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结合新邮预订,有不少邮报邮刊发表文章,就政策托市展开讨论,有不少邮人认为,邮市振兴在于政策利好。然而,回顾一下近年来邮市的走向,可以清晰地看出行情的下降趋势,也可见各项政策出台均未能彻底扭转邮市趋弱的格局。是什么原因使得政策托市收效甚微呢。众所周知,当今邮市在某些运行方式上很有些像股市,因此有人称邮市为“第二股市”或“小股市”。因此,一些精明的、具有经济头脑的人,便将股市的炒作的方式移植到邮市中来,采取低吸-打压-抬高-出货的方法,在炒作中赚取高额利润。而一些反映灵敏的跟风者见利而趋,追涨杀跌。更有一些较  相似文献   

2.
我国邮市与西方发达国家邮市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的邮市是集邮者互通有元,拾遣补缺的乐园,在那里以收藏为主,炒新邮的空间很小。但是,在我国,所谓邮市主要是一帮邮商炒作新邮的地方,这种市场一直靠炒新邮活着。  相似文献   

3.
邮市与股市比,股市是邮市的小弟弟。邮市在1983年就初具规模,股市的诞生比邮市晚7年。但在投资操作上, 邮市老大哥却是向股市小弟弟学习的。到后来,邮市几乎完全承袭了股市的一套——炒。  相似文献   

4.
纪特新邮是邮市的热点、焦点,纪特新邮的发行量是邮坛上下最敏感、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邮市冷热、兴衰的关键因素。多年来邮人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发行量大了好,大了,进入邮政通信领域的就多;发行放开有保障;集邮爱好者可顺利平价买到新邮,购邮难的老问题可以被解决……。也有不少人赞成“少”,发行量小,邮票值钱,邮市火热,参与集邮的人会增多,利于集邮队伍的扩大和集邮文化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新邮预订、“鸟巢”发行和“金猴”发飚成为近期邮市的“亮点”。 2008年新邮预定姗姗来迟,从12月1日起在全国拉开帷幕。也许是等待的太久,所以新邮预订一开始就来势汹涌。  相似文献   

6.
埃及:智能村邮票近年来邮市低迷,大量新发行的国内新邮纷纷掉身价,造成了集藏者兴趣的减退。尽管新邮减量已进入的第四个年头,但不少新邮依然在发行之日跌破面值,如此尴尬的局面自然影响到那些靠新邮吃饭的邮商,交易量的逐年下降、获利空间的日益萎缩,让许多邮商不得不感叹邮市今不如昔。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一些邮商不为市场的低迷所动,相反他们的经营业绩却出现了一定的攀升,引得同行刮目相  相似文献   

7.
张海军 《上海集邮》2004,(11):29-29
“邮市涨了,涨得很厉害,是暴涨”,议论邮市的文章无不津津乐道。但上涨行情的主角不是已经开始销毁的1992—2001年间发行的邮票,而是尚在发行期之内的新邮。面对如此状况,炒家亢奋了,邮政微笑了,集邮者无奈了——也许此事与大多数集邮者无关。因为新邮发行面世而非面市;因为国家邮政局承诺新邮的发行期是半年;因为集邮者的  相似文献   

8.
"大雪"过后,上海进入了所谓的气象意义的冬天,邮票市场也开始进入被人称为的"冰冻期"。每年的年底都是传统的邮市旺季,次年的新邮预订、年册的出台和即将发行的生肖新邮等等,都能让邮市"火"一把,然而今年似乎一反常态,火热了一年多的邮市正在趋冷。上海卢工邮市近期客流明显减少,邮商们的出摊率较前也有所下降,新修的AB区和新大楼相比,更见冷清,大门、二门内的大道中还有一、二只摊位在  相似文献   

9.
视点扫描     
《安徒生童话》邮票一面市即打折据6月3日各集邮媒体报道,6月1日发行的《安徒生童话》邮票在各邮政集邮柜台出售受到了广大集邮爱好者和儿童的欢迎,人们纷纷在新邮出售点排起了长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排队者均可买到新邮,新邮票要凭新邮预订证,其中不干胶邮品要持预订和抽中了的尾号购买。喜欢集邮的儿童如果无证, 抽不中尾号想买也不行。在新邮出售点是如此,到了邮市却另是一番景象: 《安徒生童话》邮票小版票面值7.6元,邮市开市价6.8元,收市价6.2元,低于面值1.4元。小本票面值3.8元,邮局售价6元,邮市开市价5元,收市价3.7元,低于邮局售价2.3元。不干胶品种从20多元的期货价格下滑到13.6元。点评:既然新邮在邮市打折卖,为什么不在邮政窗口敞开供应?青少年是集邮的生力军和集邮队伍的基础,在儿童节里,连专门为儿童发行的邮票也不向儿童敞开供应,这算一码什么事!  相似文献   

10.
窗外,骄阳似火。盛夏的天气日渐热煞人。与酷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令邮人爱恨交加的邮市似乎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依旧软绵绵。今年已面世的12套新邮首次全线告“负”,从面值线上集体“下岗”,又成打折新族。经过深思熟虑,笔觉得,对目前市道下的新邮不宜放量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邮市无机会。因为,新邮毕竟只是邮  相似文献   

11.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20(7):18-19
《中国集邮》改版后,由于方向正确,信息丰富,立论有据,预测准确,逐渐取得邮人信任,预订量和零售量日益增多,特别是3月份邮市新一轮高潮到来以后,在许多地方,《中国集邮》已供不应求。这在中国邮市发展中,是难得的可喜现象,值得回味。《中国集邮》改全中文版时,正是邮市从爆热到急冷的低谷时期,新邮打折频频,某些地方邮政部门不断违规,预订新邮年年亏损,怨声载道。集邮协会会员大批退出,邮市冷落。邮市摊位不断减少,打牌、下棋几成邮商主业。  相似文献   

12.
邮迷玩邮票     
于爱波 《集邮博览》2012,(11):85-85
2011年底,抱着对2012年中国邮市的坚定看好,想着反正自己也要做新邮首日封,"一头是养,两头是放",索性在往年预订的基础上,又多订了几套邮票,准备在2012年的邮市中试水一搏,以邮养邮。时至今日,纵观今年前8个月我所经历的新邮市场,用"雾里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的邮市赶上了众多的热点和题材,但只掀起了几朵小小的浪花,邮市还是那么沉闷,新邮还在不停地打折,邮人的心也在流血。回顾1999年的邮市,建国系列、元帅系列、伟人系列、名山等都轰轰烈烈,部分提前抓住这些题材的邮商收获不菲,因此不妨做做题材上的文章。前不久,国家邮政局提前公布了2000年的新邮发行计划,虽然暂时只有20套邮票,但结合2000年的大事仔细琢磨.如果能抓住其中的热点和题材。也值得在邮海中一搏。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半年将发行9种小版张、2种小本票和3枚小型张,小版张与去年10种(含"龙"赠送版)相差无几,发行价格已是去年全年的水平。《癸巳年》邮票非理性的高开后暴跌,又受到股市、金市等下跌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导致邮市各板块一蹶不振。新邮板块快速向下调整,价格较之前期明显走低,幅度明显加大,邮票各板块成交一般,成交量依然呈萎缩状态,市场又一次陷入"深谷"。近日,上海卢工邮市进场客流较往日增多,有不少品种在场外资金的推动下,价格小幅上涨,成交活跃,买气见好,在"红五月"前夕迎来了一波久违的行情,新邮已耐不住寂寞了。在特8-2013《齐心协力抗震救灾》邮票增发前后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5.
欣春 《集邮博览》2003,(1):58-58
今年,当我们走进邮市,身在五彩缤纷的方寸之中,我们发现,尽管国家邮政部门对2002年新邮发行继续采取更积极的政策,但遗憾的是,除了个别品种以外,大多数新邮发行后在市场上仍被打折销售,而以往发行的邮票,被打折的品种可谓数不胜数。邮市并没有因宽松的政策而真正复苏,人们期望的邮市繁荣并没有到来,却见“邮海”中有大批人在往岸上爬。剩下的有人在彷徨,有人在观望。人们疑虑:要真正走出邮市低谷,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6.
《元曲》邮票于1 2月1日发行后,2014年新邮收官,一轮新邮年册、年票的大战硝烟再起,12月5日,京沪邮市已零星出现,叫价为250元。目前,邮商正在争分夺秒,为及时配送客户的要货而忙碌。年票价格已回落至165元。近日,上海卢工邮市的客流已明显踊跃,成交有所增加,不少邮商忙碌了起来。部分"职业枪手"转换了角色,充当起各地邮币卡交易所的代理人,席位上也挂出了不少的入市的细则。卢工邮市新大楼进门  相似文献   

17.
邮市见闻(48)     
新邮跌价曾引起集邮界广泛议论,邮电部已千方百计地制止这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但从1994年开始的“增套减量”到去年实施的“以订定量”,4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内新邮仍以低于面值的姿态出现于邮市,特别是今年几套新邮的跌幅加大、快速“到位”为前所未有,原因还是在于预订数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邮市渐热,与忽涨忽跌的股市(?)成反差,加上储蓄利率的下跌,邮市对人产生了新的吸引力,有人认为,投资邮市是时候了,由此,使正常的邮市,掺进了水分。如果用股市的运作方式应用于邮市,非但不妥,且有风险。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宝木 《上海集邮》2020,(5):45-45
人间四月天,明媚春光好,有条件摘下防疫口罩的人们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上海卢工邮市从3月下旬重新开业,到了4月中下旬已一切如常。毕竟生活需继续,邮票要把玩。这不,邮市的交易渐渐步入正轨。随着2019年新邮发行量的不断透明,市场对于发行量少的品种追逐热情高涨,形成了阵阵热浪。鉴于管理层对上一年新邮发行量以每2个月一次的节奏公布,由此市场也出现以2个月为周期的新邮热点潮汐。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此节奏的出现并非好事.  相似文献   

20.
宝木 《中国集邮》2000,(1):12-13
21世纪起始年的邮票内容如何,以及会对邮市造成什么影响,是众多集邮非常关心的事情。从近20年来新邮在邮市好恶的变化看,除了发行量作为影响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外,邮票本身的设计、票幅、印刷版别和质量以及题材等诸方面因素。也往往影响到新邮的价格定位和走势。国家邮政局于新邮预订前夕,将明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85%的邮票图稿亮相公众,以引起邮人的关注。笔根据业已公布的2000年计划安排20套83枚(其中3枚小型张)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