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增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体育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发现体育锻炼可以从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ARS-3、CQOLI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现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各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并且松驰与紧张因子对心理烦恼有预测性贡献,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疲劳有预测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是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及大众体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方法、体育锻炼干预效应以及心生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尚未清楚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1)积极深入地探索两者关系的"剂量效应";(2)开发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3)加强生理心理机制的分析与探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锻炼干预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和采用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向东 《精武》2012,(25):60-61
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程度的不断升温,作为对生活满意程度的关键指标,主观幸福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关注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普遍集中于对成人医学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对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了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关联性,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各种因素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规律,对科学建立高中体育锻炼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非体育类大学生进行16周的体育干预实验,以集体项目篮球和个人项目乒乓球为实验教学内容,并创设不同体育锻炼情境。结果:实验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因子得分较实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运动项目和锻炼情境对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不同,集体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个人项目;竞争性锻炼情境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优于娱乐性锻炼情境。结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从体育锻炼的角度,运用内隐认知的研究方法探讨内隐幸福感作为独立心理结构与外显幸福感的分离,以及体育锻炼对内隐与外显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使用IAT程序测量内隐幸福感,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体育活动量表”测量外显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1)内隐幸福感和外显幸福感属于两种独立的心理结构;2)体育锻炼不影响个体内隐幸福感的状态变化,但能够调节个体外显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地区的冬季里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指数。通过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冬季户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加深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程度等积极效应;提出职能部门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老年人冬季体育锻炼的关注度,发挥社区体育职能作用,使老年人的冬季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老年人冬季户外体育锻炼的安全性等有效措施和对策,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男女大学生差异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者更有利于身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整体自尊在体育锻炼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身体自尊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孤独感在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感情-社会孤独问卷以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扬州市健身点150名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居住方式和工作类型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幸福水平有显著的主效应;2)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后,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孤独感和幸福感的效应显著,多重比较发现,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增加孤独感水平降低,幸福感水平增加;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介作用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幸福感直接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降低孤独感间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以孤独感为中介变量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通径系数为-0.348.提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孤独和幸福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量表对916名(男502,女414)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测量,通过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分析对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1)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293,0.394,0.362;p<0.01),体育锻炼与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321,0.425;p<0.01)。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共有3条作用路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主观幸福感(95%CI [0.056,0.116],效应值为0.085,占总效应的28.15%);体育锻炼→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9],效应值为0.028,占总效应的9.27%);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4],效应值为0.026,占总效应的8.61%)。结论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七年级和九年级中学生体育锻炼、学习投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基线数据中的相关问题,经过对变量数据的处理后,对17694个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对变量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中学生学习投入在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值为-34.3%。结论:(1)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直接正向提高主观幸福感;(2)中学生学习投入在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中学生学习投入与主观幸福感成反比。建议:今后在校园内,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直接正向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和主观幸福感。然而学习投入越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反而下降,因此要多加关注学生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与精力,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学业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湘西地区城镇居民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锻炼强度、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对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锻炼项目以技能主导类为主、锻炼强度为低强度、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锻炼频率为每周3-5次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最强烈。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女性积极体育参与,增强主观幸福感的获得。研究利用CGSS2017的调查数据,通过R-4.0.5建立Ologit回归,结果显示女性居民体育锻炼参与频率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女性居民体育锻炼参与频率越高,社会资本积累越丰厚,表现为个人社交频率增多,对社会信任水平更高,对社会互惠程度越满意。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表明社会资本在女性居民体育锻炼参与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症干预效果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为以一定的纳入标准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符合文献11篇,并且通过Stata13.0元分析软件进行效应量分析,元分析结果显示所研究的14篇文献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抑郁症具有干预效果;(1)前后对照实验d=0.986,95%的置信区间为(0.620,1.352)。(2)敏感性分析和偏倚性分析结果显示元分析结果稳定性较好。(3)锻炼时间、锻炼周期、干预方式、锻炼频率、都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周4次以下,每次运动60min以上,中等强度并且以12周以上为指导方案。(4)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大学抑郁患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5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职业女性较少。职业女性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有特定的规律,而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规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