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8,(1):34-36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民生社会建设,是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深入研究民生社会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基本特质和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邹步云 《文教资料》2011,(27):84-86
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公正思想,对于我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思想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实事求是、民主政治、规则平等、合理分配、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特质和目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善民生与建设和谐社会、经济建设、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等几方面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执政党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为继续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解决民族地区根本问题的本质要求,是发展和谐民族关系的保障,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一般政治理论认为,社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发育,因此,这对于中国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力量——市民社会的生成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是党执政为民的核心内容。社会管理视域下党在改善民生方面陷入某种困境。为此,必须探求地方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视域下坚持和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新路径,主要包括: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改善民生创设社会条件;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途径;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为改善民生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党的一切工作必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利益的社会问题,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民生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关切民生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纠偏的需要。以民生为发展导向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物的投入,它也是一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十分重要的利益机制,而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则有益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极为紧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十八大以来,党的民生理论包括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和社会民生等。政治民生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民生的目标是不以GDP论英雄,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实现科学发展;文化民生的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民生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着眼点,并日渐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七大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注,教育作为百姓最直接、最重视的民生问题,更是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抢抓机遇,解放思想,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5.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我犹如春风拂面、阳光暖心。特别令我为之振奋的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为响应胡总书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号召,结合我县教体实际,我们将认真梳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摆到了鲜明的突出位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各项工作中要更加关注民生,着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做到“五有”,即“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7.
民生保障和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社会公平基础、稳定社会秩序都有赖于法治提供;法治是实现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良方,它以民权方式保障和促进民生、确保政府权力围绕民生保障和改善而运行、预防和打击危害民生、侵害民权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强民生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完善民生法治体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扩大并由此引发出种种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因此探析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对策,对于切实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的社会建设思想是我们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国情世情,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产物。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以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推进动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任务,并以农村社会建设为工作难点。  相似文献   

20.
以社区为导向的新社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新社会组织中,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