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重点挖掘和提炼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以实践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解析。研究表明:(1)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规则意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6个方面;(2)在武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武术散打、太极拳等不同技术模块教学,以及穿插于课间的武术历史故事讲解渗透相应的思政元素。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已经显示了显著的成效,真正实现"以武育人"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杨品臣  刘江  毛爽 《体育科技》2022,(2):131-133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革新的必然路径,其对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国家体育战略的实现具有非凡的意义。文章基于课程思政视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新的变化形势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建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应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原则,走出困境需完善体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完善;紧抓政策文件的实施与落实;转变考核具体实施的方式;加强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建设,使实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方针要求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推进体育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在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青年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青年大学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担当时代大任、祖国建设的核心力量。认真分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工作难点与发展路径,为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提出建议,为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供可依据、可复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贯彻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高校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高校体育课程的非智育属性,其思政教育通常难以有效融入。为此,从国家教育改革、学生素质培养、教学目标实现层面阐释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从学科特点、教师认知、评价机制角度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难点、盲点和弱点;从学校、教师、内容、学生四维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意义,并对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中存在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和考核体系单一的问题.由此提出三个优化建议:提升教师能力、丰富教学方式、优化考核体系.旨在推进太极拳教学更好地开展,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高校武术课程的"育人"价值,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高教版《武术》教材为研究蓝本,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重点挖掘提炼了其课程思政元素,并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了具体解析。研究结论如下: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规则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人为本8个方面;在武术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在武术的概念及分类章节解析武术基本理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在学校武术开展方面提供近邻日本、韩国武道的国际视野,在武术的内容及特点章节阐释武术技术所体现的文化自信,在武术与传统文化章节讲解学校武术教育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对立德树人的实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在武术的评判与欣赏章节剖析武术比赛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蒋士猛 《当代体育科技》2020,(7):125-125,129
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是体育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开设太极拳体育课程能够彰显学校体育教育的民族特色,太极拳课程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度一致,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所需,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意志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张楠  吴勇  刘振卿 《新体育》2022,(6):73-75
学校体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和功能,激发体育本身的思政价值和功能,是高校开展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通过研究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与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为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9.
丁浩 《体育风尚》2021,(5):211-212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跆拳道教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究,并对跆拳道课程思政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跆拳道运动在跆拳道精神、规则意识、跆拳道品势内涵、跆拳道冠军故事等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具体提出跆拳道课程思政的可行路径:培养跆拳道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掘跆拳道项目思政元素、跆拳道思政元素融入跆拳道课程设计、注重跆拳道课程礼仪教育、完善跆拳道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技工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完善,还需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改革.全方位构建完善的职业教学课程体系,能够在培养更多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与核心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进步.本文以新时代技工院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意...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时代背景和特征,提出通过将高校体育思政教学与项群理论相结合、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与线上教学形式相结合、所选课程与兴趣爱好相结合、所选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相结合、所选课程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促进思政教学向课余体育活动延伸等实践路径,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多样化且富有实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其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深刻性、动态性、系统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采用多元灌输式、案例延展式、有机融入式、交互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等育人资源的有机融入。通过锻造党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领导“主心骨”、构建体育特色“大思政课”、打造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主力军”、打通体育课堂教学“主渠道”等路径,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为高校体育课程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88-188,190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对策进行深入剖析。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育人、显隐融合等4个维度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特质、价值契合、德育元素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失衡、体育教师思政能力薄弱、校园体育文化育人乏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系统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大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打造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提升育人成效;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周昂 《中华武术》2022,(3):18-20
体育课程思政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将实践技能性课程与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一文,旨在发挥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让所有高等院校、所有教师群体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鉴于此,本文就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构的同向性与实践路径进行有益探讨,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进而提升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大环境的变化,说明了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原来单方面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兼顾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上。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加强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其目的是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通的业务技能,还要拥有强健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将所学知识顺利地运用于实践,实现个人梦想,推动祖国繁荣,这就表明学校必须将体育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体育田径课程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很少向学生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不到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培育标准。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实践,旨在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上的乒乓球课程教学受竞技体育观念的影响较大,过于偏重体育技能教学,德育方面的渗透不足,与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乒乓球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该文在对乒乓球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对乒乓球课程思政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挖掘高校乒乓球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教师为主体,进一步提出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判断学生人格结构发展阶段;重构教学活动内容;提高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事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体育专业知识中“融入”或“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是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大的作用。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首先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已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教师的组织教法创新、设计与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相匹配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