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路径,通过相关文献及资料的研究,了解“非遗”舞蹈定义、“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意义和“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现状。“非遗”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路径可以是增强高校师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非遗”舞蹈与高校舞蹈教育的有效融合,创新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学生舞蹈学习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其感知“非遗”舞蹈的魅力和神奇之处,从而浸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对“非遗”舞蹈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民族众多的国家,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能够起到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从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对学生及社会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对舞蹈课程的要求两方面对利用中小学舞蹈进行传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民族性与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还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取其精华、课程要与地域文化相整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相关人文素养的提高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艺术,它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是毋庸置疑的。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源于贵州彝族特殊的婚俗,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彝族的社会面貌。根据中国当代舞蹈思想和外国舞蹈美学思想,作者认为贵州彝族婚嫁“跳脚舞”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发挥其社会功能,它们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传承和传播贵州彝族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马步的动作提炼与蒙族人民"胡服骑射"的习俗有关,与"天之骄子"的心态有关,与深邃旷远的精神气韵有关。在基础的课堂训练中学会准确把握民族舞蹈的灵魂,正是高年级舞蹈学员的学习意义所在,本文从教材入手思考,沿着动作形态——风格动势——文化内涵——精神传承的思路,对蒙族舞蹈中"马步训练"这一舞蹈现象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证明了其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体现出的功能性,在舞蹈形态学习方面体现出的风格性和在民族精神文化传承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性三个层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跳马佚”是江苏如东地区的民间舞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介绍了该舞蹈具有神秘和传奇色彩的文化历史背景,指出了制约这一艺术珍品传承的若干因素,并提出要积极开发“跳马佚”舞蹈的体育健身价值,以拓宽其文化历史内涵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都市人追寻原生古朴的民族文化的愿望日趋强烈.毫无疑问,这会给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原生态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游客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来说,将给“原生”文化的保护带来严峻的挑战.从原生态舞蹈的开发与特点、文化的传承与真实、游客与居民的双重利益等方面分析,贵州苗族舞蹈也面临着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7.
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一直都是文化艺术界密切关注的焦点.由于受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面临着流失甚至消亡的威胁.对其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守卫人类精神文明与传统舞蹈的具体行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是时代、民族和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入手,对其传承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舞蹈教育在文化传承与教育中也愈加重要,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民族文化的弘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舞蹈模块中的民间舞传习课作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教学手段,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主旨,以发展美育为目标,为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舞蹈文化开拓了一片天地。文章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出发,对舞蹈传习课的开设进行探讨,并以广西瑶族祭祀性舞蹈融入普通高中舞蹈模块传习课为例,分析其现状与困境,探索适合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5):25-26
畲族舞蹈是畲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视其历史传承极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现代畲族舞蹈创新与发展的合理性探究,是畲族舞蹈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对此,教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逐步梳理,一是畲族舞蹈的种类;二是畲族舞蹈的现实情况;三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畲族舞蹈在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发展创新。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现代畲族舞蹈的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双创”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努力实现“双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是舞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文章立足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从其前期准备、内容立意、形式创造三个方面阐释“双创”理念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作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提供参考,也为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与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71-173
当代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传承部分,在我国的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创作、题材创作、形象创作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古典舞的意境营造。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与托布秀尔音乐,这两门新疆地区古老且民族性又较强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密不可分了.文章首先对新疆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了萨吾尔登舞蹈及托布秀尔音乐的特点;最后对“萨吾尔登”舞蹈表演中托布秀尔音乐的重要性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到了传承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成为人们进行舞蹈编创时力求体现的特质。与其他舞种相比,民族民间舞蹈丰厚的创作资源既能为舞蹈编创提供创作灵感,又能表达炎黄子孙的历史风貌。舞蹈编创的“根”应该扎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土壤之中,并融入了“现代模式”元素,使这一文化瑰宝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之一,在表现主体个性和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不但保留和传承古老优秀文化,同时还不断改革创新,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现代审美意识。本文以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切入点,先从不同层次和深度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分类与风格进行论证,又从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注意力、自制能力以及气质与形体塑造三个方面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成长所起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胡晶莹 《贺州学院学报》2012,28(1):24-25,43
在中国各民族传统宗教仪式中,蕴含着大量与本民族、本地域历史、社会、民俗等相关联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整体的宗教仪式去观察一个民族的气质特征,也可从不同角度切入微观地了解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从舞蹈的角度,运用舞蹈生态学原理对广西花头瑶“成人礼”仪式中典型舞蹈动作形态进行分析,探究形成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因素,对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云艳 《云南教育》2011,(10):42-43
民族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文化精华,丰富多样,各有千秋。如何继承和发扬好这样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并推陈出新,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舞蹈艺术,要做很多的工作。作为自觉的传授方式的教学型民间舞,是在民族民间舞蹈从原生态环境剥离出来,步入课堂之后逐渐形成的。对于传统舞蹈的教学传承,我们不能取其“形”而舍其“神”和“义”(意),所以,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构建其文化性。  相似文献   

18.
在舞蹈界中许多人对原生态舞蹈认识模糊.本文将从原生态舞蹈的历史文化、审美特征及社会功能、发展与传承等各方面介绍分析,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到原生态舞蹈的重要性,挖掘它更深一层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民族舞蹈文化以其特有的美感和艺术魅力绽放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丛林之中,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习俗、价值和思维,是一种极尽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艺术教育始终致力于传承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不断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形式,力图培养出新时代下民间族舞蹈文化的接班人。民间舞蹈依托于民族舞蹈文化而生,新时期下我们应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探索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路径和创新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旨在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舞蹈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推行,我国的舞蹈教育普及、整个国民舞蹈文化水平将有一个难得的发展际遇。高等师范的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和适应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建构,是艺术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身体的个性”入手,从“自由的身体”、“文化的身体”、“律动的身体”三方面深入阐述建构高师舞蹈课程这一理念,以满足艺术课程标准对高师舞蹈提出的要求,适应竞争的21世纪社会人才需求这一大环境对素质教育提出的“个性的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