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惯性概念容易,但用惯性知识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错。在没有究其原因之前,不少同仁只好进行了误案分析教学,将常见的错误来个事先告知。这个方法虽很凑效,但总不能进行所有误案的分析。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我作了如下的推论:“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惯性对其各即时状态的连续保持才使得物体作变速运动的。”有了这样的推论后,人们常常把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速运动也是物体的惯性运动。至此,学生明白了物体不论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都是物体的惯性所致,惯性是物体静止和做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惯性”概念很容易就能背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的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叫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这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有大小,对给定的物体,其惯性大小是一定的,不随外界条件(受力、运动等)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惯性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外因,惯性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所受外力一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关于“运动和静止”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仙 《物理教师》2002,23(5):29-30
1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以后几节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 ,也是今后学生研究运动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已形成了错误的“前概念” ,他们常误认为 :在地面上移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这样的“前概念”势必会干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学习与理解 .2 教学设计思想(1 )运用“问题教学法” ,揭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主…  相似文献   

6.
"惯性"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任何物体在不受其他物体作用时,仍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常常习惯以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判断、解决。这种固有的思维惯性如不加以改造,就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期,我们将围绕语文教学的"语文性",结合老师们在实际教学当中感到困惑或疑难的一些问题,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士生导师魏南江教授,谈谈如何改造我们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7.
8.
"惯性"一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在物理学中"惯性"是怎样定义的,要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如果遇到有关"惯性的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惯性来解释?一、深刻理解"惯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经典物理学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在应用的推广上也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0.
“周期性”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总是列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对三角函数以外的函数是否具有周期性,现行课本均未涉及.而在现实生活中,周期现象随处可见,描述这种现象的周期函数也常常碰到.为此,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中第一册(下)(修订本,北师大版)在《三角函数》一章的最后,专列了一节“周期函数”进行专题研究.下面谈谈我关于“周期函数”的教学设计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错误的结论在学生的思想中为啥根深蒂固呢?究其原因就是思维“惯性”造成的.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如果注意不到,将会造成错误.有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就非常容易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从而造成实验失败.下面就列举几例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容易受思维“惯性”影响的实验.通过剖析学生在面对这些实验时所犯的错误,我们就能够了解思维惯性对我们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14-114,118
本文通过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惯性思维存在现状的分析和探讨,对指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局限作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教师和研究者提供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3.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道小题: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相似文献   

15.
非弹性“轻绳”是较为常见的约束物体,其物理特征是柔软、质量不计和不能伸长.从力作用的角度看,轻绳所产生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因此能对绳两端被约束的物体产生作用而改变其运动状态;从做功的角度看,根据绳子所约束物体的情况不同,既可以对被约束物体做功,也可以不做功;从拉力产生的持续时间看,被约束物体的状态改变常有“渐变”与“突变”两种形式;不同的变化方式,使系统机械能的转变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通过两例来讨论“轻绳”瞬时做功的特点及分析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学生解题的惯性思维很严重,题目一拿到手,就能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又不能做到底。其主要原因是解题训练密度大,解题教学缺少方向性分析。对此,教师要让解题教学慢下来,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把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解决问题,权衡不同思路的利弊,以使学生合理选择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线性规划作为高中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不仅给传统的教材增加了新鲜的血液,也给学生提供了数学建模,用数学的机会.近年来,各地高考题中也都考到了线性规划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线性规划课的教学,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好线性规划的知识.本文拟给出笔者理解之下的苏教版教材线性规划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课题:二、速度教学目标:了解物体运动的形式,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基础.力的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力的现象,感受到力的作用,享受着力的作用带来的便捷,同时也被力所困扰而无法自由飞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些结论需要在一定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得出.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生活、自然中的现象,可以深化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何芬 《地理教育》2011,(7):105-106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不妨对教学惯性也下一个定义:由于教师的思维定势,教学活动保持原来的方式,这叫教学惯性。目前,新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课堂模式百家争鸣,教学方法也可谓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