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寓深于美寓理于情刘燕在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等,为什么能给人以气度恢宏、情感细腻、思想美、手法美之感呢?这是因为作者注意到了文章的整体美。要使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作者一定要全方位的追求。-、追求主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情感     
新闻的情感林谟猷,张迪修“没有流泪,你怎么能够写作?”作为对问题的反应,新闻作品也要出“情”,新闻界志士发出这样的呼唤至少有一二十年。不过,新闻要求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直白地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之中...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既要体现对作者智力劳动和独创性的尊重,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功能。因此,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原则之一:除个别例外,新闻作品原则上具有著作权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具备如下几方面条件:1.应当是事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只保护表现形式,不保护被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这是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理论。同样的思想或情感,人们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利用。文章或作品,就是一种表现或曰形式。2.应当具有独创…  相似文献   

4.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的新闻作品中总是或明或暗地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聪明的读者也是可以从阅读中发现这些作品暗含的思想和情感倾向的。因此,我们在采写新闻时,对新闻作品中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倾向以及可能由此产生的舆论效应,应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消息要不要有情感?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这是客观要求。既然是用事实说话,那么写消息还要不要讲究情感呢?新闻作品的生命力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来自两大因素:一是历史价值,一是美学价值。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的历史价值要求新闻完全真实,新闻的美学价值要求新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疑新闻的文气、风格、情感等等因素都是充分条件。美学界知名人士屈稚军说:“美感在本质上就是情感活动”,没有情感,消息作品何谈之美?情感,是消息作品获得生命力的条件,也是记者表达思想、立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而新闻又常常被称为“易碎品”,很多新闻摄影作者平时背着相机忙里忙外,稿子见报不少,可却留不下几张像样的作品来。而我作为一名编辑,每天收到数十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老相识”,抓取的瞬间是“常相见”,连图片说明也是“差不多”,吸引不了读者,更震撼不了读者。那么,新闻摄影怎样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使读者看后“眼前一亮”?在情感上觅新。一幅图片作品能不能拔动读者心弦发生共鸣,重要的是情感。关注摄影对象的情感世界是贴近生活的一种深层次体现,也是摄影作者获取形象价值的关注点。情感的主要显现因素是…  相似文献   

7.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代表美国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成就,本书围绕获奖作品,通过“新闻背景”、“作品点评”和“相关链接”,介绍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介绍作品的新闻价值、社会意义,分析作品的拍摄技巧,以说明作品的获奖理由;最后介绍与新闻事件或作者相关的情况。读者能从中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全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任何体裁的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这种主题思想是建立在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观察、情感或意见的基础上的。新闻的主题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观察世界得出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的主导思想,是决定新闻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也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及安排新闻作品结构的主要依据。一篇稿件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那么,如何提炼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主题呢?  相似文献   

9.
杨力 《新闻前哨》2006,(9):41-42
新闻有美。新闻美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新闻作利用审美感知去发现、感受新闻美,伴随着审美情感的进发和对美的感悟,在新闻作品中创造艺术的美。新闻作品中的素材、语言、结构等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吸引受众,使受众也能进入审美,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新闻作品与记者情感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去体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如何的定位?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各执一词。我对这个命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联系我采写的被多家报刊转载的作品《没有硝烟的沂蒙山保卫战》来分析,更有着深切的体会。首先,我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必须倾注记者的情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无数被视为经典名篇的新闻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记者的各种情感。从  相似文献   

12.
田艳 《记者摇篮》2005,(2):24-24,45
新闻报道是一种理性的、客观的、公正的报道,这早已是广大新闻从业者的共识。至于新闻报道是否应该具有情感色彩,则是新闻界的一个敏感话题。纵观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笔者以为,情感色彩是一篇新闻佳作问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品种中,以“亲历记”“目击记”形式出现的军事新闻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不妨把这种以作者的亲身经历、现场见闻写成的新闻作品叫作亲历性新闻。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作品中一个重要要素,人物要素在新闻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作者选用何种体裁来表现新闻事实,往往离不开人物。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很多作者匠心独运,将人物要素凸现在引人注目的标题上,不仅彰显出人物的新闻价值,也能使标题简练醒目,中心突出。这其中最突出的表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文学须为政治而作,须为现实而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的武器,而不能为作文而作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文者以明道”。文章总是要传达作者一定思想、观点、意图的,文以载道,文更是一种手段。新闻亦如此。 虽然新闻写作一再强调报道的客观性,忌讳主观意图、个人感情的夹带,可是,新闻作品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反映的产物,不可能不渗透着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如何使新闻稿件有效地传达作者的观点、情感,而又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呢?这方面,古代文论中所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新闻作品,是否需要讲究意境美?笔者认为是肯定的. 所谓意境,通常是指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怀、情感而形成的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新闻作品中的情感美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上的。真正优秀的新闻作品应该是不矫情、能表达真情实感、对国家对民族有大情大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新闻作品与时事新闻存在本质的区别。时事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属于公共信息,不具有独创性.所以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新闻作品则是在时事新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具有独创性.因此受到著作权的保护。通过分清新闻作品与时事新闻的界限,有助于把握著作权法,认清保护新闻作品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19.
好的新闻作品如同好的文学作品,耐人寻味,历久弥新。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新闻作品,读者不仅对作品中的事件记忆犹新,还能通过作品领略到作者的文学功底,也就是说,从一篇新闻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还可看到作品本身透射出的作者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穆青同志为人民采写了一大批脍灸人口的新闻作品,尤其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历史的审判》等篇章,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典范。 那么,穆青新闻作品的巨大魅力来自何处?其中,情感因素对穆青新闻作品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情感是穆青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因素。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情感,包涵的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挚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热爱,对天下劳动大众命运的关怀,对祖国大好山河乃至大自然的深爱,以及对人世间一切丑恶事物、丑恶现象的嫉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