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及盛行,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同时带来了语言表达的新方法。这些语言紧扣社会热点,由此产生的"网络热词"也常常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受到大众网友的推崇。随着网络热词更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其英译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之一。网络热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翻译时需综合考虑。本文以"佛系"这一网络热词的翻译为例,探讨网络热词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因民族历史文化、政治、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有所不同,所以翻译颜色词往往不是直译。同时,由于文化趋同性和文化的交流,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逐渐有相似或叠合的现象,也是翻译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中英民族文化不同分析颜色词的翻译,重点选取了"红"白"黑"三色。  相似文献   

3.
"翻译体"就是一种风格,它代表着原文的文体风格、语言风格和作者风格。它是原语文化的传真。同时,"翻译体"影响并丰富着中国语言。为此,从其实质分析证明,"翻译体"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词语的产生也是越来越快。词语作为语言的载体,在中跨语际交流中承担着对外传播的职能,因此,"新词"、"热词"的翻译举足轻重,同时"新词"、"热词"因其极具时代特色和文化因素,翻译起来难度更大,应予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6.
钟心 《大学生》2020,(3):7-9
语言的障碍曾经中断了巴别塔的建设,但现代社会,语言之间的互译可以使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病毒没有国界,战"疫"也需要汇聚各方的力量。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一支特殊的队伍由各界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充分发挥语言翻译优势,以"译"战"疫"。北外、上外等外语院校以及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校外语院系的同学积极加入其中,他们翻译审校了大量外文资料,同时也将中文资讯翻译成多语种向全世界传播出去,用专业知识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合作增多,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可以交流的英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他们翻译能力的训练,翻译是人类不同语言思想交流的桥梁,通过翻译可以使不懂得该种语言的人,能通过语言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沟通,为了更好地翻译,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归纳,不断加强了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刘祥田 《考试周刊》2007,(26):77-78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再现的语言活动,是沟通人们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同时翻译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另一种语言的更深一步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其中当然也包括原作的风格,译文同时还要符合汉语的习惯。这一效果的实现要求我们的具有一定的翻译技巧,其中增词法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翻译中。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翻译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方法之一。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文化传真是翻译工作者在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时应当注意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世界沟通日趋密切,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是未来开启世界大门的钥匙。然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却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英语教学也在延续本科生阶段的方法。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转变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同时将跨文化因素融入非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实行"以交际为本"的教学策略,是当今的实用方法,也是缩短我们与世界距离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本质即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下,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立场,有助于发扬本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最大限度地将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译介,以此使得其他国家民族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时,在多元文化语境大局下正确看待“归化”与“异化”,有助于以尊重包容的心态面对异质文化的译介。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避免使“归化”与“异化”走向极端,尝试以“沟通与交流、维护多元化语言和文化多样化”为翻译根本宗旨,寻找一套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使其最大限度共生共享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进行翻译的同时也是在进行文化交流。因此,翻译中涉及的不仅是语言因素,也有文化因素。其中宗教、历史、习俗以及地域是影响翻译的主要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具体情况正确运用"归化"和"异化",充分发挥翻译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蒋春丽 《海外英语》2013,(9X):243-244
人们既通过语言,也借助一些非语言行为,如手势、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副言语等手段进行交际。"沉默"是一个容易为人们忽视的非语言行为。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文化中对"沉默"的不同阐释及其产生的原因,强调人们增强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它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特殊活动。随着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日益密切,译者在进行英汉互译时逐渐趋向于采取较简化的方式,零翻译就是其中的一种。零翻译不仅有助于解决因语言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种种难题,而且提高了各种语料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在异质的语言文化间驾起沟通桥梁的折衷行为。语言文化间无法消减的异质性决定了完全翻译的不可能性,同时也决定了翻译的必要性并悖论式地使其成为可能。作者试从可译与不可译的对立性、同一性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机制几个方面来论述这对矛盾之间的既对立统又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特殊的本土化。中国作为开展英语学习和研究的大国,英语学习已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推广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本土语言汉语的影响,出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英语,即"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本文主要探讨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区别"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异同,应使用规范英语来翻译中国文化,提倡使用中国英语来更好地描述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将优质译文呈现于英语读者面前,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7.
"通感"又叫"移觉",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用形象的语言表示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移用。调动起人们进一步感知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具体、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沟通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得体的翻译应该是消除两种语言之间的障碍的桥梁.由于地理、民族、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巨大差异,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和内容都迥然相异的惯用语.恰当而巧妙地翻译这些惯用语,将有助于生动、形象地表达语言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中讨论的be和being是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和最基本概念,反映了西方的思维方式,通常be可以翻译为"是"有"在"存在"。考虑日常语言时,be可以翻译为"是"有"存在",在讨论西方哲学时,以"是"来翻译。"是"既可以反映出"be"的系词用法,又可以反映出作为名词的"法则"的含义,也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是相对令人满意的翻译,与"be"是最接近的。由于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所以,无论是being还是be,都可以译作"是"。这样翻译有利于看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联系,更能准确反映西方哲学的文本精神。哲学对be的思考是基于日常语言中的be,表达了日常语言中be的主要含义,即系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们表达、沟通和传承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因而,人们制定出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