently; establishing unified standards for personal credi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o ensu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be consistent.  相似文献   

7.
信息社会中个人信用信息的价值凸现出来,传统的法律制度难以满足对个人信用信息既利用又保护的需要.将个人信用信息纳入财产法保护是符合法理的,个人信用信息具有财产属性,在财产法中设定信息财产权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保护可以在尊重信息主体意愿和维护信息主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信用信息的流动和利用,在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和技术架构,重点探讨了个人信用信息的5种共享服务模式:个人信用信息共享、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中心、个人信用信息公开、个人信用信息增值开发、个人信用信息产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息隐私权及其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文艳 《情报科学》2006,24(2):227-230,246
本文通过对“您不认识我,我却知道您!”个案的分析,引出了对我国信息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探讨,主要从信息说角度探讨了隐私权的概念及其保护客体范围,并介绍了国内外保护信息隐私权的相关立法,最后对我国信息隐私权的保护能早日与国际接轨提出了三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分析指出个人信用信息应由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资产信息、个人信贷信息、社会交易信息和公共记录信息构成,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总体架构应包括数据来源、交换设施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系统5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的建设模式,指出个人信用信息基础库核心项由自然人基本信息和在自然人基本信息基础上增加扩展项构成。  相似文献   

11.
余利民 《内江科技》2006,27(3):24-24,66
良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征信的基础。它使经济的参与者方便快捷获取对方真实信息,防范不诚实行为,为银行和社会了解个人信用状况提供服务.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信息隐私权保护机制建立与完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民的信息隐私权受到了侵犯,而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措施滞后。完善立法、加强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增强网民自我保护意识,进行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将有利于我国对网络信息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陈岩峰 《未来与发展》2004,(5):36-37,50
我国的信用状况极不理想。国家、企业、居民的信用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很不均衡,有人概括为,国家信用被充分利用,企业信用过度利用,个人信用未被利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加快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在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美国、德国、日本在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提出了我国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图书馆协会通过制定完备的行业政策,充分发挥协会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同时,各图书馆根据法律和行业政策,普遍制定了在图书馆业务活动中保护读者隐私的具体规则和措施,使尊重读者隐私权落到实处。日本图书馆界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用征信是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位、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手段。我国加入WTO的服务贸易特定义务承诺对国内个人信用征信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由于我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立法的缺失而创设的行业经济租可能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和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了使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能得到较全面的法律基础支撑、与国际惯例接轨,需要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隐私权以使个人信用征信业的外部成本内在化。  相似文献   

17.
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确立是信用经济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分析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采集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在我国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不仅在理论上具备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进而从法制建设、信息共享、技术标准3个方面具体设计出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制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日本信息通信政策的特点并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了我国借鉴日本信息通信政策成功经验的可行性.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有益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明 《情报杂志》2005,24(3):85-87
商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心。目前 ,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征信机构为核心的商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 ,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完善我国商业信用信息服务体系 ,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构建基础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 ;明确政府定位 ,加强政府监管 ;大力促进征信机构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府信息公开隐私权保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信息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但有时政府信息公开又在无形中侵害公民隐私权。公民既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免受他人获取、公开和传播隐私信息,又希望政府信息全面公开,以充分保障自己的知情权。尤其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数字时代。因此,政府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的同时,如何能够做到既合理公开政府信息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就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