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资源诅咒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力剖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资源诅咒系数计算出我国30个省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偏离程度,并按照其大小将中国分为资源诅咒高危区、资源诅咒严重区、资源诅咒边缘区和无资源诅咒区。选择了4个省份作为不同资源诅咒类型区的代表,分析1990年-2007年期间资源诅咒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这4个代表区域的资源诅咒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对资源诅咒严重区和资源诅咒高危区的实证研究,认为我国资源诅咒现象产生的内外部动因主要是:短期行为导致资源开发的同时忽视了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过于依赖资源禀赋,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畸形发展;投资环境较差,缺乏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资源费(税)政策偏差,导致地区资源和经济利益双重流失。  相似文献   

2.
徐盈之  胡永舜 《资源科学》2010,32(12):2391-2399
本文从"资源诅咒"假说出发,对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内蒙古的确存在着"资源诅咒"现象,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导致的"荷兰病"效应。但西部大开发以后,随着国家及地区各项政策的实施",资源诅咒"现象在内蒙古地区被破解。通过进一步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该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使得经济增长呈现出可持续性,但随着近年来该地区能源开发强度的增大,制度弱化的趋势日益呈现。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50-55
综合运用ESDA分析框架对黄河流域内各省水足迹、GDP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黄河流域水资源诅咒现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区域尺度上,虚拟水贸易是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要素,水足迹存在显著空间分异;省域尺度上,强、中资源诅咒区省份种植结构的虚拟水含量较高,弱资源诅咒区省份种植结构的虚拟水含量较低;黄河流域各省水足迹和GDP空间分布趋同,均在下游弱资源诅咒区高值集聚,上游强资源诅咒区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自然资源在地区经济的作用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2003—2017年地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失业率的影响,检验"资源诅咒"在中国地级市层面是否存在。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在资源丰裕地区的地级市,资源丰裕度的提高压制经济增长,但在资源贫乏地区的地级市,两者无显著关系;资源禀赋的提高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资源禀赋的提高导致失业率上升,降低地区就业水平。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度;明确产权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5.
从绿色GDP角度对我国区域层面是否"资源诅咒"进行再验证,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大省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条件机理。以新疆和内蒙古地区为例,作比较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源丰裕地区引发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开发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品初级化严重,粗放型模式诱发"荷兰病"现象,并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吸收外资能力;制度、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产生寻租行为和投机主义。  相似文献   

6.
郑猛  罗淳 《资源科学》2013,35(5):991-1000
本文针对能源开发在云南省经济增长中的影响作用,通过引入“资源诅咒”系数,计算出云南经济增长与能源开发的偏离程度,并根据系数大小确定“资源诅咒”出现时间以及存在程度.在此基础上借鉴经典文献提供的实证方法,根据相关年份数据,进一步分析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自2004年“资源诅咒”现象开始出现,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但是其程度相对为轻度.云南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很大程度上通过间接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荷兰病”效应、对教育、科技支出的“挤出”效应以及“制度弱化”效应,其中对科技支出“挤出”效应程度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些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表面上看,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本文在对欠发达资源富集区以及“资源诅咒”、“荷兰病”效应做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选取贵州省毕节地区作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典型实例,对该地区1996年~2005年采掘业和制造业产值及其从业人员数、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经验判断,结果表明该类地区具有陷入“资源诅咒”困境的可能性。然后在对经典“荷兰病”模型做了一定改进后,利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结合毕节地区1996年~2005年资本投入数据,对其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做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终将遭遇“资源诅咒”困境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韩亚芬  孙根年  李琦 《资源科学》2007,29(6):188-193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支持;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不公平的贸易下,自然资源禀赋及生产量大的地区,往往经济比较落后,呈现出"资源诅咒"现象。本文选取1985年~2004年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及能源生产/消耗的相关数据,从资源经济贡献和发展诅咒两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的省区,能源消耗量亦较大,反之,能耗就较低;能源储量丰富、生产量大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都较低,出现了"富饶的贫穷"。汇总这两方面研究,本文绘制了能源产耗和经济发展的矩阵图,将中国31个省区划分为不同类型:上海、浙江、北京等东部沿海省区,生产量最低、能源消耗量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居于我国领先地位;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大、消耗量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另外,河南、四川、江西等省区产耗相当,经济发展水平也随之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9.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07,29(1):2-8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冯国强  马通 《软科学》2024,(2):42-48
利用2004—2018年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SO2排放量的面板数据,系统检验资源依赖对于环境保护究竟是“福音”还是“诅咒”,以及强化环境规制能否突破资源依赖带来的“诅咒”机制,并在理论上厘清增长资源“诅咒”与环境治理资源“诅咒”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资源依赖与环境治理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治理的资源诅咒效应更容易出现在拐点之前,拐点之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环境监管强化能够形成拐点前移动力,推动城市环境治理突破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11.
体制双轨制视角下的“中国式资源诅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仲常  谢波  丁从明 《科研管理》2012,33(8):153-160
本文从新的研究视角,用中国经济转型中形成的体制双轨制(即产权双轨制和价格双轨制)解析了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由于中国的资源诅咒形成的机理中具有中国特有的体制因素,因此是"中国式的资源诅咒"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资源诅咒现象确实存在,且体制双轨制是导致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与经济发展负相关的重要原因。本文进一步使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的供给(或需求)与双轨制(政府价格控制程度、公有经济比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证明了体制双轨制会加剧资源相对富集地区的资源诅咒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现有研究认为发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在于过度的资源依赖降低了研发投入从而抑制了创新。为了进一步探究了资源依赖和研发效率的关系,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计算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实证研究了自然资源依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自然资源依赖对高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为此,本文认为应当降低资源产业的依赖程度,应当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应当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当因地制宜的制定资源产业政策和高技术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3.
依据"资源诅咒"理论,通过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内蒙古要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避免资源诅咒,更好的选择就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行循环且多元化经济,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周喜君  郭丕斌 《资源科学》2015,37(2):318-324
深入研究"资源诅咒"现象在煤炭资源型区域的存在性以及规避途径,对促进这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同属中西部的8个富煤省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煤炭资源丰裕度、煤炭就地转化水平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煤炭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即煤炭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表明样本省区整体上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陕蒙二省单独回归发现,其煤炭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说明其较有效地规避了"资源诅咒",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是其规避"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最后,文章针对如何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就地转化水平,从而帮助广大煤炭资源型区域有效规避"资源诅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领娣  杨明晔  张磊 《资源科学》2013,35(9):1801-1811
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对能源禀赋影响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997-2010年省际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角度看,能源禀赋均抑制就业增长;能源禀赋对就业增长的负向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3个中介变量产生;3个传导变量的作用程度由于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禀赋状况及发展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此,从发展多元化产业、加强制造业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及注重技术进步4个方面提出了化解“资源诅咒”、增加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内蒙古1985~2004年环境与经济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运用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的计量模型,对二者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内蒙古各类污染物排放的时间规律相差明显,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内蒙古EKC并不乐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应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内蒙古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各盟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文章收集了2001年~2010年内蒙古12个盟市的19项经济发展指标数据,通过对19项指标筛选后的11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后,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法、TOPSIS法、熵值法以及组合评价相对秩次法,对内蒙古12个盟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为内蒙古各盟市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内蒙古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些自然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表面上看,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本文在对欠发达资源富集区以及"资源诅咒"、"荷兰病"效应做了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选取贵州省毕节地区作为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典型实例,对该地区1996年~2005年采掘业和制造业产值及其从业人员数、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经验判断,结果表明该类地区具有陷入"资源诅咒"困境的可能性.然后在对经典"荷兰病"模型做了一定改进后,利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结合毕节地区1996年~2005年资本投入数据,对其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做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终将遭遇"资源诅咒"困境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互动作用一般机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生态效率,比较高、低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的差异。在区分投资型与收费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资源依赖度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高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低于低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视角下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整体上,我国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