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6,(19)
正本文以西藏各地出土擦擦实物为线索,对擦擦的艺术风格及年代做简要的梳理和归纳,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流派造像因素对擦擦造像的直接影响,以及地缘的文化交流带给造像艺术样式的交融所导致的差别性提出一个轮廓性框架。擦擦的造像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是一部完整的西藏艺术史,随着对擦擦艺术研究的深入,擦擦收藏的意义也更加显现。西藏地区擦擦造像艺术伴随藏传佛教文化绵延发展,是西藏佛教重要的造像艺术形式之一,它蕴藏着西藏艺术史中诸  相似文献   

2.
金申 《收藏》2012,(3):66-71
在中国漫长的佛教造像历史长河中,值得介绍的历史阶段有很多,如:北魏王都前后的造像,中晚唐和五代造像,明永乐、宣德宫廷造像,等等。而清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最终衰落的时期,清代的佛造像在北方依然是以西藏系统的造  相似文献   

3.
朱彤 《收藏》2008,(5):213-213
中国藏传佛教艺术丛书(共五卷) 该丛书的石雕卷收录了包括寺院、佛塔、石窟造像、摩崖龛像、玛尼石刻等各类佛造像226件,涉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各个时期和各种风格流派,该卷290余页。木雕卷收集249幅图版,突出体现藏传寺院建筑  相似文献   

4.
黄文睿 《收藏》2012,(2):96-97
1996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有了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该市博物馆附近原龙兴寺遗址发掘出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批造像雕工细腻、神态端庄,其雕刻艺术之精湛,风格之独特,历史之久远,令世人惊叹。这批沉睡了千年之久的佛教造像,为研究北朝佛教历史、艺术增添了新的资料,被评为当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和"二十世...  相似文献   

5.
上海黄杨木雕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本地传统特色工艺品种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海派"工艺的代表性品种。上海黄杨木雕产生、形成的历史虽不是十分久远,但它的技艺技法在发展、形成为"海派"特色的过程中,吸纳西方美术技法、  相似文献   

6.
陈儒斌 《收藏》2013,(3):120-127
每提及流落海外的中华珍宝,总让我们的内心隐隐作痛。位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建造于北齐时期,其精美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当时艺匠高超的艺术造型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但由于近代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一些造像流落海外,散落在当今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2009年9月至2013年1月,流失的部分响堂山石窟造像在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举办的"响堂山石窟造像特展"中聚首,之后又各自飘零……  相似文献   

7.
李逸之 《收藏》2016,(10):138-145
本文以西藏各地出上擦擦实物为线索,对擦擦的艺术风格及年代做简要的梳理和归纳,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种流派造像因素对擦擦造像的直接影响,以及地缘的文化交流带给造像艺术样式的交融所导致的差别性提出一个轮廓性框架。  相似文献   

8.
徽州木雕在中国乃至世界民间艺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徽州木雕是当时徽州经济与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展示出徽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艺术装饰风格。每一幅徽州木雕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幅徽州木雕都是徽州人思想认识的一种反映方式,它内涵丰富,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夸张。徽州木雕图式运用最为简洁的表现形式,并且运用夸张的方法对造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雕刻再现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这些木雕为徽州建筑如虎添翼,更增添了徽州建筑的神秘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八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2022,(11):48-55
<正>20世纪后期,泾阳县崇文宝塔塔顶发现明代鎏金释迦牟尼涅槃像等8件铜鎏金造像,其后由泾阳县博物馆收藏。这组铜造像在《咸阳市文物志》《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泾阳卷》《陕西省志·文物志》等出版物中有零星著录,但多按照佛教造像介绍,少有专文详述。这批造像实际上为佛、道两教题材,在古代佛塔遗迹中同时出土是非常罕见的。造像应为明万历时期崇文塔的瘗埋、供养之物,作为纪年资料对研究明末造像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的传播,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石窟开凿与造像为文化载体(图1),在传播的过程中闪烁着人类文化之光。世界三大宗教在穿越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留下了传世久远的历史文化印迹。如果我们沿丝绸之路由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都能看到丝路宗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留下来的承载着佛教文化的石窟及造像。  相似文献   

12.
黄建军 《收藏》2011,(1):106-113
经过传统的积淀,中国木雕工艺到明清时期达到一个兴盛期,形成了风格殊异、自成系统的木雕流派,各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当今木雕收藏市场上,持续维持高价位的基本上是东阳木雕、黄杨水雕、金漆木雕、龙眼木雕等“四火木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巴蜀地区石刻造像之中体育遗迹的文化内涵,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重庆等地的石刻造像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得出了巴蜀石刻造像之中的体育遗迹是受到了唐宋时期军事战争、宗教文化、统治阶级与社会意识形态等四个方面的重要影响而形成的。巴蜀石刻造像中的体育遗迹是古时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  相似文献   

14.
谌永万 《收藏界》2012,(12):111-112
重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盛产楠木、柏木、樟木和生产土漆的漆树,给制作金漆木雕家具创造了条件。现在传承下来的金漆木雕古家具很有地方特色和研究价值。重庆的金漆木雕古家具,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特别是清朝初期的"湖广填四川"(指清朝政府组织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移民四川和重庆的活动)之  相似文献   

15.
冯修齐  段玉明 《收藏》2014,(7):42-49
佛门重地,佛、菩萨造像不仅是僧侣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也是历代工艺美术和创作者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宝光寺所珍藏的佛教造像时代上自南北朝,下至近现代。就材质而言可分为石刻、木刻、铜铸、玉雕等。现藏最早的当属南朝粱大同龙首铭文千佛造像石刻碑,距今约1500年历史。最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宝光寺在修建素餐厅时,在地下挖出的一通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施衣社华严三圣造像石刻碑,同时还出土了一件石雕菩萨头像。  相似文献   

16.
黄杨木雕九人小组上世纪50年代,乐清黄杨木雕开始从停滞状态中慢慢复苏,标志性的事件是黄杨木雕"九人小组"的成立。1955年5月,由九位民间艺人——王笃纯、叶润周、  相似文献   

17.
图中木雕十二扇屏风,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高345厘米,宽624厘米,由铁力木及金漆木雕组成,所刻人物故事题材采用高浮雕、镂空雕、通雕、立体雕等技法,精雕细刻,玲珑剔透,金箔与木雕相结合,将金箔依贴于所刻木雕的表层,既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又突出了庄严华丽、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该屏风四周的木雕风格应属清代福建地区的金木雕刻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巴蜀石刻造像之中军事体育活动,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大足地的石门山石刻造像区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石门山石刻造像的军事文化内容通过造像人物的外形与所持兵器进行了很好的表达,同时在其造像之中有游枪与对练这两个典型的军事体育刻画.石门山石刻造像军事运用了超写实的手法突出了两宋时期的军事文化内容与统治阶级对于军事建设的态度,更突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南宋军队强兵力武的一种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9.
康雪 《收藏》2023,(2):4-7
<正>引言大足石刻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史上最后一座丰碑,不仅囊括了儒释道三教造像内容,而且保存了从唐代、五代、两宋至明清时期的造像,它的发展见证我国石窟艺术特点变迁。对于佛教造像来说,各类佛、观音所站、所坐的底座都是与造像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底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收藏界》2012,(11):21
■集大师五十年造像工艺精华之大成刘大为先生作品均为国内外知名庙宇所供奉的大佛,2012年72岁高龄的刘大为先生集一生功力创作了唯一一款私人收藏级佛像——释迦牟尼火焰背光金佛造像。■集藏、汉、尼泊尔佛像特点之大同释迦牟尼火焰背光金佛结合了藏、汉、尼泊尔佛像的造型精华,浑然合一,此种风格在佛像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其造型可谓史无前例,更具收藏和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