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彝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彝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云贵地区彝族农业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学是元明清中央政府在府、州、县、司、卫的治所及乡镇里社兴办的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和基础教育的学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兴起、发展和衰亡三个阶段、其间经历300余年,呈现出整体落后、阶段起伏、逐渐推进和官员创建等特点.该地区社学的部分特质主要是通过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管理体制、社师选择和经费来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社学的设立.不仅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推动了乌江流域各族人民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明代新安县建立后,深圳地区的书院进入较快发展的轨道。就新安县的数所书院而言,其性质已经远非宋代可以相比,已经失去了昔日自由讲学的特质,或者沦为社学,或者与地方府、州、县学别无二致。新安县书院发展的经验表明,要有稳定的学田支持,还要聘请德行道艺皆优的书院山长。  相似文献   

4.
5.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教育,或指学校以外的教育,或指现代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在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传统教育即以家庭教育、家族教育、村寨教育、社会教育、习俗教育等为主要教育形式,采取以口传心授、师徒相授、父子家传等方式,传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社会习俗、生产技能等内容,这些传统教育的形式、方式及内容,深刻地影响着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各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塑造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性格,有效地维护了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稳定,巩固了中央王朝国家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自然灾害次数多种类多,且以水旱灾害为主,灾害集中分布在苏、松、常、镇、杭、嘉、湖地区。自然灾害频仍既与长江下游特定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复杂的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明清时期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以及政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孝道教育的普及和地方文化的熏染共同造就了洛阳地区孝子养亲、顺亲、孝亲等孝行。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虽呈现出格套化、极端化和神秘化等特点,但孝文化对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家庭的稳定、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1-122
徽商,一支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帮劲旅,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有着"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两淮地区向来经济发达,又是徽商起步的主要地区,加之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徽商经常出入之地。此外,徽商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依靠盐业的发展,而扬州作为徽商盐业的基地对徽商发展以及两淮经济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河湟地区汉儒文化研究状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汉儒文化研究的论文和书籍。着重指出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汉儒文化的资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汉儒文化的某方面进行研究的资料;另一种是一些著作中涉及到汉儒文化资料。  相似文献   

11.
广西文化区域的形成肇始于唐宋,确立于明清,在地形、移民和政区等因素作用下,广西总体上形成了东部的汉语区与汉族风俗区以及西部的壮语区与壮族风俗区,其中东部汉语区从方言上可分为东北部的官话亚区和东南部及南部的粤语亚区,从风俗上可分为桂柳平、梧郁浔南和钦廉三个亚区.可以说,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区域奠定了今天广西文化版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内家拳在明清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其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华武术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的拳法,能够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内家拳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是武术的成熟期,也是武术史上的鼎盛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这一时期,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有了具体记载,少林武术也在此时声名大震,各种拳术器械相继出现,武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多而大量的土地开发,导致了湖南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湖南植被的破坏和洞庭湖区域灾害的频繁。落后的生产开发方式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经济利益的诱导,使得人们追求金钱,忽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经济作物及农作物的推广,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镇远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均在此设置建制治所。镇远名称来源于宋代,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镇远作为府治是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开始的。当时,明王朝设置贵州布政司(这是贵州作为独立行省的开始)贵州开省设置八府,镇远府是八府之一。清代沿袭明制,仍置镇远府,并在嘉庆年间扩大了镇远府所辖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社会,妇女择业不占优势。至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开始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女性参与就业;官府政策调整、社会观念转变以及女性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促使她们参与经济活动,从事多种多样的社会职业,涉及农业、工商及服务等领域。此时的女性择业形成如下特色:形式灵活多样、择业优势渐显、家务与社会劳动兼有、从业群体扩大和职业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福建是通交琉球的门户,福州琉球馆在当时的中琉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本文利用中日有关史料,考察了琉球馆名称的由来,梳理了明清时期琉球馆的历史沿革,并从政治,经贸,文化诸方面再现中琉间,尤其是琉球与福州地方间友好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时期的徽州,彩礼在婚姻行为中必不可少,这是遵循古礼的体现。也是婚约关系得到法律保护、习俗认可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在“礼”、“法”的遮掩下,彩礼往往成为女方惟财是图的借口和契机。这深深地影响了徽州的婚姻观念、婚姻形态、婚聘年龄,徽州女性的婚姻状况、社会境遇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她们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和权益,但其在婚姻行为中承受的风险往往增大。彩礼更成为徽州男性家庭。尤其是贫穷阶层、下层社会婚姻缔结过程中的普遍性困扰。  相似文献   

20.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最大宗输出商品,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其对外丝绸贸易在明代、清前期和清后期三个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