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所著的<觉醒>自1899年初次发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比如说:女性主义、达尔文主义、存在主义、象征主义.然而,学者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心理状态关注得不多.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鲜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这部作品,本文作者试图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达娜‘杰克的抑郁症理论来对<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挥之不去的抑郁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与解析.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的话语角度展现的空间感是话语空间关注的问题。小说通过不同的视角不仅能够展现小说人物及叙事者各自的空间感,并且能够展示二者之间的距离变化,以达到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目的。分析《觉醒》中的女主角爱德娜和叙事者肖邦两种视角分别所展示的空间感,以及两种视角的空间距离,说明话语空间在推动爱德娜的觉醒之旅、深化觉醒内涵的作用。小说是对空间艺术的无意识触碰,也是肖邦对女性的空间诉求的有意识表达。  相似文献   

4.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讲述了女主人公爱德娜·蓬迪里埃不断觉醒的故事。在格兰德岛度假期间,爱德娜开始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在宇宙间的地位。然后,她离开家庭去寻求自由。最后,她在大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德娜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她没有正确处理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自由意味着责任,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段文芳 《文教资料》2009,(15):33-34
凯特·肖邦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杰出代表作<觉醒>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借用文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分析小说中蕴含的深刻的超验主义思想,这有助于对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演变过程作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肖邦<觉醒>中的人物具有极强的象征性,代表着人性的不同侧面.女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及其"觉醒"的过程,即是她对人性不同侧面和对生命不同层次的追求历程.  相似文献   

7.
结合左拉的代表作<娜娜>,从文本、作者、读者三个角度,来具体阐析左拉的"真"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左拉的"真"既有对社会客观真相的描摹,又有对人类内在本真的探寻,前者从各个角度展示出世态炎凉,后者则触及隐秘的人类灵魂深处,由此而管窥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肖邦的《觉醒》是描写女性“自觉意识”的作品。该作品曾一度因无法被当时社会传统的道德所接受而被打入“冷宫”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六十年代再度兴起的“妇女运动”所带来的意识领域的变化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肖邦和她的《觉醒》的真正价值———她对妇女道路的严肃探索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无论是故事内容的选取、故事情节的设置、主题思想的提练,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象征手法的运用,都获得了读者的推崇。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大胆、深入地探索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觉醒》不单单具有好的内容,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值得人们一读。  相似文献   

10.
《伤逝》和《寒夜》的女主人公都为了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而女性主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觉醒后是继续前进还是固步自封?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笔者试从两位女主人公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觉醒后的困惑来解读这两个相隔21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说家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自1899年问世以来,评论家就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行为众说纷纭,对结尾爱德娜自杀的意义更是争论不休。尽管作者在作品中对女主人公的行为未加评判,但小说中的文本细节与作者本人生活背景和经历的比照体现出作品采用以“故事本身揭示真相”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新女性的激进对抗行为所持的虽不乏赞赏但更多是传统保守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中篇小说《觉醒》的主人公埃德娜从被动接受传统女性角色到主动与社会传统作斗争的转变,可以发现及物性系统不但能够有效勾勒出人物的转变过程,还能具体说明人物的心理、行为变化。对及物性系统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解读作品的文学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在女性主义的语境下勾勒出一幅意义播撒的生动图示。解构主义批评先驱雅克·德里达的“异延”和“播撒”理论则为解读这部小说提供了贴切的视角。书中的女性专注于构筑一个封闭的异质性世界。性别权力话语的独奏被多声部重奏所取代,男权中心的缺失使性别话语意义在无限异延中趋于多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韩礼德的人际功能学说,对小说主人公埃德娜觉醒前后与丈夫庞德里耶的关系变化过程进行解析,并发现人际系统不仅能成功地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过程,还能为小说的美学与文体意义赋予更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觉醒》中爱德娜形象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凯特·肖邦的《觉醒》被学界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名篇之一,其中爱德娜备受关注并被贴上了勇敢追求自我实现的“新女性代表”的标签。然而,爱德娜的形象是多维的。从小失去母亲的爱德娜对母爱的渴求伴随着她的一生。在格兰德岛度假之旅中爱德娜遇到了生活之“母”——阿黛尔,精神之“母”——莱思小姐,两种力量的合力影响着她,最后她回到象征生母——大海的怀抱,最终获得母爱,同时个性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6.
A Letter to Kate     
十八大报告提出,1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的台阶,国家的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假如你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在中国居住了10年。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你的朋友Kate也想来中国看看,请你给Kate写封信谈谈你住在中国的感受。以下是我们精选出的三位同学的来稿。这几篇文章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相似文献   

17.
大学需要新的文化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觉醒,对于大学来说,就是从时代的高度和文化的视角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深刻认识。西方大学的发展、变革就是一个不断的变化觉醒的过程。当前非常有必要对大学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素质创新突破管理创新,将是全球化时代我国大学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和开创大学改革创新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肖邦《觉醒》与张洁《爱 ,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3部中篇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和对比 ,探讨她们作品之间所涉及的女性自我意识这种共同话题 ,以及在共同主题、共同形象和可能的共同来源上的相似和形成这种相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其突出特点在于“钢琴”与“诗人”的天才融会,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钢琴艺术的表现力,在钢琴艺术的多种形式中都表现出了杰出的创造;同时,他深受波兰和法国两种文化的影响,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中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诗的境界,这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