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是祖父栽下的。祖父已去世50多年,石榴树至少也有50多岁了。几十年来,我家的房子先后翻盖过三次,每次翻盖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不是往后移,就是往西移。不动的是那棵石榴树,它始终坚守在原来的地方。石榴树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对老家记忆的坐标,以坐标为依据,我们才能回忆起原来的房子门口在  相似文献   

2.
祖父     
我称祖父者,其实是我的外祖父。关于他老人家,无论在称谓上还是在心灵深处,我从来都没有在祖父前面加上个“外”字。不仅因为我从小在外祖父家里长大,外祖父对我来说,较之漳州老家的祖父要亲近得多,更因为无论从气质、秉性还是心灵、教养上,我都更接近母亲家族。若要寻根,我知道我的根在外祖父、外祖母这边。  相似文献   

3.
裁判亮分     
三位小作者的写作视角各不相同,各尽其妙。同是写背景,俞秋楠同学将老家喻为自己的背景,讲述了祖父祖母、阿叔阿姨  相似文献   

4.
阿公的荔枝     
<正>我祖父可以说是个苦命人。他是遗腹子,后来他母亲改嫁了。祖父没受过教育,不识字,做过佃农、人力车夫以及其他出卖力气的工作。我们都叫祖父"阿公"。早在我出生以前,父亲为了工作,搬离了老家,定居于竹东。因此,我跟祖父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对他有点陌生,不大亲近。在我模糊的印象中,祖父沉默寡言,不懂表达情感,是典型的农民。他很少逗弄或搂抱我,然而我从未怀疑过他对我的关爱。  相似文献   

5.
竹园     
我老家房屋的东侧有一片竹林,是我祖父迁居时从大山里移栽过来的。当时只不过是不起眼的一小丛,如今已成了占地五亩多方,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竹园了。  相似文献   

6.
匠风·家风     
<正>我家是一个木匠世家,在老家乔墅黄泥嘴一带着实有些名气。“老锦义”是祖父的名讳,也是一块金字招牌。谁家有个起房造屋嫁女娶妇,若是没有“老锦义”出手的木工活,那是不够体面的。祖父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到老,也没丢下他的那一套木工家伙什。父亲是家中长子,承继下了祖父的营生。  相似文献   

7.
竹园     
我老家房屋的东侧有一片竹林,是我祖父迁居时从大山里移栽过来的。当时只不过是不起眼的一小丛,如今已成了占地五亩多方,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竹园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九岛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Z1):45-48
<正>恍惚间,我又看到了野葫芦的笑颜,那么温暖,那么美好,一直到老。斜阳里的影子渐渐拉长,映出一条迷宫般的青石小巷,在小巷的尽头,有一个少年还在痴痴地等。然后,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转过身,是祖父在喊我。我望着那徐徐消散的晚霞,跟着祖父回家。我的童年,是跟着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的。那时,祖父是一家钢材厂的工人,祖母赋闲在农村老家。一有空,祖父就骑着自行车,载着祖母和我去祖母的娘家看看。路上要经过一片绵绵延伸而去的小山丘,  相似文献   

9.
绍剧,原称绍兴乱弹,是我国乱弹戏曲中的一支。从乱弹的种类、绍兴乱弹的历史流入形式、绍兴乱弹的核心人物以及绍剧发展的四个阶段,对绍剧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初探,旨在探索民族戏曲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说到走亲戚,我想到了我的老家——虽然说是老家,但我只在不记事时去过几次。祖父兄弟姐妹六人,加上各自的妻子儿女,足有二十来位,这还是远未凑齐的情况下。我单是记称呼,便费了大把时间,各位奶奶爷爷晃来晃去,我忙记不迭,期间还忘了几次,以至于收了压岁钱只能说一句谢谢……,然后猛一拍脑门,只恨  相似文献   

11.
我的老家在东北。小时候,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总是喜欢对我说:"鬼子当中也有‘人’!"是的,伊田助男就是鬼子当中的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2.
老家有一只盛水的瓦罐,还是祖父留下来的,用了10多年,父亲一直舍不得扔掉。一次,我女儿玩时一不小心把瓦罐打在地上,瓦罐被摔出了一条长长的裂缝。我想,这一次父亲该把瓦罐扔掉了吧……  相似文献   

13.
杨桂栋 《老年教育》2007,(11):46-46
著名作家冰心家的堂联多而名贵,堪称堂联之家。在她的福州老家有一副堂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此联是冰心祖父的座右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蓝瓦松     
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却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  相似文献   

15.
家乡戏     
正生旦净丑,锣鼓笙箫,看过了旖旎的各地戏曲,也膜拜过京剧大师的表演,但对家乡戏的情怀无可替代。就像谷米和井水喂养了我的身体,家乡戏喂养了我的灵魂。童年在贫瘠的乡村生活,耳边的风传送的是鸡啼狗犬、鸟鸣蛙鼓与虫唱蝉吟。这些天籁日久单调,渴求的耳朵总是在捕捉一丝陌生的悠扬。偶尔的,不知道从哪个村庄的广播喇叭里传来委婉的茂  相似文献   

16.
花儿依旧红     
习作评析对于祖父,我的记忆是残缺不全的,回想起来,恍惚中,我似乎只看到了祖父那饱经沧桑的衰老的面容和他身旁那满地红艳艳的花。小时候,很少回老家,因而不曾有对那里的太多记忆。祖母是个典型传统的家庭妇女,对于并非男孩的我不是多么的喜欢,于是老家成了一个可回可不回的地方。长大后,当我再次踏上故土,走进旧园时,却见祖父佝偻着身子坐在院子门口,眯缝着眼,向远处望着、望着,嘴里像是在说什么。他看到了我,古铜色的脸上一下子泛起红光,他抑制住喜悦,说了声:“孩子,你回来了,我真高兴”我忙不迭地说:“嗯爷爷”我读着他的眼神———温柔…  相似文献   

17.
老家的桃树     
正这个冬夜.忽然想起老家的那两棵桃树。桃树.是祖父种下的。在老屋后的没有围墙的院子里,左边一棵,右边一棵.中间有条小路,蜿蜒着伸向远方。两棵桃树的枝丫在空中交错。每年暑假.我都要回老家呆上一星期。一到老家.在祖母那儿落脚。堂哥堂弟们见我来了,喜欢得不得了。祖母则拿出长长的竹竿.说:"树上的桃子,熟的熟,烂的烂,一些被虫吃了.一些被鸟啄了,剩下的差不多都是又小又青的。看看还有红的么,敲下来吃。"  相似文献   

18.
题目: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20.
裁判亮分     
三位小作者的写作视角各不相同,各尽其妙。同是写背景,俞秋确同学将老家喻为自己的背景,讲述了祖父祖母、阿叔阿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颇具匠心,但结尾稍嫌空泛,甘丽华同学将自己喻为别人的背景,真实而又细喊的剖析了“我”从主角沦为“背景”的心路历程,在反思中透出自信,值得称道。周洁同学则直抒胸臆,以抒情的笔调阐述了背景的感悟,觅解独到、文笔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