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桂芬 《学周刊C版》2011,(3):145-146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是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一个窗口.但由于古诗词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距,为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鉴于小学生知识量的局限,理解力偏低.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三至六年级的古诗词进行了注释,共有149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有解释地名的,有注释古今异义的,有介绍词牌名称的,有注释古代物品名称的,也有描写事物样子的注释,也有和现代不同的语气词.这些注释,内容丰富,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量,给人以启迪,是不可缺少和忽视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
要想使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学要得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强化通读通讲意识,领会作者在诗词中所体现出来的神韵,并在讲解时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一、备课时的处理———通读1.读注释,查资料,有己见。我们可以把古诗词看成是古代诗人通过时间隧道发给我们的电报,需要解码。注释就是解码的钥匙。但由于作注的人对诗词的理解感悟不同,所作的注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备课时要认真读注释多思考,这样才会有更深的理解,如《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最早的注释是“机杼声”,后来又加上了“叹息声”,现在的课本选了这…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才情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词更是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质,陶冶学生情操,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古诗词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更是加大了古诗词的比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学段要求。[1]可见,对中考古诗词的考查要关注积累、感悟和运用,真正将习得的古诗词知识转化成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不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鄂教版语文教材,都将古诗词作为了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套教材中古诗词的选编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完善两套教材中的不足,促进语文教材编写的改进。一、人教版与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比较人教版与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两版教材所选的古诗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6.
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古诗文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的一个重要纽带。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发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内容,发挥古诗词的美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们学习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里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样,都属于古汉语常识。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对理解文言文和古诗词会有很大的帮助。通假字,一般都有明确的注音注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是自己参照注释也容易理解掌握。然而,教材中对文言文和古诗词里的有些通假字并没有作出明确的注解,因此,学生在阅读古诗文时必须要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初中教学的语文教师,笔者现在将  相似文献   

8.
韦跃 《初中生辅导》2023,(17):19-20
<正>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素材,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让我们进行更高效更有深度的古诗词阅读学习,可以锻炼我们学习思维,发展综合学科能力,以下四招可以帮助我们由浅入深地提高古诗词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76):44-45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瑰宝,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对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基础,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提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策略上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文章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部编教材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一些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诗词的教学,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教材中就包括许多古诗词。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不足,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需要下一番功夫。具体来说,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一、巧用绘画,体会诗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部分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们可以将直观教学与古诗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保存当时口语资料和熟语资料较多的文体。这类词语既不是先秦两汉的“旧诂雅义”所涉及的,也不是唐宋八大家古文中所习见的;而且这类词语大都有“字面普通而义别”的特点。这就给注释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或仅从字面上解释造成误注,或觉得字面普通而不屑一注而造成漏注。中学语文教材对这类词语的注释,有的漏注,有的误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便。现就初中新编教材对古诗词里这类词语的注释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  相似文献   

12.
陈月华 《语文天地》2012,(12):47-48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一、抓住诗词的信息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中的精髓。作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应该着力的课题。如何优化教材策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之美,从而发自内心的热爱古诗词,迷恋古诗词,从而激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呢?笔者以为,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巧于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古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有一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教材对"安仁"注释为:"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我们发现这条注释可能有误,以下提出分析意见,请有关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丁向阳 《现代语文》2010,(11):153-154
注释是语文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材编写中很容易出错的一个环节。语文教材编写专家黄光硕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材论》中说:“课文注释要准确、明白、易懂。每条注文,都要有所据,查考准确,不能有半点含糊。”  相似文献   

16.
姜海军 《语文天地》2012,(23):47-48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境高远,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那么,如何鉴赏和复习教材中古诗词呢?一、抓住诗词的信息诗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首先抓住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或诗的类别。如《伤田家》,"伤"为"哀","田家"为  相似文献   

17.
张泽宏  于楠方 《中国教师》2013,(Z1):205-206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在当代,古诗词也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明,尤其是小学阶段,其教学被边缘化,教学研究也大多止于感性的经验总结。《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且在推荐背诵的120篇优秀诗文中古诗词占104首,体现了对古诗词的空前重视。基于此,深化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是我国古代文人志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不同朝代、题材的作品,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更重要的是透过诗词作品渗透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提高其审美品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三个方面来介绍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大家都知道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的数量数不胜数,有相当多的作品值得人们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然而,目前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是在一定的文学层面基础上的,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鉴赏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材专家也不可否认,对中学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12):44-4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有近五十首,集中表现了艺术作品之美,将富有感染力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生动语言、抒情色彩等容纳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古诗词的讲解,做好审美启蒙工作,正确地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等,让学生受到古诗词的美的熏陶,体会诗词歌赋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