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叫《少年闰土》。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这个题目是选人课本时,编书的人给起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作者长大后回到故乡,听说要与年少时的玩伴闰土见面了,他非常高兴,回忆起童年趣事,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2.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传神的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就是一个范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水生年龄的描写和说明前后矛盾,这是怎么回事? 鲁迅的《故乡》中在叙述了“我”和闰土少年时的一段交往后说:“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当文章写到闰土带着他儿子水生来到“我”家时,又说:此时所看到的水生“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将近三十年前的闰土是十多岁,那么二十年前的闰土呢?从这两处说明看  相似文献   

4.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5.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凡读过这篇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人,一定对那位在西瓜地里拿着钢叉刺猹的少年英雄留有深刻印象吧。“‘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周作人《鲁迅与“闰土”》)这个真实的“闰土”就是鲁迅少年时代的好友章闰水。  相似文献   

6.
《故乡》中的“闰土”为鲁迅笔下众多文学形象中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鲁迅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太多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故乡》是鲁迅农村题材中的名篇,作品通过闰土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文中的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及对比手法的运用都极为成功。这里仅就闰土语言中省略号的用法谈一点体会。课文中少年闰土和“我”的谈话四处用了省略号:①“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②“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③“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④“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  相似文献   

8.
初读研究整体感知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填一种答案,也可以填几种答案。有的学生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这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可看出来。生:我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他一个人敢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  相似文献   

9.
闰土印象     
很奇怪吧,我把鲁迅笔下的闰土当做了偶像,而且我真想成为闰土。说到闰土,鲁迅脑海中闪过的印象是“深蓝的在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而在我的印象中,闰土应该是个“肌肉发达,头脑也不简单”的英雄人物,尽管他只刺过猹。  相似文献   

10.
张海峰  刘健 《湖南教育》2005,(13):38-39
一、拓展延伸《少年闰土》课堂结语实录师“:我”和闰土虽然才相处一个月,却情同手足,难分难舍。他们相约一定要再见面,可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后的闰土会是什么样呢?生:他一定身体强壮,身材魁梧。生:他会是个面带笑容、成熟的男人。师“:我”和中年闰土见面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他们会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生:他们会热情地互相问好,回忆少年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师:30年后的“我”回到故乡,终于和老朋友重逢了,那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读读这段文章。(分发《故乡》中“我”回故乡再次与闰土见面的那一段,学生自由默读)师:他们此次见面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王凤英 《青海教育》2013,(11):46-46
“闰土”是鲁迅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之一,《故乡》中的闰土经历了由纯真的“少年闰土”到苦涩的“中年闰土”的转变,这种转变彰显了命运的无常、时间的沧桑和人物在乱世中生存的艰辛。鲁迅赋予了“闰土”这一形象诸多意义,闰土的形象转变也昭示着作者对于人世变迁、岁月无情、社会不安等的感慨叹息。  相似文献   

12.
周航 《四川教育》2003,(1):38-38
在学习新课标时,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常常想起小说中两个家喻户晓的鲜明的儿童形象:迅哥儿和少年闰土,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那一句话:“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的海阔天空是“小迅哥儿们”欠缺的,而“小迅哥儿们”的知识也是闰土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想到,将“小迅哥儿们”的书本知识与闰土的生活文化结合在一起,不就有了令人感叹的语文文化了。鲁迅先生后来的成就,也无不源于他对文学的不断追求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刻了解。试想,不走进人民的鲁迅如何写得出说出人民心声的…  相似文献   

13.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者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1960年箭鸣  相似文献   

14.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教鲁迅小说《故乡》,为了使学生对闰土这一形象的悲剧意义有深刻的感受,我特意安排了如下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步骤是:一、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1.闰土的父亲为什么给闰土起名“闰土”?2.给闰土起名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闰土颈上为什么要套上一个银项圈?  相似文献   

16.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讲述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与相别,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7.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有两个地方对比,使我无意中想到闰土的年龄问题。①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30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②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例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有两个地方对比,使我无意中想到闰土的年龄问题。①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30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②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例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