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体育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是体育课程适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普通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思政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路径的创新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围绕思政视域展开,所采用的视角具有创新性。提出相关路径:肥沃体育课程思政土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确体育课程思政根基:以马克思主义体育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粗壮体育课程思政树干:近代体育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繁茂体育课程思政枝叶:促进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注入体育课程思政养分:立德树人视角下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思政视域创新视角下,使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底蕴和理论内涵更加丰富,精神形式和实践方式更加多元,教学体系和评估指标更加完善,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向理论性、实践性、有效性发展,更加符合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主要体现在育人体系建设的文化补充方面。本文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四川旅游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进行研究,尝试性提出民族传统体育在本校中的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全面贯彻高校"立德树人"理念,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实现全面育人总体目标,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总任务。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从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际案例的发展逻辑、现状问题、建设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因校制宜""课堂渗透""活动补充"及"特色打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锦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9-121+12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具有共同的旨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可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也可从课外活动中的体育社团、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掘。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纽带的作用;探索和优化体育课程教材,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教师评价标准,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谷金才 《体育风尚》2022,(1):98-100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将课程思政建设重点纳入了国家课程改革发展要求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包含了"德育"教学相关的教学育人的价值,因此在高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中,具有很高思政价值的传统体育职业教学作为传统体育的推动者,具有独特的"思政教育"优势,要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效,就应该把"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传统体育课程;将"思政教育"的要求纳入传统体育课程;在课程评价中确立"思政教育"的标准,积极创新现有的实施方法。基于此,下文中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概括叙述了"课程思育"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几个相关问题,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健 《体育科技》2022,(6):162-164
高校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育人之使命,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政元素,探索有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提出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互融互促的教学理念、构建“文化引领+隐性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正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公共体育课作为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对于践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发展,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克豹 《体育科技》2022,(1):142-143+146
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体育专修课程回归思政育人理念与育人路径改革,旨在进一步发挥体育专修课程思政育人优势,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研究发现:实施课程思政深化体育专修课育人理念优势在于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育人关系殊途同归,有利于发挥体育专修课程育人成效,符合新时代课程改革要求,助力课程自身回归育人初心。结论:深化课程本身重构对育人理念,努力构建一元教学育人课程体系,运用模块化方式融合专项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重构教学目标与组织练习形式,深化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体育专项教师进行专项思政育人培训,发挥教师自身以身作则示范作用,深化教师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院校层次制定有利于体育专修课深化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有利政策,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以及自发参与培训学习,努力提升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加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指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实践存在制度保障尚未健全、基本理念定位不准、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教学资源整合不够、过程性评价缺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文化润人,深挖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坚守体育本色,明晰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握主导力量,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关注育人过程,做实做常体育教学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0.
姜伟伟 《体育科技》2022,(2):119-121
文章对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毽球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进行分析,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毽球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课堂教学管理与实施、课堂学习评价等方面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实现毽球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秀霞  许剑 《体育风尚》2023,(2):113-115
高校作为我国当前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基地,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独立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具备教学创新意识,能准确把握“三全育人”的内涵及其应用于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由此明确高校武术教学创新可以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和育人方位等几个方面进行,不断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舆论纷杂不堪,抹黑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形象的不当言论接踵而至。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与融合可为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及国家形象建设提供坚强助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的共生机制和融合理路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子系统与“文化强国”在利益、环境、道路的三个圈层中存在共生作用机制,同时存在超越“简单共生”,实现“超量共生”的极大可能,但在历史因素和现代发展的纠葛下出现文化滞后、利益难生、环境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提出立足社会生态,突出文化特色;依托“市场”“信息”政策道路,彰显文化自信;认清“文化堕距”,把握文化支点的三条融合理路,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强国”在传统与现代维度上的共生与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为例,从社会视域解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所基于的文化生境,从而分析和论证了在当今民族传统体育存活的'古今文化'与'中西价值观'的双重语境下,学科水平与项目发展的脱节现象,以及文化身份与文化形象的跌落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阻碍等问题。由此研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在自身发展中所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为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也要求其履行一定的责任。结合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现状,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责任担当的困境及破解路径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的文化安全存在问题、功能价值动员程度不足和武术精神实现路径与自觉实践不足是传统武术在实现"中国梦"中责任担当的主要困境;主要成因是对传统武术的属性定位狭隘、文化地位定位不合理、功能价值动员失衡和传播策略错位。提出传承内涵与创新实践路径并举、将传统武术落实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和行政引导与拳种自主规划相结合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是开展体育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将“三全育人”理念作为体育社团发展体育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对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探究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育人现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体育社团承担着思政教育的排头兵、专业拓展的先行者、文化育人的衔接者等角色,但在实践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社团活动资源配备落后、学生参与动机多以娱乐为主、体育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社团管理职能缺位等现象,据此提出从协调资源、精准育人、体教融合,管理制度等实践路径提升体育社团的育人功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思想道德层面同步发展,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宁夏理工学院的公共体育武术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武术教学和课程思政在育人理念、育人内容和育人功能等方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红色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练。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红色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理论层面梳理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从问题层面指出现实困境,从实践层面提出实施路径。研究认为: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具有历史、文化、教育、健康、强国等方面价值。存在教学双边红色体育意识淡泊、红色体育文化教学地域限制、红色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缺乏红色体育元素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可行路径:增强“主导+主体”教学双边意识、推行“有形+无形”智慧教学方法、实施“育体+育人”双育教学模式、丰富“项目+创新”学科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19.
聂英涛  田星 《体育科技》2023,(2):117-119
文章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为研究背景,结合目前高校公共体育形体舞蹈教师思政教学融合能力较弱、学生形体舞蹈内涵理解不深、课程思政教学配套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教师思政培育,课前融入思政导学”“借助双线混合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突出课程思政考核”的教学改革新设想。在塑造学生优美体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大环境的变化,说明了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原来单方面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兼顾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上。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加强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其目的是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