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间的竞争与较量,不再仅仅局限于以经济、科技、军事为标志的硬实力比拼,而是更多的依赖于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能力作为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其自身建设的实现程度直接体现着一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同时作为文化国际传播、文化力量展示的重要载体与渠道,也关系到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程度和影响深度。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路径包括: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战略意识;加快新老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国际一流媒体;重视网络媒体建设,构筑文化传播阵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进一步推动广府太极拳国际化发展,促进其国际化发展体系建立,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广府太极拳发展现状、邯郸战略地位、文化国际化需求与交流进行分析。以探求广府太极拳国际化发展体系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广府太极拳习练人数多、活动常态化、传播脉系广、文化器物多等现状为国际化发展体系提供了基础保障,邯郸区域地理位置提供了桥梁,文化国际化需求与交流提供了供需机制与发展平台。构建广府太极拳国际化发展体系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话语传播对话语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话语权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而话语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际竞争的利益问题。在推进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过程中,会面临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主义、自身的传播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话语传播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尊重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话语质量,提高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中国话语的传播体系与机制,来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基因,象征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倡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具有提升文化自信和增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困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内容和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传播中存在文化误读;国际传播途径单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可以构建如下:加快构建国际传播国际话语体系;丰富完整的传播内容体系;构建国际立体传播体系;提升柔性国际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遵循立德树人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课程,为中学生深入了解广府文化提供有利的资源,为广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亲临中学实践教学,提出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广府文化特色课程构建的思路: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训;彰显课程自身特色;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化带的建设模式为我国整合资源、协同推动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无形资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带优秀传统文旅在新时代下实现资产增值、增强溢价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从游客视角来看,扩大品牌形象的认知、增强品牌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背景下国际化传播,是文化带传统文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客观品牌形象塑造的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优秀文旅品牌重塑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凝练文化元素,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二要形塑受众易感知的文化品牌形象符号,将艺术审美价值与品牌市场战略深度结合;三要重视品牌生命周期,其品牌理念应与时俱进,同时要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从受众主观感知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需加强国际传播,其立足点是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旅品牌的价值传播,其突破点在于保持主体自觉性,利用好亲缘文化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7.
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融通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课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实现引领民族复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新要求,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术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版行业的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高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出版强国的背景下,学术出版在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出版单位应携手学术界营造良性学术生态,通过深耕专业特色、加强出版引领、增强国际传播等手段,推进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国际受众也想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特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讲好中国地方故事成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地方领导干部是地方国际传播的关键主体,担负着把关者、组织者、协调者、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当前,地方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为抓得不实和做得不够两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领导干部在国际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应该在把握国际传播的政治属性、强化国际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地方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地方国际传播体系以及构建地方国际传播工作机制等方面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以提升地方领导干部在国际传播中的政治鉴别力、统筹协调力、内容甄别力、话语转换力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观念体系,高校加强构建意识形态教育体系意义重大。面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文章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提高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辨识力和抵制力;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高意识形态教育能力;加强队伍建设,为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高校师生;增强阵地意识,不断提高传媒多元化语境下宣传舆论的主导能力;加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建设,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等六个方面就加强构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在服务我国强国战略方面具有八大功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助力我国国际传播本土队伍建设,推动当代中国本土化阐释;培育知华友华力量,助力构筑国际统一战线;赋能国际技术人才培养,助推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改善国家形象海外认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服务公共外交;促进华侨华人语言文化传承,增强海内外中华民族凝聚力。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6条路径:科学制定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力度推进中文课程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并启动标准体系支持项目;推动虚拟空间国际中文教育加快发展;加强中文教学资源的精准化、数字化建设;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各国高层次本土中文人才;大力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跨学科角度将语言学和传播学结合,用文化研究的视野剖析广府文化专有项语料库的意义。语料库的"加工"过程,将多维度、多面性、立体化的广府文化,平面化、静止化、单向度定格,对于翻译等跨文化交流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又产生了很多传播障碍。为克服广府文化专有项语料库建立的局限性,探讨语料库立体化建设,进行声音、图像、视频等传播手段的融合,建设多向度的新型语料库。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广博大地的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气息和烙印,广府文化以其包容性、普及性和求实性深深印刻在广府地区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成长更是影响深刻。广府文化的务实避虚、兼容开放、宗族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等特点对中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体现在: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视角增强社会适应性;激发想象,开阔思维;有助于成长教育的顺利实施。广府文化促进中学生成长教育的措施:加强中学生德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相结合;科学文化知识与智能教育两手抓。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旅游融合新话题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旅游的地位,对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传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该大背景下探讨以培养学生文化传播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文化与旅游课程群建设,从解析课程群构建的理念入手,分析群内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群目标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课程群解构、整合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教育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但目前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从教学效果上看,都存在着很多不足。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中国文化课的教学特点、教学思路及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国文化类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探讨建立更为有效的中国文化课程教育体系,以期在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世界上持续良好发展的新经济体之一,在获得巨大发展成果的当下,仍需面临在国际舞台上重塑大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解决"失语""弱语"问题等重大挑战。"文化自信"的重要命题为我国打造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要依托文化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影响力,助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并通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反哺文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借助话语载体有效传播到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我国执政规律和发展方向的认可度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新任务,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实现其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国际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力要从语言知识体系及认知水平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国家形象意识的增强与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加强等方面完善。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综合、动态的过程,促进国际中文教师职业发展可以从建立成长型思维、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追求、构建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共同体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大致经历了初步创建、逐渐提升再到有效增强的发展历程。当前,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西方国际话语霸权的压制、现行国际规则体系的制约以及自身国际话语能力的不足等多重挑战的同时,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趋向成熟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机遇。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辩证分析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形势基础上,统筹兼顾,多维并举,采取有效方略着力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主要包括:加强国家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提高话语内容质量,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创新话语传播方式,促进中国话语国际认同;完善话语传播机制,增强中国话语传播合力;培育话语传播人才,壮大中国国际传播队伍。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国外受众对少林文化的需求,使少林文化的内涵完整呈现,少林寺通过合理的品牌定位、商标注册、从文化折扣小的内容入手进行品牌传播以及海外传播组织平台建设,构建了少林寺文化品牌国际传播体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的博士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科背景多元化,选题内容相对集中;二是国际学生关注语言对比的比例高,区域国别特征显著;三是部分论文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不清,学术规范亟待加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加强以中文为载体的文化传播研究,重视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形成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体系,推动专业学位建设、加快构建跨学科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