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数学开放题较之以前的封闭题综合性更强,已知条件更隐蔽,结论不直接给出,要学生去猜想,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系、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索活动逐步得出结论.它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和提高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培养学生多元性数学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就是以不同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教学中,设计一题多解问题,寻求多种途径的解法,促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开放题较之以前的封闭题综合性更强.已知条件更隐蔽,结论不直接给出.要学生去猜想.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联系、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索活动逐步得出结论。它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和提高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①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②要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③通过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分析习题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应着力从发散思维训练入手,不仅要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精选习题、精讲习题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师生共同探索,共生共长,才能把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放在可靠的基点上.  相似文献   

6.
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可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一题多解,有利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全方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而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积极思维,触类旁通,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两者都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需要开拓性人才,而开拓性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数学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变式训练,培养学习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培养发散思维会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来为综合应用知识、提高一题多解的能力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一题多解、求异变通、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等这些数学教学策略的应用;在注重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思考过程、思维体验和综合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变革,让学生形成真正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思维养成、性格塑造的黄金时期,而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缺少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不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利用创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莫丽平 《考试周刊》2012,(90):53-54
一般情况下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比较单一的,他们善于模仿却不善于创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虽然很强,但是不善于加以运用.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种善于创新,善于将所学新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能力.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智慧的增长: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我们从几道例题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史淑红 《考试周刊》2012,(68):103-103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特征”,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在英语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科学训练,拓展思维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开放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设计优美,格调清新是中考的热点,这类问题是指在题面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出现多种正确答案的问题.它可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能启发学生突破定势思维的禁锢,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开放性题”其不完备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创造性,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注意多阅读、多收集、多积累有关数学开放性题的资料、信息,充分利用课本的习题,并将其改编成为开放性题,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开放性题,再进行开放性题的专题训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的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磁场的速度射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仅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弧运动,称为“圆中圆”.此类问题涉及两个圆——磁场圆和轨道圆,有时题设条件不充分,甚至不确定,两圆互为关联,互相干扰,要求学生思维多向辐射,讨论分析各种可能条件下结果的可能性,对发散思维、辨证思维、创造思维及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解决好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这类题在高考中也时常涉及,下面从几道高考题入手,谈一谈处理此种类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课程高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苦功.一题多解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典型的题例,开展一题多解的教学,组织全体学生合作探究,增进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创造高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黄春阁 《贵州教育》2000,(3):31-31,34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能力,每讲完一题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这样,不但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求异创新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一题多解,广开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多向性(以下各题均给出简略解答,仅供参考)。例1《几何第三册》P123练习第2题如图:经过O上的点T的切线和弦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已求证一个命题,若能给出多种渠道的不同证法,可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沟通了已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灵活的应用能力,逐…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其创新思维,使他们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 一、学会系统思维,掌握由点到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系统思维方法就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研究事物的方法,或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研究的方法。它是创新思维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让学生从问题的点滴入手,了解其全面,做到见微知著、窥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它不拘泥于常规,能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固定模式,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的训练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最佳方式。一、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指每一组题中,每道题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条件或问  相似文献   

20.
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向、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代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因此创新教育中应该非常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弄清事物的多形态、多层面、多性质,并发现其中的种种联系,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灵活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