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945-1950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此间中苏关系的发展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以1945、1950年两个中苏同盟条约为在基点,梳理此间中苏关系的发展。本文认为,1945-1950年中苏关系的演变是国际格局影响的结果,同时又有力地反作用于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疆国际交通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重要城镇和港口相继沦陷,海上运输线完全被日寇封锁.这样,位于中国大西南的滇缅交通线和东南的滇越铁路以及位于中国大西北的新(匹)苏(联)交通线便成了抗战初期中国接受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1940年下半年日寇又先后封锁了演越铁路和滇缅公路,从而使新区国际交通线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它在抗战期间作为中苏两大邻国相互支援、彼此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保证了国际援华抗战物资的温源运入和莫斯科延安之间人员的来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其他省区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一…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可分为援越抗法和抗法卫国两个阶段,其中,援越抗法战争由广西巡抚徐延旭主持。他是一个徒有“知兵”虚名,实际上不懂军事的老官吏,却被清流派官员大力荐举,推上援越桂军统帅的地位,结果却在北宁一战中损兵折将,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中苏日三角关系的演变孙其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中,中国、苏联和日本的三角关系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曾对战争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深入探讨中苏日三角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对此,本文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将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分为“不干涉”、援华制日、全面援华抗日三个阶段进行剖析,以揭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国际战略分歧是导致中苏从联盟走向破裂的主要原因。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中苏国际战略分歧产生,到1960年苏联撤回援华专家中苏关系基本破裂,这四年多的时间里,1958年是中苏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双方因共同的国际战略利益而结盟。又因重大的国际战略分歧而破裂。  相似文献   

8.
当前,美帝国主义正在疯狂地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援越抗美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政治生活中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情。我们应抓紧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为中心的援越抗美的形势教育。有人认为只耍让少年儿童增长一些有关的时事知识,就是进行了援越抗美的形势教育了,这样来要求显然是很不够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举世瞩目。越南是个小国、弱国,最终打败了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美国侵略者,国家得到独立和统一,人民获得了自由。这场战争的胜利,除了越南人民英勇作战之外,就是中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强大后盾。但是,提起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越南战争,几乎无人不晓。然而在长达数年的中国授越抗美事件中,却一直是鲜为人知的秘闻。直到197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有所批露之后,这件历史事件中的秘闻,才逐渐为人所知。笔者参加了当年援越抗美,经历了越南战争。本文记叙在这场战争中,我高炮部队如何以劣势装备战胜装到牙齿的美国飞机的英雄业绩,以及我援越将士的精神风貌、感情世界、战地生活等方面的情景,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中国人民援越抗美事件中所作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但多宗教并存的格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这种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演化过程,因此,必须对不同历史时期多宗教并存格局作具体分析,才能深入具体地把握新疆宗教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迄今为止美国业已解密的情报档案和相关文献,以新中国成立后至19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发展演变为主线,论述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中苏结盟与合作、中苏分歧与争论以及中苏分裂与对抗三个时段中,对国际共运的总体态势及其发展前景等所作的预测与评估,并就其判断依据和研究结论加以进一步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访苏是中苏文化交流史上一件盛事。在抗战前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此次访问不仅对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苏文化交流单向发展的格局,同时对加强中苏双方的政治合作,促进双方相互信任与理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具体而言,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影响了云南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生产任务、发展进程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援越抗美,打败美国侵略者,是我国人民,也是各国人民、全世界一切革命力量和爱好和平力量当前的战斗任务。为了引导少年儿童参加革命斗争,关心世界革命,近几个月来,我们重视了对学生进行援越抗美教育。我们利用晨会、周会、队会,经常向学生讲述关于越南局势的问题。讲述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美帝国主义在越南  相似文献   

15.
随着苏联的解体,战后四十多年来对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和支配作用的雅尔塔体制也随之宣告崩溃,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化向多极化转变,但雅尔塔体制曾对国际政治格局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相条约》的签订正是雅尔塔体制在远东政策的产物,也是美苏在远东地区政治上相互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苏大论战是20世纪国际共运和国际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后果和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大论战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对毛泽东及中共认知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运的影响;对世界政治格局及苏共路线、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以其毗邻越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中国援越抗美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援助活动的前沿,在中国援越抗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面貌和特点。随着越战从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到战争"越南化"的逐步变化,云南也经历了战争初期的率先援助、战火重起时期的重点援助以及战争"越南化"和战争结束后的援助历程。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二十大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以《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其主旨是为了澄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混乱思想,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回击帝国主义掀起的反苏反共浪潮。但由于中苏两党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对于个人崇拜和十月革命道路等问题的不同认识,中苏之间产生了分歧。随着这种分歧的发展,最终演变为60年代的公开论战,不仅影响了两党关系,而且也影响了两国关系,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越南南方的侵略战争、疯狂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罪行,激起了同学们的无比愤怒。但是还有少数同学,不知道越南的历史状况和地理位置,对于应该怎样认识越南形势,怎样以实际行动援越抗美,也都不十分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决定开展一次“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班会活动,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越南的斗争形势,增强援越抗美的斗争信念。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局势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阶段;两大阵营的分化瓦解、两极格局的解体阶段;多极化格局的逐渐形成、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阶段。随着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中国的对外政策也不断得到调整和发展。回顾和总结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发展过程及其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