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观点】课堂讨论是围绕话题展开的。“话题”是对话的“媒介”,是课堂讨论的载体和核心。好的“话题”是引发师生头脑风暴、观点交锋、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内驱力,是促进师生、生生讨论向深度开掘的动力,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学习的“标签”。学生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2.
课堂讨论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评优课及常态课中,时常会出现讨论这一环节,似乎有了讨论,就能体现“合作、交流、探究”,就能体现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就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数教师只重视讨论形式,课堂上明显存在着“假讨论”现象。讨论一定要因课制宜、因需而设,课堂讨论也要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3.
陈伟 《现代教学》2006,(7):71-73
教学设计思路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作为一节初三数学的总复习课,本节课我把“分类讨论”作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善总结、勤训练”。本节课是分类讨论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几何的分类讨论。这节课通过对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师生互动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特定问题,或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交流、探讨中相互表达个人见解,以达到集思广益、探求真理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转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进而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于此点,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与合作的学习机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果“讨论法”运用得合理,课堂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闪现智慧灵感的场所;如果运用得不恰当,课堂便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常听教师发牢骚:“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这个班的学生一点不配合教师”,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成正比。怎样才能让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连接师生思维活动的桥蚌埠二中郜建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课堂讨论,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课堂讨论一般安排10分钟左右,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时刻。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掌握好讨论的方向。如讲解“行程问题”,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慢车在前...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师生就教材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及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知识点,相互进行讨论、争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讨论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及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课堂讨论体现了新课标准“突出主体、注重过程式、关注发展”的重要理念。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适宜组织学生讨论呢?通过多年摸索,笔者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稚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的,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初中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索者、引导者和领路人,同时教师还要能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考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想些什么,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对哪些知识的学习会出现困难和疑惑,哪些问题便于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哪些问题的提出将引起本节课的高潮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具备“稚化”艺术.就能使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稚化”的目的是求得与初中学生的思维“同步”,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袁新忠 《考试周刊》2013,(69):51-52
课堂是学与教的主阵地,也是思维碰撞产生火花的平台,课堂上要做到丰富多彩、有血有肉,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分析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弥补学生的思维缺陷,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下是必修2"2.1.6点到直线的距离第二节课"中一道例题与学生共同探讨的经过,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华 《甘肃教育》2011,(13):76-76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对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每一位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见解发表看法,是同学间互相学习和获得信息的最好机会,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然而,“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课堂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力度,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就要放手让学生在“想、能、会”的思维指导下学习。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乡镇中学听了十几节课,有一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都设计了“小组讨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可一到讨论时,学生常常默默地低头看书,回答时千人一口,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很难出现愉悦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我们的课堂讨论为何“冷场”呢?这令人尴尬的沉默背后隐藏着什么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覃洁萍 《广西教育》2007,(11B):25-25
语文教学要发扬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课堂讨论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型模式,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出发,从沟通师生信息交流着手,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一、增添思维动力
  如今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提出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展开前置性探究。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大气热力环流”教学可这样进行:前一天,教师将预习教材范围、“微课”视频、预习题发送在平板电脑上,要求学生在家自学,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传至“师生互动”板块。上课前,教师先查看学生预习作业,分析错题原因,收集并分类学生提出的问题,掌握学生自学情况。课中,教师以学定教,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与评价,达成知识的巩固内化。这个过程,先做后学,主动观看“微课”视频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地进行地理课堂学习,可降低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学生由以往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发现者”、“问题思考者”、“思维历练者”,驱动学生“主动学”,革新学生学习方式,融入“交互学”,包容“差异学”。  相似文献   

15.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具体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师只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做到胸有通盘。学生只有了解课堂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发挥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为实现其目标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重视和注意。我在上哲学基础常识介绍课时,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对学生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通过相互间合作探究,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时间,科学课堂教学大量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成为一股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但仔细观察和思考当前课堂的讨论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把讨论作为一种形式、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7.
辜宝华 《四川教育》2006,(11):22-22
课堂讨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选准了讨论的焦点。课堂讨论的焦点主要有:一是文本的“精彩点”。教材的文章都是精心编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些“精彩点”。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琢磨文本的这些“神来之笔”。如《故乡》中的“精彩点”是形象地刻划了闰土这个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精彩点”是词的豪放风格,《白杨礼赞》的“精彩点”是成功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这些“精彩点”是文本的精华,也就是我们需要深入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借鉴的内容。二是思维碰撞的“分歧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碰…  相似文献   

18.
“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讨论”这一教法,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课堂教学惯用的一种方法。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笔者谈几点看法。一、讨论的内容要具有可议性教师在为学生安排讨论内容时,要作好三点思考:一是内容不宜过大,否则学生一时找不到切入点,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很可能是泛泛而谈,接近不了实质性的内容。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课内容,当学生将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几次后,要求学生观…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章丘区实验中学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全力打造“自主·思维学堂”的课改设想,全面开展了全校各学科共同参与的“自主·思维学堂”构建实践研究。“自主”与“思维”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自主是思维的前提和保障,思维是自主的结果和目标。“自主·思维学堂”就是将“自主”和“思维”两要素相结合,通过教师导思导学,学生运用“立体思维”“系统思维”“转换思维”等多元思维方式学习,自主质疑、自主展示、自主合作、自主内化、自主评价,使课堂充满灵性,让师生个性张扬,不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讨论(Semin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emimarium”(苗圃,发祥地),意指学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研讨学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问题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讨论的运用,打破了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公正、公开发表意见的独特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课堂讨论得好,就能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积极思维,主动地输入、输出信息,有助于学生形成交互式的立体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影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