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村庄规划是落实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详细规划,是优化村域土地利用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以裴李岗村为例,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了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并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利国  王占岐  魏超  高云霄 《资源科学》2019,41(9):1703-17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村域多功能发展及管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契合点和新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村域各项功能及多功能指数展开评价,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确定各村域的发展类型,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村域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保育功能的空间分异明显;②山区村域多功能指数整体不高,且各村域差异不大;③通过识别各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建立发展类型划分规则,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化发展型、主导发展型及综合发展型3大发展类型,并进一步将极化发展型细分为4类发展亚型,将主导发展类型分为3类发展亚型,最终对各类发展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从村域多功能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策略,为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拓展地域多功能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多功能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规合一",以小甲赖村为例,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以及产业用地的布局,进行小甲赖村用地空间的合理规划与布局,确保"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顺利实施,提升村民生活,改善村庄面貌,建设美丽乡村,将小甲赖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铁军  张雪 《科技风》2012,(18):157
本文以吉林省烟筒山镇为实践案例,根据现状情况确定了该镇的城镇性质,从镇域等级结构、镇域体系空间布局规划、镇域村庄布局规划四个方面对改造村镇体系规划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依据,编制和实施规划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以乌拉泊村新农村规划为例,从总体构思、空间布局、村庄居住组团、村庄产业布局等方面介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规划实施措施,阐述了规划体会,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导向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积累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呼和浩特市西地村昭君熙苑修建性规划设计实践,总结出:村庄的规划设计,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在对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之后,从规划及建筑风貌两方面打造村庄特色,最终实现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海林市西安朝鲜族村规划为例,分析村庄建设现状,确定发展定位、发展原则,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突出民俗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开展民俗特色旅游,体现民俗文化风情、民族传统建筑风貌等方面,构建现代田园村庄,进而对民俗风情特色村规划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德华  乔家君 《资源科学》2008,30(12):1923-1932
在工业经济支撑下,河南省巩义市于上世纪80年代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但是,随着村域经济的发展,村域主体(企业、农户等)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短缺,配置效率低,能源紧张问题突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该市村域经济增长的瓶颈。本文在简述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借用生态学研究村域经济发展具有优越性,并结合ArcGIS技术对1994年~2006年间巩义市292个村域生态经济位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认为村域经济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呈现动态波动特征。针对村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重构、恶性竞争、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3点调控措施:实施错位经营战略;共同进化代替竞争排斥;开拓潜在生态位。  相似文献   

9.
针对典型村庄存在的环境问题,从道路及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杂物废弃物清理、畜禽散养、建筑风貌六个方面提出了村庄规划整治的措施,以此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天津市武清区代庄子村为例,在分析村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整村统筹、多规衔接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多途径助推代庄子村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并进一步提出了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针对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第二部分的村庄整理项目进行探讨,即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总量减少、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村庄整治在示范项目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村庄存在点多、面广,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普遍存在"内空外松"和"脏、乱、差"的状况,而且建设缺乏规划、功能不配套、设施不完备、交通不便利,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只有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才能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同时缓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用地供需矛盾,是实现"双保"政策和解决"三民"问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邢辉 《科协论坛》2010,(5):13-14
浙江省宁波市"村会结对"工作自2008年的5月启动实施以来,市级21个学会、4所高校科协与26个村结对,县(市、区)75个学会与139村结对,按照市科协"村会结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村会结对"三方协议》的具体要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条主线,以强化农业基础、提升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为重点,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村庄、基地、农户,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叶君强 《今日科苑》2007,(18):217-217
当前,以村庄整治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它不仅深刻改变着村庄的面貌,而且也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为了实现村庄整治的科学健康有序开展,本文以台州市椒江区柏树里村村庄整治建设为实例,阐述编制科学的村庄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在村庄整治建设中还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组织管理,以及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张红旗  许尔琪  朱会义 《资源科学》2015,37(7):1332-1338
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争地现象多发。为兼顾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协调土地不同功能用地的矛盾。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注重土地的生产、生活功能,对生态功能考虑不够。本研究以土地的主体功能为出发点,兼顾其他功能,纳入生态用地的概念,构建了"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空间。通过先分区再分类的方法,提取了中国"三生用地"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等面积分别为603.70万km2、135.38万km2、200.19万km2和20.73万km2,各占国土面积的62.89%、14.10%、20.85%和2.16%。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生态生产用地因其生产功能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生产生态用地和生活生产用地则更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村镇园林绿化工作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应该以促进村镇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加强村镇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管理,实现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村镇园林绿化规划要坚持"经济、景观、生态"的原则,与农、林、果、牧、药、游业发展有机结合,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打造和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镇域经济的各类园林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川县哈乐镇德胜营村村庄基本情况和村庄产业发展现状的介绍与分析,确定村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同时提出实施产业发展的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河南省社旗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为例,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基础上,通过对县域地形地貌、交通区位等因素与村庄的规模、村庄密度、村庄的经济和村庄空间分布的表征现象进行解析,提出村庄布局规划的空间发展策略、迁并标准、村庄布局调整方案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力 《大众科技》2013,(6):349-353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农耕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其村庄特征鲜明,并受到城镇化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右江河谷的城厢、凤凰等村庄为典型案例,就其村庄规划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其在村庄规划中的对策措施等提出反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点-面”特征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形态的系统认识与分类研究。本文从"点"-"面"耦合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概念模型,基于"2+3"式抽样法选取山东省不同区域的5个典型乡镇及其内部的15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点"属性的规模、形状和密度指标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利用"面"属性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指标剖析农村居民点功能,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农村居民点"点-面"形态耦合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点状"形态上,典型乡镇的农村居民点规模差异较大,密度相对集聚,形状偏于不规则;经济落后地区和山区的农村居民点组合类型比较单一,经济发达和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组合类型多样。②在"面状"形态上,农村居民点整体表现为"生产功能较好,生活功能差,生态功能一般"的特征;随着镇域内区位优势的衰减,典型村庄的生产功能逐渐降低并趋于均衡化,生活功能逐渐降低但分化程度更加剧烈,生态功能也逐渐降低但缩减幅度相对均衡。③在"点-面"形态耦合上,大规模-集聚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和生态功能偏强,小规模-分散型农村居民点的生活功能稍强,大规模-分散-不规则型农村居民点各项功能均较弱,这种组合类型和功能关系之间的关联性是外部性要素导向下农村居民点内部要素自组织演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万群  王成  杜相佐 《资源科学》2016,38(3):387-39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形成的生产空间格局既可发挥村落资源禀赋能力,保障农民就地就业,又能促使村域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目标实现.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以自然,区位,设施,劳动力,流转等为限制性条件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断裂法(Jenks)对耕地图斑进行5级分类,以集中连片为划分原则,以充分利用村域资源禀赋为目标,将大柱村生产空间厘定为四个区域:优势区,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相应提炼出农业企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发展区,专业大户集聚区和特色家庭农场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格局,为充分发挥西南丘陵山区村域资源禀赋,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生产空间重构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