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旭  钱文 《幼儿教育》2012,(18):30-34
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与<儿童情绪调节量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143名2~5岁儿童作为被试,以表情再认、表情命名、情绪观点采择任务考察其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以皮博迪"图画一词汇"测验考察其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3~4岁是儿童获得表情再认和表情命名能力的关键年龄,4~5岁是儿童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2)对学前儿童而言,表情再认任务最容易,其次是表情命名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最困难;(3)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与语言能力显著相关,即使在控制了年龄因素的影响后,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这一角度,对90名8-15岁的智障儿童和90名3-5岁的普通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异同。结果发现:(1)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呈现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多;(2)智障儿童和普通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引发消极情绪的情景下,3-5岁的普通幼儿比8-15岁的智障儿童更多地使用积极策略,更少使用消极策略;(4)8-15岁的智障儿童较难使用认知重建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信阳市四所普通幼儿园学前班和三所普通小学二年级选取部分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和<儿童情绪调节量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社交情绪作为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未来的人力资本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农村贫困地区5-24个月龄婴幼儿,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年龄与发育进程:社交情绪》量表评估婴幼儿社交情绪发展水平,分析当前农村贫困地区婴幼儿社交情绪发展的趋势及其可能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4.18%的样本婴幼儿存在社交情绪发展滞后的风险,在一年后的追踪数据中这一比例高达63.38%。影响婴幼儿社交情绪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婴幼儿个体特征。在未采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社交情绪发展滞后的风险越高。女孩的社交情绪发展水平较之男孩更好。(2)家庭成员特征。母亲作为第一照养人或者母亲的教育水平都对儿童社交情绪发展水平有积极作用。(3)家庭特征。儿童较小时,家庭经济情况越好,其社交情绪发展水平更好。在一年后的追踪数据中并未发现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作用。(4)经常采取吼孩子、打屁股、拿走东西等对孩子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跟孩子解释原因对其社交情绪发展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国政府应将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地区照养人提供科学的养育知识,并为农村母亲提供更多的本地就业机会,使婴幼儿在良好的亲子陪伴中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需加强现有的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评估,进行资源整合,探索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家庭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关于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学龄儿童或成人,对3~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范式,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年龄、性别、情境这三个因素对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情境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存在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2个心理理论范式测量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比较33名孤儿和33名非孤儿的表现,并分析了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显示:(1)孤儿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孤儿一致,但孤儿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低于非孤儿;(2)孤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趋势和水平与非孤儿基本一致;(3)儿童(包括孤儿)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儿童在5岁时已基本具备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儿童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4)儿童错误信念认知与情绪理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学前期就已经产生,自我情感体验也发生于3岁左右。伴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产生,学前期儿童的自尊也随之出现。而家庭是人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社会载体,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都有形或无形地在对子女和其他年幼者施加着影响。对于处在3~6岁发展阶段的儿童,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48名6至12岁的视障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使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两类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方面:两种情境下,6-9岁年龄组与10-12岁年龄组组间得分差距存在显著差异,视力状况和两类儿童各自的性别主效应及视力状况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相当显著;(2)在两类儿童对情绪策略的使用方面:视障儿童在两种情境下无使用情绪策略(内外情绪一致)和使用夸大策略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而使用平静策略、掩饰策略的频率却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11.
面部表情识别是情绪理解的重要方面,是儿童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基础.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图片识别方法测试了3~5岁儿童对高兴、伤心、生气、害怕四种基本表情的命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面部表情命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他们对积极表情的命名能力显著优于对消极表情的命名能力,对害怕表情的识别在3~5岁这个年龄段中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因此,对3~5岁儿童进行必要的情绪理解教育将有助于其个体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早期社会情绪的健康发展为儿童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儿童发展早期,及时辨别儿童的情绪和社交问题并进行合理干预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0—6岁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几类儿童社会情绪问题干预方法:基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干预、基于建立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干预、以绘本为载体的社会情绪课程,从而对在社会情绪方面需要更多支持的儿童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情绪认知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社交技巧.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上的障碍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功能,成为鉴别自闭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自闭症儿童情绪认知能力的测评开发有助于对自闭症儿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现有的研究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揭示儿童情绪认知的特点和规律,但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的测量涉及较少,有待进一步尝试和探寻.  相似文献   

14.
邹佩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92-97,102
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社交技巧。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时有一定困难,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因而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干预非常必要。通过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干预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两大类干预方法:一是社会技能课程干预技术,即将面部表情识别作为社交技能的一部分,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如角色扮演游戏,改善自闭症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二是情绪识别干预技术,即设计专门的情绪识别课程或软件改善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最后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卢玲 《教育导刊》2010,(8):30-34
文章通过对情绪能力与同伴交往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澄清了情绪能力和情绪智力两者的关系,为改善社交不利儿童的社交状况,增强同伴接纳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角度研究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特征,对北京市4所培智学校228名7-14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唐氏综合征、低功能自闭症和一般性弱智(无明显可报告病因)3类儿童.结果发现: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年龄差异,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显著增多;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呈现出类别差异,唐氏综合征儿童和一般性弱智儿童在积极策略的运用上显著高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弱智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量词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类.3~6岁儿童正处于词汇量增长的加速期,量词的运用可以使儿童的语言更加精细、具体和准确.帮助儿童正确地运用和习得更多的量词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对3~6岁儿童与母亲在半结构游戏对话情景中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儿童量词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儿童量词使用的丰富性和频次随年龄而增长;不同教育背景的母亲量词使用的丰富性和频次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其子女的量词掌握和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1)以2016年9月-2017年12月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嘉定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RRTI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上述医院健康查体儿童作为对照组;(2)采用面对面调查形式,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胎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母亲孕龄、喂养方式、家庭居住环境、饮食偏好和发病时节等;(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罹患RRTI的危险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1124例RRTI患儿,健康儿童1033例。4-6岁RRTI患儿构成比最高,季节更替为最频繁的发病时节;(2)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母孕年龄、胎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和饮食偏嗜是RRTI影响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段在7-14岁的儿童患RRTI的风险是0-3儿童的近3倍(OR 3.452,95%CI:2.219-5.3...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