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读者》2004,(8)
?太平洋———“和平之洋”?公元1513年9月26日,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命名此为“南海”。1520年,萄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程,他们进入了新的大洋。时值这里天气晴朗,风平流静,因此麦哲伦便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  相似文献   

2.
对地球上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这四大洋,我们都不陌生,那么四大洋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呢?一、太平洋——“和平之洋”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从巴拿马海岸见到此洋,将其命名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委托,率领船队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四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越过风狂浪恶的大西洋,穿过麦哲伦海峡,他们进入了新的大洋。时值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与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麦哲伦便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和平之洋”,汉译为“太平洋”。二、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栖息地”大西洋源…  相似文献   

3.
麦哲伦自小富于冒险精神,对航海、探险有独特的兴趣。坚信“地圆说”,熟悉当时已开通的航路,有着高超的航海技术,凭着这三大优势,麦哲伦把千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环球航行作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但国王麦纽尔已满足于好望角航路给他带来的巨额财富,对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计划不感兴趣。绝望之余的麦哲伦,转而求助于西班牙王室,最后终于得了西班国王的资助,环球航行计划才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4.
有许多历史概念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不能进行全面认识。例如中学历史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粗一想,会产生麦哲伦参与整个环球航行的认识。其实不然,麦哲伦带领其船队于151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了伟大的环球航行,他们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但太平洋并不太平,当他们到达菲律宾的宿务岛后,麦哲伦在与当地人的冲突中丧生。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首次环球航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著名的航海家费尔南多·麦哲伦(1480—1521)死于菲律宾,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麦哲伦在菲律宾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这个问题在中外史家的著述中却众说纷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评价。就笔者目前所接触到的一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历史著作和教材来看,对麦哲伦之死的评价,下述几种观点是值得探讨的:一、“冲突论”。这一观点以寿纪瑜等编写的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为代表。该书说:“麦哲伦在同菲律宾人的冲突中战死”①。二、“干涉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最初没有统一的称呼,我国古代把它笼统地称为“沧海”、“东海”等,在国外也曾有人将它命名为“南海”。现在使用的名称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麦哲伦所起的。1519年,这位探险家带着由几只帆船组成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几个月后到达南美洲的巴西海岸。接着他们沿海岸继续向南航行抵达南美洲最南端,然后从东而西穿过一条曲曲折折、长达100多千米的海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海域。麦哲伦发现这里波平如镜,与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大西洋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他给这片大洋起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在西方各种语言中…  相似文献   

7.
真理属于信奉它的人。在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有一座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这是一块特殊的纪念碑,碑的正反两面同时用英文雕刻着两位敌对人物的事迹。一位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麦哲伦,一位是在此杀死麦哲伦的酋长拉普拉普。铜碑正面的文字是:“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铜碑背面的文字是:“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  相似文献   

8.
<正>剧情简介《麦哲伦环游历险记》讲述了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冒险家斐迪南·麦哲伦受命于西班牙国王,带领船队前往马鲁古群岛进行香料贸易的故事。为了避开当时葡萄牙的海上封锁,麦哲伦决心开辟新航道。他坚信“地球是圆的”,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行驶就能到达目的地,再继续向西即可返回。这是一场艰难的航海之旅,麦哲伦一行人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危险——风暴、饥饿、严寒……  相似文献   

9.
1.太平洋(the Pacific Ocean)-“和平之洋”。中国古代称太平洋为“海”、“沧海”、“东海”等。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越过  相似文献   

10.
当前,博客成为互联网上最具时尚的应用,被形象地比喻为“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等。这种内容和形式都全然一新的交互方式,凭借其超强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政府之命,率5艘旧船和265名船员穿越大西洋、太平洋,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为了得到这块新“发现”的土地,麦哲伦极力干预诸岛的内讧,4月初,在攻打马克坦岛的战斗中被部落首领拉普拉普率领的战士杀死。他的船队被迫逃离菲律宾,返回欧洲,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  相似文献   

12.
9月,航海史上似乎注定属于麦哲伦。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1522年9月6日,麦哲伦船队返回塞维利亚港,幸存者中却没有麦哲伦本人……雄心:1480年,麦哲伦出生在葡萄牙一个骑士家庭。15岁时,他便成了国王麾下的一名骑士。年轻的麦哲伦,先后跟随葡萄牙远征军到达过印度和非洲等地。  相似文献   

13.
博客(Blog)作为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Blog或Weblog),或称“网志”,近几年来风靡互联网世界,备受网民的青睐,被形象地喻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不停息的网上旅程”、“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人工搜索引擎”、“专家过滤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 165页《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 :“14 0 5~ 14 3 3年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应为 :比欧洲航海家的“首次 (或第一次 )”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欧洲航海家第一次远航是 14 87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沿西非海岸向南航行 ,绕过非洲的西南端。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比迪亚士早 83年。 15 19年 ,住在西班牙的葡萄牙海员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之命 ,率领船队作环球试航。相比之下 ,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比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要早 115年。没有“首次”或“第一次”就没有可比性$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室@韩长代…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曾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在教学九册上第七课《工业文明的前奏》新航路的开辟这个知识点时。突然班级中有同学发出一声惊叫:“麦哲伦没有完成环球航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巨足”巴塔哥尼亚●杨振林逄效栋/山东安丘实验中学巴塔哥尼亚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区。西班牙语中,“巴塔哥尼亚”是“巨足”的意思。1519年,随麦哲伦环球旅行到达今天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附近的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看到当地土著居民——巴...  相似文献   

17.
“博客(Blog或Weblog),或称“网志”,近两年来风靡互联网世界,备受网民的青睐,被形象地比喻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不停息的网上旅程”等,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近读贵刊1992年第十一期刊登的《<我看南辕北辙>》一文,笔者对该文作者李老师提出的论点持不同观点。一方面,尽管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麦哲伦航海使人类真正认识了地球,但魏国人与麦哲伦所处的时代不同,“北辙”与西航的地理环境,交通工具、各自出发的目的也不相同,若在当时真有魏国人的“北辙”,由客观现实条件决定,最终他们的结果也绝不会相同;另一方面,也是笔者同李老师不同观点的根本所在——《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  相似文献   

19.
麦哲伦之死     
麦哲伦,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在1505年至1512年)和西班牙(在1519年至1521年)作航海探险。四百余年来,人们对麦哲伦崇拜有加,把他当成世界级的英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麦哲伦是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但也有人说,麦哲伦之行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侵略,是以生命为代价寻找财富和拓展疆土的残酷而无情的旅程。关于麦哲伦的死,一般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的某些教学内容庞杂,远离现代,想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变抽象为具体,使“遥远”的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势在必行的。历史课中的直观教学是指利用各种直观手段从事或辅助教学的一切活动。它包括语言直观、教具直观和板书直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语言直观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筑新的历史表象,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讲述“新航路的开辟”时,运用形象直观语言可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作如下生动描述:“麦哲伦率领船队,横渡波涛翻滚、茫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