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编辑工作一二三———我的编辑工作经验●王建辉我做编辑工作才15年,和中青年编辑年龄相仿,并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什么叫经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我毕竟干了15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还是有一些可谈的。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  相似文献   

2.
过去自己当记者,常常有怨气,埋怨编辑不理解摄影记者的艰辛,不珍惜记者的劳动,动辄红笔一挥,辛辛苦苦多少天拍来的新闻照片,就一命鸣呼了!1992年,我应聘湖北经济报负责组织、编辑摄影通讯员稿件,这和过去工作相比,正好挪了个位。摆在面前的是如何正确对待摄影通讯员和珍惜他们的劳动问题。我常想,自己应是以记者的心态来当好这个编辑。  相似文献   

3.
编辑这一行的职业道德究竟是些什么?这里,我不打算在理论上阐述它的重要性之类,而想就我所接触到的我国前辈作家、编辑家、出版家们在编辑方面的嘉言懿行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总要看一遍”当编辑就要看稿子,这是编辑起码的任务和职责。老一辈编辑对这个“职责和任务”是看得很神圣的。已故作家、《收获》杂志编辑靳以1957年曾对《文艺报》的一位同志说:我虽然做了多年的编辑工作,也谈不出多少经验,但有一件事,至今想起来问心无愧:我没有埋没人才。不论是谁投来的稿件,不论是长篇短篇,我总要看一遍,一个编辑,有了这样  相似文献   

4.
我主张每个编辑都建立编辑档案。这档案当然不是人事档案,也不是书稿档案,而是编辑在伏案工作时积累起来的文书档案。我想,真正的有心人,真正以编辑作为事业的人,总多少要有点自己的工作记载。我的实践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档案积累大不一样,从长远着想,建立编辑档案,更是搞好编辑工作,提高编辑素质非要不可的。现在我已经积累了六十余袋编辑档案。也许那收破烂的凭他那比秤还准的眼力,会估一下说:“五十斤,给你八元钱吧?”而我哩,却视之如宝贝。它真有点什么价值没有呢?  相似文献   

5.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6.
我是搞校对的,对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不太了解,因而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校对同编辑工作又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看原稿,而在文字技术方面校对比编辑看得更仔细。正因为这样,校对对于编辑原稿上加工的情形,也最了解。因此,校对对于编辑的文字技术加工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下面我就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谈谈编辑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原同志原来约我来讲语言问题,我考虑以后,还是讲讲编辑工作。大概一个人干哪一行,就觉得哪一行不容易谈,因为我做语言工作,就觉得语言问题不大好谈。我也做过编辑工作,多少知道一点,因为只知道一点儿,所以胆子就比较大。正如有些书生喜欢谈兵,有些将军喜欢作诗,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情况。我的编辑经验是这样,49年我在开明书店当编辑有一年时间,从78年《中国语文》复刊以来到现在,编了三年杂志。在开明书店实际上是在那儿编《文言读本》,没搞一般的编辑工作,所以经验不  相似文献   

8.
编辑历来被称为“无名英雄”,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全国出版系统一万多名编辑人员中,有多少知名编辑呢?真可谓寥若晨星。我想这种状况大概和过去编辑活动的范围有限以及社会上许多人对编辑出版工作了解不够有关。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了,编辑活动的范围比过去开阔多了,他们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强了。社会上很多人对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今后仍然应鼓励编辑甘当“无名英雄”,但决不是说编辑只能是“无名英雄”了。今天当出版工作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9.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同志: 我从事出版工作差几个月就整整四十年了,学做编辑工作是在解放以后,也有三十年了。说不上有什么经验,感受倒是不少的。过去从没有想到要说点或写点什么,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说和写的。经此十年浩劫,眼见“四人帮”对出版事业的破坏,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当然,“四人帮”早被砸碎了,还公开  相似文献   

11.
编辑这行当     
打从大学时候毕恭毕敬地写“敬爱的编辑老师”起,到现在仍在写着“编辑同志”或“编辑先生”或竟直呼“某某兄”为止,做为投稿族(也就相当于文字打工族吧)已经有十几年了,尽管如今自己也常常被别人这么虔诚或不虔诚地称呼着,但因为仍然常常要跟一些陌生的编辑们打交道,所以心中便也始终存在着一种对编辑这一行当的敬畏或者说神秘感。自己做编辑已经数年,这感觉竟仍不能挥之而去。但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其实还真少见有多少文章能放开手脚去抖抖“编辑”这个“包袱”的,个中原因恐怕也只有咱  相似文献   

12.
近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编辑在具体业务工作中的市场作用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尽管传统的编辑评价体系有很多的合理因素,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单一化 在传统的编辑评价体系中,衡量一个编辑能力的首要标准便是获奖的多少、尤其是一些大的图书  相似文献   

13.
编辑琐记     
论年头,我虽然做了30多年的编辑工作,但是要问我:怎样做编辑工作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上来。为什么说不上来?因为平时没有认真总结经验,也没有认真思考。这里只能就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说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4.
笔者是一家县报编辑,暇余喜欢写些“豆腐干”。前段时间,我这个小报编辑却受到一些“大编辑”的青睐,信件和电话不断,大多是询问我所在的报纸有哪些专栏,稿酬如何,能否为他们开辟“名人专栏”并支付优厚稿酬。还许诺,如能“互惠互利”,保证每月刊发我多少稿件支付多少稿酬云云。当我如实告诉他们,本报登千字文章最多只有20元,“名人稿件”受之不起时,几位“大编辑”竟立刻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15.
策划编辑的意识和能力同济大学出版社方芳编者按:过去编辑工作以作者为中心。作者文稿后,编辑从字词、语句到规范精雕细刻,躲进小楼哪管多少春秋。现在编辑工作以读者为中心。调研、分析,抓选题,找作者,“策划编辑”应运而生。真是只怕春秋匆匆过,小楼也难归。但,...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与专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出版教育这个话题,我想起复旦大学在1983~1985年就开设了三年书刊编辑本科专业,过后由于一些方面原因没有继续开设。现在复旦新闻学院又在谋恢复这个专业的招生,大概也是时势所趋吧。我个人认为,在本科阶段设置编辑出版这个专业未必是讨好之举。一般编辑的工作,相关专业如义、史、哲、数、理、化等的毕业生就完全能够逐渐胜任,如我在招聘编辑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不认同对网络编辑的素质要求比对传统媒体编辑要求低的看法,现在我也不会认同相反的看法。对个人来说,只有在个人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上谈这些,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不认同对网络编辑的素质要求比对传统媒体编辑要求低的看法,现在我也不会认同相反的看法。对个人来说,只有在个人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上谈这些,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来报社就编副刊,算起来差不多也有10年了.以前常听前辈老师们说,当编辑,尤其当副刊编辑难.许多年下来,遍尝个中滋味,现在要我说,也是编副刊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