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热词与网络流行语这两个概念在日常运用和学术研究中经常被当成同一概念相互混用,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论文从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两者混用的现状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来对二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3.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8):39-43
网络场域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呈现多维互动关系,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扩散有着明显的作用;基于大众社会与网络社会互动的视角,传统媒体在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扮演了双重信息桥、把关人等角色。  相似文献   

5.
张萌 《青年记者》2022,(1):73-75
从"互联网落户与BBS普及""网络维权与平民狂欢"到"网络问政与在线娱乐""互联网思维与泛娱乐化倾向"的出现,网络流行语经历了萌芽期、上升期、高涨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多元的语言特征与功能趋向,反映出阶段性的社会变化、转型中的社会矛盾和多元的国民心态.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使得影视作品创作与网络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网络流行语内涵辩证地分析网络流行语和影视剧的关系,总结了影视剧中的网络流行语所带来的正负双向影响,提出了网络流行语在影视剧创作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流行语的界定 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积极传播的,迅速风靡于网民之中,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1]现今人们所说的网络流行语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以谐音,比喻等方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词句,如"伊妹儿"、"表酱紫"(不要这样子)、"恐龙"(长相不好看的女孩)等.  相似文献   

8.
杨萍 《今传媒》2010,(5):102-104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传播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从2008年的"打酱油"、"很傻很天真"、"做人不要太CNN"、"俯卧撑"到2009年的"躲猫猫"、"欺实马(70码)"、"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被……",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呈现出井喷的态势,并在公众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彭静 《今传媒》2011,(7):100-101
笔者以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网络语言变迁轨迹进行了考察,对蕴蓄其中的民意表达意涵做了研讨。2000年以来,中国广大网民的网络话语行为汇集成网络流行语后能够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产生巨大的传播势能。发源并成熟于网络的表达样式通过人际与影视文化传播迅速向日常生活渗透,对大众生活用语与思维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话语集合效应来自网络话语行为的多个环节,如论坛发帖灌水、使用聊天工具进行的人际沟通、共同参与某个热门活动讨论等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灌水了吗?"早晨我的QQ刚刚上线,就有几个闪动的"头像"朝我打了这个招呼。我告诉他们"我今天没有心情‘灌水’,倒是‘坐了几个沙发’"。"灌水"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  相似文献   

11.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新闻世界》2010,(6):168-16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经历了一个从文字游戏到"个个背后有故事"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0,(2):35-35
1.“不差钱” 出处:200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等演出了小品《不差钱》。几乎一夜之间.二人转演员小沈阳连同小品中的多句经典台词,红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3.
彭静 《报刊之友》2011,(7):100-101
笔者以话语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近十年来中国网络语言变迁轨迹进行了考察,对蕴蓄其中的民意表达意涵做了研讨。2000年以来,中国广大网民的网络话语行为汇集成网络流行语后能够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产生巨大的传播势能。发源并成熟于网络的表达样式通过人际与影视文化传播迅速向日常生活渗透,对大众生活用语与思维方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话语集合效应来自网络话语行为的多个环节,如论坛发帖灌水、使用聊天工具进行的人际沟通、共同参与某个热门活动讨论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到2010年,正是互联网技术从萌芽到突飞猛进成长的十年。互联网络的巨大威力使得人们对它的关注与日俱增,作为信息载体的网络语言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突发事件或者热点、焦点事件的发生,借力于网络传播的迅捷化,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出现,也在近年来引发了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创造的一种特殊话语,是网民作为话语生产主体自主创造出来的意义符码。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肯定对网络流行语不陌生,网上网下常常会有有意无意的说起或是听到,那么网络流行语为何如此之火。笔者将从传播学视野下,分流行语本体、媒介和受众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卉 《青年记者》2009,(16):91-93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从“俯卧撑”到“打酱油”,从“躲猫猫”到“70码”,从“被自杀”到“被就业”,从“裸油价”到“压力差”……可以说,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语言并不纯粹是一种符号系统,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语言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集体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映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社会现象,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紧密相联,具有不规范性、便捷性、隐喻性、时代性、自发性和喜剧性的特点。本文就网络流行语的民族、社会、心理、审美和价值方面的文化映射进行分析,对民众文化诉求和心理进行解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柯人 《新闻通讯》2009,(2):42-43
“今天你灌水了吗?”早晨我的QQ刚刚上线,就有几个闪动的“头像”朝我打了这个招呼。我告诉他们“我今天没有心情‘灌水’,倒是‘坐了几个沙发’"。“灌水”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坛中发贴子”的意思。而“坐沙发”在网络流行语里是指论坛上第一个回帖的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李旭 《青年记者》2016,(14):92-93
当下,在网络信息传播中,不论是其传播过程、传播结构、传播动力,还是其传播行为、传播倾向,都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现实的网络形式是复杂网络,钱学森对“复杂网络”给出了一个较为严格的定义:具有自组织、自相似、小世界、无标度中部分或全部性质的网络称为复杂网络.复杂网络是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这两种极端形式之间的网络形式,既涵盖了两者的优势,又弥补了各自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