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新了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内容。然而中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未涉及人工智能核心领域、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笔者通过实践探索出一种基于百度AI开放平台的人工智能教学方式,期望为一线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将人工智能引入教育的价值是多重的。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为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和生活储备知识与技能,还是推动人类教育走向更高阶段的必然需要。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内在统一性在于二者都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己。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可通过“人工智能+教育”与“教育+人工智能”两种模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使教育教学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教师角色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成为制约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教师角色焦虑的概念界定,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具体表征为:知识飞速更新与教师自身发展滞缓引发的专业素养焦虑,智能教育场域的无界化与教师谋求稳定引发的职业前景焦虑,智能教育期望与教师主体诉求冲突引发的伦理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纾解路径:一是厘清智能教育场域下教师的知识诉求,构建校本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建构教师技术领导者身份,坚守教师在智能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优势;三是精确诊断与满足教师的智能教育诉求,关注基于证据的焦虑消解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学习,从学习的结果来看是知识的获得,人类习得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情境知识,一类是富原理知识,人类的学习的结果就是习得这两类知识.学习的本质,是在这两类知识下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一旦解释获得,学习就发生了.文章阐述了人工智能教师角色的设计要以辅助学习者对这两类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 .对于富情境知识的学习,人工智能教师可承担起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互动对话的学习伙伴、学习评价师角色;对于富原理知识的学习,人工智能教师可承担起促进理解的学习助手、指导实践应用的师傅、助力问题解决的专家角色.根据人类对两类知识的学习方式及人类学习的本质,进行人工智能教师角色设计,对人工智能教育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必然,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数字教育对教师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新型教师角色的关键在于形成智能技术与教师之间优势融合和有效互动的运转机制。人工智能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高阶形式,教师需要提升角色素养并促进角色创新,发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应对数字化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沈心培 《海外英语》2022,(15):152-153+16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这项科技正在向传统的英语教师发起挑战,英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改变。该文从“人—技”关系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人工智能对英语教师职业替代的基本原理、人工智能对英语教师职业的替代现状与趋势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路径。通过这些分析,以期给当代的英语教师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AI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给学本评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化学本评估,即开发智能技术的评估代理主体能力与介导功能,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智能化学本评估涵括智能学习段评估、智能学习性评估和智能学习化评估三种新方式,实现基于证据优化随后教学活动、通过"生-机-师协同"促进评估-学习一体化、籍由深度参与支持自主终身学习三大目的.为了探索AI教师主讲课堂学本评估的新特征,本研究以AI教师主讲的语文、数学、英语三节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和课后调查为研究资料,采用质性编码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AI教师主讲课堂中,学习段评估促进了反馈发展为前馈,学习性评估实现了学生深度参与评估,学习化评估彰显了评估任务即学习任务.据此生成智能化学本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进入智能化时代,由人工智能与教师协同并存所形成的"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为高效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契机。由于教师的"缺陷存在"所产生的"补缺"需求,使得"认知外包"成为常态,人工智能由此嵌入教学,充当"代具"以弥补教师能力的不足,形成"人-技术"的教学新形态。"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按照协同性的高低依次分为"AI代理+教师"、"AI助手+教师"、"AI导师+教师"、"AI伙伴+教师"四种,这四种形态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协同、共同服务于教学。未来,"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致力在实现教育转型、突破技术壁垒、厘清伦理关系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以弥合理论模型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鸿沟,为教学注入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AI时代已经到来,AI与教育的结合必然使得教育领域发生翻天覆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在AI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教学角色和教学素养两方面的挑战,实现教师角色从"讲师"到"导师"、从"单一主导者"到"协作学习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评价、反馈滞后,对语言表达规范关注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困境."人工智能+教育"理念下的人机协同语文写作教学成为解决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的策略.人机协同语文写作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应用是以人机协同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实施语文写作教学.教学实践数据显示,人机协同语文写作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得分...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享受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也让思政教师的角色塑造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并在此语境下探讨思政教师角色重塑的紧迫性,然后从多个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思政教师需扮演智慧思政思维的实践者、智能思政课堂的组织者、智能思政资源的整合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国家高度重视智慧教育的发展,希望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本研究借助AI赋能,从繁杂的教学大数据中发现相关关系、诊断现存问题、预测发展趋势,发挥教学大数据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学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辅助教育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浪潮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教育,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发展机遇:教学层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层面促使教师角色多样化;学生层面有利于私人定制化的来临。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缺乏人文关怀,教师权威遭遇威胁,学生能力遇到挑战,个人信息面临泄露等情况。鉴于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回归教学的育人本质是其应有之义,教师"走进"人工智能为其主体之维,健全法规、加强监管是其实现之途。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以及学科交叉的需要,对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了强烈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面向全校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不仅需要进一步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也要引导和提高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科交叉的应用创新能力。经过反复论证及几年的实践,南方科技大学提出并优化了一套基于"AI"+"AI+" ("人工智能算法" + "人工智能技术在特定行业的特定应用")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一套尊重学生各自专业兴趣的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课程项目的教学方法。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可为其他课程教学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形态,人工智能在变革教学形态、方式、环境以及促进教学个性化和精准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同时,也给教师重构教学、角色转换、技术依赖和教学伦理等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需要我们坚守教学的人文主义立场,遵循智能化教学伦理规范,研究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的契合度,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一种必然。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职业身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倒逼着教师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模式的同时,转换角色,重塑身份属性,即从知识传播者向资源发掘者和选择者转变、从教学掌控者向学习协同者和引导者转变、从课堂讲授者向情感维护者和疏导者转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要强化智能素养培育,提高智能化胜任力;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个人发展的功能;明确角色功能,提高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认识,理性看待数字化和智能化侵袭,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优势,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速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撬动教育生态变革的支点。面对新的教学情境,教师的角色适应以及自我塑造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关键突破口。该研究选取东西部1018名中小学学科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检验研究假设,探析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2)感知有用性在社会支持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3)“感知愉悦性→感知有用性”在社会支持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角色适应之间具有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基于此,研究剖析了这一机制形成的内因,并从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价值感知、弥合数字鸿沟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的角色认知、角色实践和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教师的角色职能价值被削弱,在新的教学场域教师的角色需相应转变.通过对我国教师角色传统表征"传道授业解惑"的分析,从解读经典出发,阐述人相较于机器在情感倾向、意志行动和生命追求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应在核心要素不变的同时寻求转变,由"解惑"转向"寻惑",由"授业"转向"...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时代使职业院校学生认知方式更丰富、学习技能的场域更宽泛,同时新时代也对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培养既具备人文关怀,又兼备数字智能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创新型技能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职业院校教师的角色呈现出从知识的传授者到侧重于学生思考的启迪者、从技能的训练者到侧重于问题诊断的协调者、从思维的塑造者到侧重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现实转向。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念,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强化教师角色认同,构建人机协同体系、加强师资交流培训,创新职教改革的路径来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缺乏可参考的优质教学项目,很多需要昂贵的硬件做支撑,或者需要编写文本方式的复杂代码,难以推广。介绍了一个基于AI开放平台和App Inventor开发的人工智能教学项目——文字识别App,通过项目实践激发了学生开发人工智能App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