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身体吸引力量表、身体价值感量表、一般自尊量表和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对西安和乾县的1237名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及其自我评价的影响调查,运用Spssll.5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有锻炼行为的中学生在各量表上的自我身体评价水平均比无锻炼行为的中学生高;(2)过少的锻炼对身体吸引力评价没有多大的改变,没有锻炼活动的中学生在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上与每周锻炼1-2次者之间不存在区别;(3)合适的锻炼时间能够增强中学生时自身的评价能力,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1 min-45 min 之间对中学生比较合适;(4)学历、性别与地域差异等对中学生自我评价均有不同影响,地域差异是导致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学历与性别不会影响中学生对一般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感的评价,身体吸引力和身体价值感的评价存在性别与社会环境因素取向,男生对身体吸引力与身体价值感的关注度高于女生,初中生对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的评价优于高中生.  相似文献   

2.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农民体育锻炼态度与健身工程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满意度较好;农民体育锻炼态度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前后,在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及主观标准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及情感体验这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宪奇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78-80,83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1191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锻炼态度(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以外)及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及行为控制感对身体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其中行为控制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体育锻炼参与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在运动自我效能、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信念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提示以上四个因素可能是制约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态度的关系,对1 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预测度;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7.
王革  卓莉 《精武》2013,(19):94-9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韩山师范学院不同年级、专业的469名大学生进行锻炼态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一般;(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好于女生;(3)大学生体育饭炼态度不存在显著的专业特征,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分量表中的行为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标准上差异很显著;(4)随着年级和学业水平的递升,模型上各维度的得分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从体重自我污名的双重属性出发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双刃剑影响及边界条件。方法:采用体重自我污名问卷、亲友锻炼鼓励问卷、锻炼价值认知量表、消极锻炼情绪量表和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对3 406名青少年进行测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体重自我污名通过锻炼价值认知、消极锻炼情绪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2)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3)亲友锻炼鼓励负向调节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4)亲友锻炼鼓励正向调节锻炼价值认知和消极锻炼情绪在体重自我污名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论:体重自我污名显著促进锻炼价值认知的增强和消极锻炼情绪的削弱,进而驱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亲友锻炼鼓励在上述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为有效应对体重自我污名的双刃剑影响,应在巧妙运用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积极应对和防范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的现状、验证国外对于自我妨碍的研究结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具有普遍性。采用分层加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量表等测量工具,对我国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一系列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性别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2)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年龄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3)中学生的任务目标取向和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目标取向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4)中学生的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等预测指标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5)身体自尊、自我效能等变量在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与锻炼等级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座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三种途径形成初始问卷。初始问卷项目按照认知、情绪和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归类排列,采用5级Likert量表进行评定。以沈阳地区35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经研究所得的《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调查问卷》,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层面,可以用于测试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进而客观、准确地调查中学生的身体锻炼态度,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534名在校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变化的跨理论模式,用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调查表和身体自尊量表(PSPP)考察大学新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大学新生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身体自尊各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26,17.48,8.02,9.00和10.88,P值均为0.000)。从均值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各维度的得分都越来越高,到维持阶段达到最高分。多重比较中可以看出,身体自尊水平自我评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维持阶段与准备阶段、意向及前意向阶段。研究表明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行为对自尊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让锻炼者获得良好的心理效益.使茸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96-1001
目的考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的关系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为探讨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青少年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r=0.308,p<0.05)、自我效能感(r=0.207,p<0.001)呈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07,r=0.098,p<0.05),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强度与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与学业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1)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其学业自尊水平,但不同等级的运动量,不同体育能力的中学生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存在差异。2)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考察环境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 2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中学生身体锻炼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的重要因子,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产生影响。(3)学校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小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安徽省9所高校的9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其体育锻炼态度的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测量得分一般,提示学生体育锻炼不是很积极;8个分量表均与性别、年龄的主效应有关,其中,行为态度维度、行为控制感维度、主观标准维度同性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亦有关。测量数据可以用来进行教学评价,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的体育教学因素,研究先通过53名本科生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假设和设计体育教学因素量表;然后,结合《锻炼坚持量表》对2 07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锻炼坚持的5个教学因素:教师评价、内容实用、兴趣契合、知识技能、认知体验,5个因素对学生体育课结束后的体育锻炼行为有深远的影响。(2)体育课程的教师得到学生认可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3)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用性越强,与学生兴趣契合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坚持体育锻炼。(4)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体育知识和技能、体验到锻炼的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文瑾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81+125-81,12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态度的测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这些维度对学生总体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有较强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