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未包含西藏、港澳台)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各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多维影响与空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局部发展不平衡,省份间差距较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就业水平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对本省域就业规模、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在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方面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保障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对区域就业水平产生作用。因此,应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时重视弥合“数字鸿沟”,通过数实融合拓展就业规模,数字转型优化就业结构,人才培育提升就业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任务,而构建数字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数字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信息化产业发展水平、电子政务发展、城市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生事业信息化5个维度构建数字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直觉模糊集原理构建数字城市绩效评价模型并展开实例研究,为评判某区域的数字城市建设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莹  董超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7):143-146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与数字智能设备快速发展,IOT、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经济形态逐步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化。由此产生的"数字歧视"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分析当前数字信息化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形式,剖析了秦巴山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创造规模效益及发展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双向高速发展目标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错配一直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全国249个城市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程度进行衡量,构建空间模型以及半参数空间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和资源错配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数字经济与资源错配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资源错配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影响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资源错配程度,但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资本错配方面,影响程度西部大于东部大于中部,在劳动力错配方面,影响程度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巩固金融深化程度、提高就业活跃度的方式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改善资本错配,但改善效果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逐渐减小,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劳动力错配系数之间存在波浪形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整体上会加剧劳动力错配,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显著改善劳动力错配程度。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引领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构建国际新格局的核心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何监测评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合理制定数字经济产业及监管政策,保障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进而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脱胎于工业经济的以增加值为核心的统计体系受数据和方法的制约,难以准确测度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无法有效衡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价值。文章立足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规划,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监测评估的理论基础和现行方法基础上,将评估导向从“唯GDP”的视角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视角,系统构建了兼顾统计科学性、区域可比性、数据连续性和评估可操作性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监测评估体系应用于北京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践,对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进行监测评估。该项研究工作就如何监测评估数字经济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并为国家及各地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监测评估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能够从全局把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明晰发展路径和优化方向。本文以23份“十四五”数字经济省级政策规划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数字经济发展任务的视角设定分析框架,并借助软件Nvivo11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和研究。研究发现: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政策均将数字经济发展任务进行了本土化调整,我国整体上已形成次第分明、优势互补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各地政府在产业布局、数字社会建设以及数字经济基础方面均已做好顶层设计并付诸行动;但仍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薄弱、社会服务普惠性不足和数字安全防护措施模糊等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数字旅游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河南数字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数字旅游的实施策略,期望能够提升河南数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河南旅游经济发展,为河南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诱因,而从产业层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分解,能够呈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和差异来源的内在结构信息。为此,将数字产业划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四大产业,基于2013—2021年中国八大经济区数字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空间、产业分解,以探讨不同产业和区域对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逐年下降,八大经济区间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各产业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贡献最大;八大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对区域内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部沿海区域贡献最大;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八大经济区内及经济区间不平衡变化主要由集中效应所致。为促进中国数字产业协调发展,从基础研究、发展区域优势数字产业、产业间协同发展及正确认识数字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字革命 当今,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同物质、能源并列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基础。信息技术是当今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柱,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强大的引擎。世界银行于1998年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在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后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信息获取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今天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今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数字鸿沟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现象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如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较大、信息素养差距较大、受教育程度严重失衡等。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地区统筹、城乡统筹、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教育和宣传手段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切实降低初装费用和上网费用。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数字城市必将成为我国城市系统的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12.
基于TOE框架,提出解释数字政府发展水平的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7个省会城市数字政府的发展现状开展实证研究,以探究数字政府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路径,为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提供借鉴。结果发现:提升数字政府发展水平的模式有三种: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规模为核心的“环境制约型”,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制度引领型”,经济发展水平、公众需求规模和制度建设均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型”。基于此,提出为提高数字政府整体建设水平,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选择适配路径、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3.
师学萍 《西藏科技》2009,(11):66-67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以前,交通一直是西藏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西藏现有交通状况以及经济依托交通发展现状,结合西藏实际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应抓住机遇加快交通建设,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道路,本文以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对主要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西藏主要领导的思路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创新西藏经济发展模式的观念,并分析了理由,提出了原则,还结合西藏实际设计了两种实用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藏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被国家和人民关心的重点,西藏应就本地特色进行经济产业进行孕育,培育出具有特色的产业来带动西藏整体经济的稳固发展。从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西藏经济发展及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西藏经济发展极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交通设施落后是制约西藏经济及西藏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本文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西藏企业的现状,提出西藏企业应依托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之优势,在融资、人才及规模等方面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数字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3个方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区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级市整体发展较均衡;从年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向好,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上升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推进,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但是数字人才储备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给县域农业发展质量提升带来的作用机制分析,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2018—2020年12个县域城市为样本,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县域农业产业的提升展开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县域农业的发展质量。第二,乡村经济数字化是影响县域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数字基础建设能够为县域农业发展起到基础性的平台作用,数字化的生产、流通、销售以及普惠金融是县域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四高型”县域农业发展质量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远大于“普通型”县域农业。据此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实施差异化县域数字农业发展策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