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避讳"之礼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古人忌讳传统的延续或传承,即在人死之后讳称其名,以示敬鬼神之义,并由最初的避君王名讳,又发展出家讳、私讳,甚至名字的谐音也要讳,演绎出种种避讳之事,避讳之制因此愈演愈烈。避讳制度既有敬奉鬼神、尊崇先父先王的传统文化心理,又有迂腐而荒诞不经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2.
张乐 《华章》2013,(32)
避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其影响源远流长,现今我们仍能在一般的语言实例中发现避讳语及其遗留的痕迹。本文分四部分:首先,简要的介绍何谓避讳及古代的避讳制度;其次,概述避讳的内容;再次,阐述这种避讳现象运用的语言形式,即避讳的方法;最后简要的对避讳在语言学上的意义作用及其演变情况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触讳是对讳饰辞格的悖反,与讳饰辞格一样有着深厚的伦理渊源。从触讳者的意图来看,触讳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误触;一是有意触讳。有意触讳是缘于修辞主体的修辞努力,也是修辞伦理研究的重要对象。若修辞主体存心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则其触讳表达也是符合修辞伦理原则的,反之,则一定是违反修辞伦理原则的。  相似文献   

4.
“大杂烩似的讲”的模式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使许多语文教师对“讲”讳莫如深。“烩讲”与“讳讲”都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有动脑动心,教师会讲,讲到学生的动心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俗文化中有不少语言禁忌,主要反映在年节日期、婚丧大事、生育疾病、家居生活、饲养种植、林业采伐等几方面。语言禁忌的替代形式有反义词语、模糊说法、相关联想等。产业语言禁忌的原因是对自然的畏惧,以及不了解语言与其代表的客体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以赣南客家为例。  相似文献   

6.
偏讳是避讳的一种,对于它的理解历来难有定论。关于二名不偏讳的本义,常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二名不偏讳,即二字皆须避;一种是二名不稿讳,即仅避其中一字即可。争执的关键在“偏”字,两种说法都能自圆其说,都有据可证。考索二名、偏讳、史例诸方面,二名不偏讳的本义应该是指后者,即二名不偏讳。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1989年冬在咸阳渭阳乡出土的鹰扬郎将王恭墓志所署国号与实际任官朝代相矛盾,且志文成于唐而触犯了唐讳。  相似文献   

8.
语讳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是,语讳又是社会现象,语讳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语讳赖以存在的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只有联系古代社会和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用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人文学科的多维视角,才能把握中国古代语讳独特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交往的过程中经常感到困惑的是自己说出来的英语无论是用词还是语法结构都正确,但是得到的反应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甚关注。由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汉文化心理定势的制约以及外语教学环境缺乏,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从汉语角度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地运用汉语表述习惯进行思维,在英语交际中从中国文化出发,说话往往不够得体,误用、误解或误导现象频频出现,使跨文化交际受阻。本文拟从东、西方在对待“老”这个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出发来分析文化干扰,以及排除干扰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史讳与汉字的关系、由此揭示出汉字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侧面展示了汉字的历史价值,从特定角度说明了汉字演变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王新丽 《文教资料》2008,(28):112-114
避讳是我国古代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在周代,统治者已把避讳作为"礼"的内容之一纳入到周礼系统中,<礼记>中有许多关于避讳的规定,如公讳和私讳、取名和称名的避讳、史书记载的避讳、讳与不讳、避讳的学问和管理等.避讳在古代社会的承继和发展,对我国古代经传子史书籍的书写和传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因避“上讳”对“祜、莊(庄)、秀、炟、肇”五字未作解释,段玉裁作注时释义较为简单。在段氏对这五字的训释基础上,或补遗,或商榷,呈一己之见,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3.
《长恨歌》不为玄宗讳恶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多认为白居易《长恨歌》未提杨妃取自寿邸一事 ,乃是为君讳恶。而考之历史与当时社情民风 ,此论无据。从文艺学和修辞学角度看 ,诗中运用了称谓修辞方法 ,仍属秉笔直书的“史笔”  相似文献   

14.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15.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委婉语的交际功能--"避讳"、"避俗"、"礼貌"入手,浅谈几种常见的英语委婉语,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讳饰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是一种修辞伦理现象。其形成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一方面根源于中国古代伦理社会成文的礼义规范,体现互以他人为重的伦理意识;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人们趋吉避凶的伦理情感。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建构与制约着修辞表达者的修辞心理,从而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修辞伦理表达。研究讳饰现象产生的伦理渊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与运用讳饰辞格。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交际交流中,还将强化人们恰当运用讳饰辞格以增强交际效果的修辞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语讳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避忌现象。同时,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民俗内容。从避凶趋吉和避俗求雅两个方面对梅县话语讳进行分门别类的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及民俗的角度,对各语讳形成原因及避讳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由此,不仅能引出梅县话语讳的许多特征,而且可展现梅县地域文化和民俗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剖析了儒家的五个重要悖论,它们分别是:讳与谏、法先王与法后王、理学讲理与理学不讲理、尚清流与杀清流、仁爱与争斗。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些悖论的原因与对儒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叙事长诗《秦妇吟》自20世纪初现世之日起,即受研究者瞩目。学术界对其研究也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建国前侧重于校勘笺注,建国后侧重于思想艺术的分析评论,成果可谓蔚为大观。然作者何以自禁此诗,对这一问题的考辨,更是百年来此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