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81~2010年贡嘎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拉萨贡嘎机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机场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日变化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最大峰值发生在夜间2时;夏季雷暴日数最多,秋季次之。近30年拉萨贡嘎机场年雷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为-5.3d/10a,主要表现在夏、秋两季。雷暴初日以-3.3d/10a的速度提早,终日平均每10年推迟4.2d。在10年际尺度变化上,20世纪80和9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初日偏晚,终日结束得较早;21世纪初为少雷暴期,初雷来得早,终雷结束得晚。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南地区(1978年至2013年共36年浪卡子站、加查站、隆子站、错那站、贡嘎站、泽当站)、(2006年至2013年共8年琼结站)的7个气象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对山南地区雷暴气候空间分布、年季和年代际变化、月变化、日变化以及初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张呼高铁内蒙古段5个气象站月雷暴、降雨、降雪、积雪、大风日数等资料,分析了高铁沿线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及对铁路交通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象灾害对高铁运行的影响在路段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雷暴、强降水和低温是张呼高铁内蒙古段需要重点防范的气象灾害,雷暴和降雨的重点防范期在7月,低温和降雪(积雪)在1月。  相似文献   

4.
利用金秀县气象站1959~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金秀县历年雷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点,初、终雷暴日的变化特点和一年四季的雷暴变化特点,结合金秀县高寒山区的地形分布情况,提出金秀县的雷电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定日气象站(站号55664)的气象资料,选取的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最大日降水量出现的月份这四个变量,分析了1961~2010年西藏定日站的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定日站年降水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可用方程Y=15.639X+2424.1进行拟合;而定日站的降水日数整体却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0.1808x+64.67进行拟合;定日站的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其可用线性方程Y=1.7262X+243.2进行拟合。7月和8月是西藏出现极端降水概率最大的月份,其概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呼和浩特机场2012-2017年雷暴观测资料,得出呼和浩特年雷暴平均日数为40.6d,初雷日期逐渐提早,最晚终雷日期逐渐退后,但年雷暴次数无明显变化趋势;分析了2017年9月22日的强雷暴天气的发展过程及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表明强雷暴过境时,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均会发生强烈变化,且它们的变化均与雷暴伴随的强降水及冰雹的开始停止及变化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8,(3):72-73
根据衢州机场2009~2016年的民航气象地面观测月总薄,分析衢州机场雷暴的年、季、月、日、初终日的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和强雷暴日数。研究发现:衢州机场雷暴集中出现在4~8月,以8月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大多出现在12~22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大多在两小时以内;近年来雷暴年日数有略微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和终日均略有推迟趋势,雷暴持续期略有缩短趋势,并提出了雷暴活跃期的预报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热岛效应对建筑能耗、人居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利用昆明气象站和呈贡气象站1998—2018年逐日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了空气温度、热岛强度、城镇化率对昆明市近20年来降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市热岛范围有进一步扩张和连片发展的趋势,改变了昆明和呈贡之间热力环流的形式,降雨量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约为82.38 mm/10年;2008—2018年间发生极端天气大暴雨概率比1998—2007年翻了1倍。本研究可为城市环境研究和城市气象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拉萨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旦曲  卫东  拉巴 《西藏科技》2008,(2):62-63
根据1955~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拉萨市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4d,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4日,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6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4~10月,以7~8月最多.东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45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提早趋势,平均每10年提早4.1d.20世纪70~90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选取1975—2019年普兰县近45年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雪(日降雪量0.0mm)和日积雪深度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普兰县降雪时空分布特征和雪灾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普兰县年降雪量平均每10年总降雪量以2.1mm的速度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为76.1mm;每年平均降雪日数为50.4天(日降雪量0.0mm);近42年年达到雪灾气象风险等级的概率为70.7%,在气象雪灾风险等级角度上普兰县几乎年年有发生雪灾,2~3年就有一次大暴雪。  相似文献   

11.
昌都地区近52年雷暴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大,年雷暴日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呈递减趋势。雷暴的季节变化呈抛物线型,即夏季为雷暴高发期,春秋次之,冬季发生的概率小。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昌都雷暴日在1981年以前存在2年左右的震荡周期,1984年以后存在5年左右的震荡周期。丁青站的年雷暴日数存在11年震荡周期和4年左右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机场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杰  陈霞  高博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60-260,235
本文利用哈尔滨太平机场1996—2005年共十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出哈尔滨太平机场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哈尔滨机场雷暴具有明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雷暴最多年份出现在2003年,最少年份为1997年;雷暴主要出现在夏季,以7月份出现最多;一天中雷暴出现时间以午后至前半夜居多。雷暴日平均持续时间109分钟,多生于机场的偏西方向,消于偏东方向,多以伴雨弱雷暴为主.产生雷暴的天气形势主要以冷锋、暖锋、冷涡、空中槽形势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托克托县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托克托县境内雷暴主要发生在6月、7月和8月中午的10时到午后的14时,以及下午的17时到21时,尤其是在傍晚19时,雷暴发生概率最高;雷暴频率总体是从南东、南西向北东呈减少趋势,落雷密集区在南东、中部及正南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70~2007年隆子站38a雷暴资料,对历年该地区河谷地带的雷暴分布规律及发生时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5d,年最多雷暴日数达84d,年最少雷暴日数47d;雷暴集中出现在4~10月,其中68%集中出现在6~8月,94%集中出现在5-9月份;从日变化来看,90%以上的雷暴出现在每日的13~20h,70%的集中出现在13~17h,峰值出现在17h左右,13h之前和20h过后的雷暴10%;雷暴最早出现在3月份,最晚结束在10月份,平均初终间隔日数为170d。  相似文献   

15.
西藏雷暴气候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1971—2000年近30a的雷暴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西藏地区多年平均雷暴的地理分布规律、雷暴发生原因及雷暴发生时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属于雷暴多发地区,有三个雷暴发生的高值中心,高原上雷暴日数的分布以中部地区为雷暴多发区,东南部、西北部、南部边缘地区雷暴相对较少。雷暴有显著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它的形成与积雨云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流域自建雨量站与气象局国家站、区域站雨量资料,结合平寨水库坝上水位、流量数据,分析了2020年7月7日至7月9日三岔河上游洪水过程的雨情、水情特点,以及气象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本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降雨形成径流时间短,入库流量陡升陡降,并呈现双峰型分布,本次洪水过程主要由上游流域地表径流产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藏地区1980~2009年逐月雷暴日数观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西藏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雷暴天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并由该区域向西南、东南部逐渐递减,且雷暴天气发生的中心位置随着季节有所差别。(2)夏季雷暴日数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雷暴日数最少。不论是年或是各季节的雷暴日数,近30年来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以2000年之后最为显著。(3)雷暴日数以2003年为突变点,开始急剧减少,这期间变化超过显著性水平临界线。(4)雷暴日数和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温升高可能是导致雷暴日数减少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2021年7月24日-26日,正镶白旗地区出现明显的降水天气,并伴有雷暴,过程中普降小到中雨,局地出现大雨天气,最大降雨量达48.7 mm。文章通过对该项降雨天气的服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气象服务成功经验,查摆了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今后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更好的发挥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5年-2000年梅州市七个县市气候资料,对大风、冰雹、雷暴和暴雨4种强对流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天气年际变化明显,以4.6站次/10年的速率减少;主要发生在3月-9月,呈双峰变化,主峰在7月份,次峰在4月份。冰雹天气共发生21站次;季节性强,多发生在3、4月份,占冰雹总站次的81%。雷暴年际变化明显,以5.5日/10年的速率减少;多发生在4月-9月,呈单峰变化,最多在8月。暴雨日年平均4.4日,年际变化较大,多发生在3月-10月份,呈双峰型变化,8月最多;大暴雨发生在5月-10月,8月最多。  相似文献   

20.
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雷暴持续期、强雷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终日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