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9,(4):1-1
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化作为一种快捷、方便、多节点、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在我国发展很快,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整个民主水平的机会,使我们的政府更加透明、行政更加公开.便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发展冲击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及其运营策略,主动融入互联网,联结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才能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主动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网络传播的特点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开启了中国的政府网络传播时代,目前,除中央各部委和绝大多数省级、地市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外,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拥有门户网站。政府网络传播,指的是政府以及政府成员与公众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运用互联网上可以  相似文献   

4.
张姝  璩静 《中国出版》2012,(20):37-39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技术特征看,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态多样化、交互性和实时性三大特点。在此基础上,网络舆论也具有议题设置的平民化及舆论演化蝴蝶效应的特点。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应注意网络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提高各级政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5,(Z4):20-21
<正>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互联网+时代转变,档案工作者也必须转变传统工作思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和辩证思维的观点看待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充分认识网络技术可以"为我所用"。档案工作者要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增强档案工作者开拓创新意识、身份意识、自觉学习意识、服务群众意识、修身自省意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档案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政府网络传播的特点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开启了中国的政府网络传播时代,目前,除中央各部委和绝大多数省级、地市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外,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也拥有门户网站。政府网络传播,指的是政府以及政府成员与公众之间以网络为媒介,运用互联网上可以使用的任何符号形式进行双向沟通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平民舆论: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社会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宏  戴永明 《新闻界》2006,(1):20-21
网络的产生,使全社会的舆论通道更加多元丰富,语言环境更加宽松自由,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加快捷,信息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阔和富有针对性,信息的来源也更加多元,人们公共信息的知晓意识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也进一步加强……。从技术层面上,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对传统的舆论监督产生了名副其实的深刻影响。传统舆论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媒介资源、传播渠道、话语权、公共议题等,都因网络技术而发生了结构性的革命,从而改变了舆论监督的图景。其中,基于网络的平民舆论的诞生就是这个新图景中重要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传播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与传播平台。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速度局限与地域限制,在传播模式方面呈现出崭新的特点。在网络及移动传媒空前活跃的大背景下,公共事件传播也获得了强劲的推动力,使得传播渠道更加广阔、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方式更加便捷。由于信息传播模式的新特点,公共事件传播呈现出明  相似文献   

10.
李云雯 《青年记者》2012,(17):10-11
政府网络传播是政府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的公共信息传播,是政府与公众之间一种双向沟通的信息传播方式.①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政府传播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一元走向了多元,由宣传走向了传播,政府传播的目标也逐渐指向了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府建造、公共关系建构,社会危机处理与政府形象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广播媒体无论是在节目内容还是在传播形式上都面临着转型。当今网络广播节目的兴起对于传统广播机构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本文举例论证,在对网络广播内容制作和传播模式的分析中,探讨出传统广播媒体可行的转型发展之路,细分受众,加强互动,打造名人和品牌效应,促进立体化传播,从而使得传统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更加贴近群众,广播媒体的市场也得到更好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使政府工作更加广泛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推动政府工作落实,提高执行力,及时、高效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多样化要求,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的"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为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结合本省实际,组织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阳光政府系统,架起了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广泛、及时、方便地获取政务信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民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在互联网上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促使网络舆论成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各类危机事件也借助于网络舆论媒介迅速传播,影响不断增强,对政府及时处理危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重构政府与网络媒体、公众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晨 《新闻世界》2010,(12):113-1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政治传播的舞台不断向网络平台延伸,网络的政治传播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中美两国由于制度与国情的不同,在网络政治传播的表现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本文讨论了网络环境下中美政治传播差异,并从政治制度、文化、新闻体制等方面思考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政府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信息传播观念。通过研究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在网络作用下所呈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应对策略,引出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危机公关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在危机信息管理中,要从民情应对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媒体的特性,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传播内容及途径,满足人民知情权、遵循平等沟通的理念、尊重人民的利益及利益诉求的表达,从而提高政府处理网络危机的水平和能力,塑造政府在民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以3G移动网络、4G移动网络、移动智能终端等多种形式出现,研究对外传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变化,有助于同外界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技术的迅猛进步,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最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尤其是网络传播进入多媒体阶段后,其自有特征就更加明显,可以说,多媒体阶段是网络传播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邓亚丽 《今传媒》2014,(12):112-1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将会引发社会新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转变。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相对于IPv4,IPv6具有网络地址容量巨大、网络更加安全可靠、网络服务质量高等优势。而且,IPv6与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将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同时,IP v6对于国际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v6对于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闻法制是我国新闻事业健康迅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保障,同时,其也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在丰富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同时,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新媒体发展新态势为参照,通过分析网络新闻传播法制失范问题,从法制层面探索如何规范网络新闻传播,使其更加适应网络传播的趋势并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苏月 《新闻世界》2014,(4):127-128
言论自由是公民享受政治权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更为自由和开放,给人们发表言论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平台,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然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负面信息传播的温床,虚假、偏激、暴力、色情、迷信等负面信息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有可能对个人或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网络负面信息的遏制已经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尽早探讨出相关解决措施,使二者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