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值得关注的几种不健康倾向 (一)商业化倾向。校园文化活动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比如,在校园随处可见“来一桶方便面篮球大赛”、“联想杯”卡拉OK赛的横幅;校园橱窗、宿舍楼、食堂门口的布告栏内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赞助学生活动的商家广告;一些学生往往热衷于搞一些带有商业利益和气氛的讲座或展示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思考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数学教育“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大学数学教育多半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主,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很少涉及。数学教学中存在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倾向;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复习。这些倾向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在滚滚“经商热”中。大学校园被誉为一片“净土”。而时下,“净土”已不再。正被浓浓的商业气氛包围着。因此,本文试图以具体分析校园商业广告泛滥的成因、对策等来透视校园文化畸形商业化倾向,并进而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大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从狭叉来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主体的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来讲,“校园文化”则是指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校园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物质文化包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只重“语意”不重“语感”的倾向,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只重“讲”不重“读”。事实上,“语感”不是一味靠“讲”便能奏效的。课文,还是只有让学生多读,靠读读出“语感”、“语味”来。 怎样“读”才能更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要改变长期在数学教学中形成的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起则“思”通。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学生个体情绪的调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的学习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究,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活动,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要改变长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的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是最有魅力的课”、“学历史真快乐”.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师与生、教与学的一种“双向”活动,要克服应试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灌”不重“趣”、重“知”不重“E和”的诸多片面性,突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知识与应用并重”等教学原则,并根据专业目标,学科及学员特点采用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密切,相得益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两课”教育效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凝练校训和学校精神;二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三是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四是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教师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二是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这使得师生尽管吃很多苦,却造成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学生思维锻炼不够的现象:三是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教师把学生当“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课程成果的取得,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是形式化。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重表面文章不重实际功夫,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形式化是课程改革的毒瘤,不铲除就难以收到实效。从这一点看,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要追求和考虑的。二是庸俗化。课程改革迎合时尚,新招迭出,追求轰动效应,常常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教育上的任何投机行为,最终必然是以牺牲学生的根本利益为代价的。三是口号化。有些做法事实上是在教育实践中生硬地搬用口号,这场课程改…  相似文献   

12.
在应式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上是把所有的学生都训练成解题机器。应试教育在课堂上集中表现三大弊端:第一、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第二、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第三、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这样的教学环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优化,因此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乐”、“思”。  相似文献   

13.
商业活动进入高校使得高校校园氛围日益商业化。考证热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等都是校园氛围日益商业化的原因所在,对此学校应该对商家介入校园活动进行监管,同时对于校园活动要给予足够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一种从狭义角度理解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校园文化”熏陶塑造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力地促进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就“校园文化”及其育人功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特殊环境是其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其发展的外在动力,学校师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精神是“校  相似文献   

15.
吴玉林 《宁夏教育》2012,(10):23-23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正因为如此,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点来抓。教育主管部门也不失时机地搞一些诸如“校园文化建设观摩会”,命名一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物态文化,侧重于校园环境、楼宇设计、校园景观建设层面;也有人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制度文化,侧重于规章制度、考核细则、行为规范制定层面。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老师们组织课外作业存在三种倾向:一、重数量轻质量。有些老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而又单调的练习,认为多做比少做好,少做比不做好,做错了以一罚十才放心;二、重书面轻口头。有些老师要么不留作业,一留就是写、写、写,很少留朗读、背诵、复述和动手操作、查阅资料的实践性作业;三、重课内轻课外。课外作业的设计随意性很强,缺乏层次性和目的性,只求巩固,不求迁移;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课外作业的“三重三轻”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作业“自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无疑也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我们学校三(1)实验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老师们组织课外作业存在三种倾向:一、重数量轻质量。有些老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而又单调的练习,认为多做比少做好,少做比不做好,做错了以一罚十才放心;二、重书面轻口头。有些老师要么不留作业,一留就是写、写、写,很少留朗读、背诵、复述和动手操作、查阅资料的实践性作业;三、重课内轻课外。课外作业的设计随意性很强,缺乏层次性和目的性,只求巩固,不求迁移;只重知识,不重能力。课外作业的“三重三轻”严重剥夺了学生的作业“自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无疑也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呢?我们学校三(1)实验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因受传统升学教育的束缚,还存在着强调灌输、讲演、记忆、反复练习的教学方式,重“教法”不重“学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灌输”不重“兴趣”,重“尖子”不重“全体”等不利于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复杂化、难度增加的特征。在新时期,高校应重视建设以下四种形态的校园文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题的校园“素质文化”;以师生职业发展为题的校园“和谐文化”;以“文化校园”为题的校园“创新文化”;以发展规划为题的校园“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一、校园文化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独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既包括学校建筑、学校绿化环境等外在形态的内容,同时也包括学风、教风、校风、校园舆论氛围及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等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灵魂式的存在,它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沿革和传承的优良传统,同时它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及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简单解释就是管理学生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