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衡派根深蒂固的道德意识使其长期充当着“保守派”的文化角色 ,而其理论的前瞻性与内在的焦虑感却开启了对于新文化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与审丑并不矛盾,审美与审丑是从不同的角度鉴赏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哲学思考。英国16世纪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借剧中人物哈姆莱特之口赞叹:“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何等端庄!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象天使!论智慧多么象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这是对人性美的淋漓尽致的赞美;法国哲学家巴斯卡尔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社会,发现了人性恶。他认为:“人是怎样一种怪物啊!怎样的一种新颖!怎样的一种奇观!万物的法官,地上的低能儿,真理的宝库,充满了疑问和…  相似文献   

3.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采取了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统治策略:通过市场和商品,控制人们的意识。在文化被市场化、商品化的背景下,作家有适应和拒绝两种生活方式。波德莱尔以来,拒绝者开创了文艺领域中的“波希米亚人”的流浪传统。垮掉派是这种传统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的行为和创作具有强烈的意识革命含义。  相似文献   

4.
在学衡派知识分子的著作中可以发现他们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中体现出明显的精英意识。这种精英意识的存在拉大了他们与一般民众的距离,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这种精英意识有两方面的思想来源,一方面来自于传统文化中的经世思想;另一方面则来自他们所服膺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深人剖析七月派小说以"流浪意识"为核心的文学精神,探索七月派小说深层文化风格,总结它的现代性,探索它对中国小说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全文以七月派小说对五四文化启蒙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为切人点,重点探讨了七月派小说"流浪意识"对"原始强力"的超越及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再审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述同光派是近代重要的诗歌流派。指出同光派闽派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闽派诗人及其诗作、诗论的研究仍很薄弱,对闽派的师承关系、闽派的评价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磊 《天中学刊》2007,22(6):84-85
韩愈所提倡的文道思想与先秦孟子学说溯源相承。作为践行者的韩愈在毕生的经历中所体现出的"文以载道"思想,是儒家宗配于思孟学说的重要体行观,具有深远的考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孤悬海隅和自我放逐的历史背景下,台湾现代派小说中的乡愁意识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乡愁文学所能昭示的意义。孤绝感受和乡愁情结互相绞绕,又互相设定限度,共同呈现着被放逐者的心灵症候。白先勇小说中畸变离散的"纽约客"、"台北人",聂华苓、於梨华笔下孤独无根的人物系列,七等生、马森作品中的游荡者,均在不同向度显示出现代派小说中乡愁意识的脉动,共同塑造着这一时期文学的现代性风貌。  相似文献   

9.
10.
清初林云铭评注《韩文起》一书,其评注结合韩愈散文写作的时间、地点、背景,依据史实,一一考证。在韩集编排上,重视道统思想,体现出林氏特有的风格。较之林氏以前的韩愈文集,可说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
据现有的一些史料分析,昌黎韩文公祠始建于元朝后期的可能性大一些。明朝时所编修的《永平府志》记载韩愈,究其原委,当与当时的学界并未弄清金人遗留的《辽史》混杂的记载有关。古今昌黎混为一谈的状况,直至清朝初期才告终结。  相似文献   

12.
清初林云铭评注《韩文起》一书,其评注结合韩愈散文写作的时间、地点、背景,依据史实,一一考证。在韩集编排上,重视道统思想,体现出林氏特有的风格。较之林氏以前的韩愈文集,可说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王平 《文教资料》2006,(1):63-64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韩愈因其“文气”理论和杰出的散文作品,在“文气”论发展中写下了最为耀眼的一笔。韩愈散文在骈散结合的句法,“敛气蓄势”的笔法,凭空而来、开门见山的章法三方面树立了充满“文气”之美的散文典范。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韩愈研究有50多家,有一些是对其人品、文品的批评,颇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就人品来说,唐人的评论已定下后来评价的基调:韩愈是忧国忧民的入世者、颇能奖掖后进的导师、秉正执笔的史官。在文品方面,确立了“韩文”的崇高地位,但对“韩文”的使用价值有所怀疑,对“韩文”的小说笔法有争议,对“韩文”的传记作品有不同的评议。唐人对韩愈的诗并未认真地作出明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学派和山药蛋派由于时代、出身、文化背景和创作追求不同,造成了他们创作特点的不同。这些特点影响了现当代小说的创作也体现了现当代小说的特点。通过对两个流派的创作比较与批判,我们可看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些相同点和相异点,并领略到20世纪中国小说的脉络来。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氏后裔在赵厂村北韩氏祖茔内挖掘出宋熙宁款《唐韩文公故里》碑、明嘉靖款《唐昌黎伯韩文公墓》碑、明隆庆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清嘉庆款《韩文公祠祭田》碑、清道光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等五通石碑。这些碑刻确认了韩愈故里在修武、韩愈墓在修武的事实,从而为研究韩愈故里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形成的一个以小说和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流派,他们以昂扬的主观战斗精神,揭示并批判精神奴役的创伤;关心文学的时代使命,追求着理想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关于韩愈的故里,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昌黎说"、"南阳说"、"孟州说"和"修武说"等。2008年5月,我们赴修武认真研究了《韩文公门谱》,并实地考察了韩昶墓、韩愈衣冠冢、韩氏祖茔以及关于韩愈故里的碑刻,对修武的韩愈文化及韩氏的宗族沿革、繁衍发展、历史变迁有了更为准确、全面的认识,也期望为学术界提供一些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韩愈苏轼作为封建直臣,都有着浓厚的民本意识,勤政恤民,为民请命是他们共同的本色.但他们两人的民本意识又各自有不同的内容,韩愈的民本意识中有圣人与子民之分,表现出了儒家伦理的等级观念,故其更重视以礼乐教民;而苏轼则平等待民,不分等级,不分贤愚,不分地域,故其更重安民和利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