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传统的作文教学层面剖析影响学生习作兴趣的诸多因素,提出了自主习作、自由合作的习作指导的新理念,为学生搭建习作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杨静 《科教文汇》2008,(35):143-143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后,开始了由"口头表达"为主向"书面表达"为主的过渡,这是一个转折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习作基础,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呢?这几年,我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肖月红 《知识窗》2012,(3X):69-69
<正>《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如何在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5.
陈士利 《科教文汇》2009,(20):129-129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小学中年级习作更要激发其兴趣、上好指导课、注重知识积累,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今后习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业检测时,学生习作容易偏离题意,调入跑题的深渊。本文从现在习作命题的特点、审题的基本要求、平日的习作教学特点进行了具体原因分析,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即采用"五步审题法",强化训练,握好习作的方向盘。  相似文献   

7.
黄昌富 《科教文汇》2014,(23):190-191
习作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真实的、独特的感悟。要依据习作主题有意识地开展体验活动,组织交流体验收获,并指导学生通过习作评改提升体验感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情真意切、富有童真童趣的习作。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生写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谈文色变"的现象,小学生们写.的作文常常出现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的问题.笔者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岩庆 《科教文汇》2009,(34):121-121
本文对小学习作教学主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习作方法进行了论述,以便学生一步步走出习作难的困境,找到轻松愉快的习作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戴海敏 《科教文汇》2013,(20):163-164,179
一直以来,一提起写作,老师感到头痛,学生感到害怕,习作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就会一味地抄袭;或者绞尽脑汁胡编乱造,用自己的嘴巴说的却是别人的思想。其实习作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与习作是一脉相连的。因此,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观察生活,寻找美,发现美,积累习作素材;得到美,表达美,点燃习作激情;热爱美,赞美美,激发习作欲望。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被探讨和推行,但来源于西方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实施环境还很不成熟,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论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考察,介绍了韩国大学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经验.  相似文献   

14.
汤靓亮 《科教文汇》2011,(17):99-100
笔者在儿童习作教学中,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匡正了教师的儿童习作观,建构了儿童习作教学的策略体系,让儿童在习作的广阔天地里张扬个性,收获美满童年。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德育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中学德育实现"以人为本"必然性的分析,从而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中学德育中的实践,将有助于我们更新德育观念,推进德育在社会转型时期更为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是指尊重公民和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维护其尊严,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避免沦为客体的司法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和谐宽松的国内外环境,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以"以人为本"为话题,让我们重新回顾和领略党的执政理念在实践中得以不断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能敏锐地洞悉那些来自童年的想念,那些属于生命的心意,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石晓东 《内江科技》2009,30(11):9-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1世纪这个世界将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选择自身新的生存、发展方式,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图书馆只有在科学发展现的指导下,坚持发展观、人本观、协调观、持续观,才能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超  雷聪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124-125
人才已成为21世纪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因此,面对当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树立"1 3"的新理念,即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树立"胜任素质"的理念,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过程中遵循"以能为本"的方针,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培养"分权"的思想,以此作为理念先导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才的充分开发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