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忠杰  许宏宇 《软科学》2023,(4):129-135+144
基于黄河经济带沿线75个城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黄河经济带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进行效应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1)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由下游主导,依次向中、上游递进的发展趋势,城市之间高质量发展呈现空间正相关;(2)经济实力、对外开放、人口密度和公共设施的提升均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于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则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影响。空间滞后项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规制和公共设施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区域之间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实力和公共设施建设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表现为一定的“虹吸效应”,环境规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虹吸潜质”。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地区减贫转向与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产业角度构建了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数据,对山西省11个城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与识别。结果表明:旅游业综合竞争力都有所提高,但增幅差别较大。太原、大同和晋中一直是山西省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各个比较年份中,无论是指数,还是排序始终都是位于前3位。太原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优势地位相当突出。各城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呈增长的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晋中市、忻州市、运城市和临汾市增长能力最强,晋城市、长治市、吕梁市、大同市和朔州市的增长能力一般,而阳泉市和太原市的增长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旅游业在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旅游效率的提高。本文基于Bootstrap-DEA纠偏模型,对2001-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oran's I系数和Geary'C比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利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广东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纠偏效率的数值特征看,广东省各个城市间旅游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大多城市总技术效率较高,但为DEA无效的城市数量在增多;(2)从空间全局视角看,广东省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出现由负效应转变为显著的正效应的趋势,在局部视角下具有明显的局域集群趋势;(3)相比全局线性回归(OLS)模型,bi-square权函数下的局部空间回归(GWR)模型拟合优度最高,解释能力和精度也更强;(4)GWR模型能有效识别城市旅游效率增长机制的空间非平稳性,本文基于不同区域驱动因素作用的异质性,提出"广东五大旅游板块"空间格局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来探讨城市旅游效率的驱动因素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陈明华  刘文斐  王山  刘玉鑫 《资源科学》2020,42(6):1087-1098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MinDS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考察其空间格局及演进趋势,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检验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上、中游地区;②城市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下游城市生态效率的区域内差异始终最大,上游与下游的区域间差异最大。随着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技术创新、公众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系数逐渐下降,是总体及区域内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各地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为城市生态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提供了一定解释;③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低水平、高水平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助推下游、上游地区分别呈现两极分化、多极分化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低、中、高水平城市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系数均较小,城市生态效率发生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总体及各地区均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本文采用至强有效前沿面最小距离模型对测度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有效避免传统DEA模型的缺陷,在对其总体空间差异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差异来源,并预测其长期转移趋势,由此深化了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时空演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慧  陈晓华  吴应宇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47-1359
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在修正Antràs等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了34国1997-2011年金融支持上游度,并从整体和分时间段两个层面首次分析了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中国金融支持上游度偏高,接近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作用的负效应门槛;其次契约型地理优势和毗邻大国型空间地理优势有助于促进一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而沿海型空间地理优势则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不显著;最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均能促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丰富的要素资源并非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边际正效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力则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型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拉开档次法原理,测算新疆15个地州2008—2012年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差异系数、全局Moran'指数,Moran散点图,来探索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进而提出新疆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以北坡经济带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和南疆西南区为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呈现集聚的趋势,低—低集聚显著;近年,新疆各地州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差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芳芳  徐宗学  左德鹏 《资源科学》2012,34(6):1079-1088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流域水资源情势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SWAT模型,研究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流域径流在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以及2081年-2100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个时期内,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2081年-2100年时期的减少幅度较2046年-2065年时期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序列的第10和90百分位值(R10和R9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CSIRO-A2和INM-B1两种组合情景下;CSIRO模式下流域径流量最大,INM模式下最小,MRI模式居中;日径流量的第90百分位值(Q90)在所有组合情景下都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未来多年平均径流深的空间分布与基准期较为一致,即上游径流深较大,下游径流深较小;在不同情景下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要低于基准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内城市近10年城市区域地位演进规律,从区域内产业的组织层面、空间层面、产品和服务层面等角度来研究城市群内价值链空间配置,以及在这种空间配置与价值链地理聚集性共同作用下城市群内城市地位的演化特征及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随着土地市场的日渐发育,地价成为土地市场运作的重要信息和价值判断标准,而城市基准地价的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城市的地价水平和地价动态分布规律。与此同时,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的地价信息能够分年度及时、准确的更新。因此,利用地价动态监测样点的地价信息,快速、及时的分析地价的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变趋势成为当今土地管理中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住宅地价为研究对象,依托南京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土地市场交易数据,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统计学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2001年-2004年南京市主城区住宅用地数字地价模型,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整个区域的住宅地价空间演化趋势,从中观层面上,选取典型地价剖面研究了住宅地价的时间演化趋势,以期及时、准确的掌握城市的地价水平和地价动态分布规律,为政府调节土地市场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欣炜  林娟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71-1478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技术市场成交额则是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的重要指标。1990年代以来,我国技术市场发展迅速,但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有一进步扩大的趋势。从区域层面上,沿海以及沿长江地区的省市技术场发育较为完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区域比重较大;而从城市层面上,我国的技术交易活动以及技术转移机构主要聚集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国家和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交额的首位度较高。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地区人力资源水平、政府的政策是影响技术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此外,经济发达地区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较大的市场规模,也推动了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仕佐  杨明  李波 《软科学》2003,17(5):88-91
喀斯特地貌作为贵州典型的山水特征极具观赏价值不容置疑。但仅把此作为区域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从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是不全面的,而应该与这块地貌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深入发掘其内涵,从生态环境上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上做到互补协调,从现代意识支配下做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上遵照不同的开发模式,才是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赶上周边省市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级单元旅游业发展效率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发展效率是衡量区域内旅游业投入产出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选取中国329个地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2018年旅游业发展效率进行综合测度,通过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综合效率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及低水平地区分别占评价单元16.11%、17.93%、27.96%、26.75%和11.25%;纯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高水平地区主要分布于地势阶梯交界处、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规模效率空间上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表现为东南高而西北低;②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整体上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特点。冷热点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表现出“南热北冷”的特点,其中西南、华南、华东地区表现为高值集聚,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依据其发展水平和空间特征划分为辐射带动型、边缘依附型、整体提升型和优化提升型4种类型;③旅游业发展效率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旅游发展质量、旅游服务水平及旅游资源质量为旅游业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及旅游资源利用转化率是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析中国地级单元旅游业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期对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及旅游发展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水平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岳立  薛丹 《资源科学》2020,42(12):2274-2284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2005—2017年黄河流域沿线5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流域内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最低,效率高值集中在西宁、郑州、西安、太原等省会中心城市和中卫、武威、鄂尔多斯等地区中心城市。②从Tobit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城镇化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关系,外资利用和科技水平对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③从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区域异质性来看,科技水平和外资利用对上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游的影响有限,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中游的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外资利用对下游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助推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有效发挥集聚经济外部性,是增强经济韧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3—2019年黄河流域5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相关模型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均有显著影响,且这一影响分别呈现出“U”形和倒“U”形的演进趋势;(2)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专业化集聚对黄河中游影响最为显著,多样化集聚对黄河上游影响最为显著;(3)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和政府政策支持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表现为“U”形调节机制。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应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石矿冶文化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凭借浓厚的矿冶历史文化,黄石近年来在打造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四位一体"的背景下研究黄石矿冶文化与旅游城市共建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也将提出如何协调矿冶文化建设与旅游城市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4)
黄河流域是我国陶器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都出现了精美独特、造型别致的彩陶。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彩陶装饰纹样不仅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为日后装饰图案的发展起了一个好的开端,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浪潮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动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技术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84个城市2011-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数字技术发展综合指数,实证检验了二者关系的总体效应以及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能显著降低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并且随时间推移这种碳减排效应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技术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中介路径除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这一直接渠道还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间接渠道;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降低邻近城市的碳排放强度,有助于形成地区间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格局;另外,相较于中西部城市和外围城市,数字技术在东部和中心城市才能发挥显著的抑制碳排放作用。基于上述发现,本文从提高数字基础设施能耗效率、进一步破除行政和产业壁垒以及采取因地制宜的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在向城市边缘扩散的同时,商务和商业活动向城市中心区聚集,城市空间在聚集与扩散的相互作用中,出现了新的演变趋势。与此同时,在通信和网络的全球化背景下,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创意产业茁壮崛起。如何在保护、利用老工业建筑的前提下,为创意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成为提高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