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活动,滋养了其经唱歌诗传统。彝族社会毕摩传习中特有的诗教方式,是彝族经唱歌诗传统的生命力所在。以诗论诗的独特诗论,是彝族传统诗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彝族诗化经唱、毕摩诗教方式以及诗论,三位一体呈现了彝族悠久的诗学内涵及特征。  相似文献   

2.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彝族与其所居住地区的自然背景相适应的,彝族宗教祭祀仪式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实地考察,运用民族学、宗教学、体育学及其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体育的起源、形成到沿革发展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对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的客观条件,通过论证云南彝族民间音乐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如何发展云南彝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4.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音乐有很强的敏感力和创造力。巍山大仓镇啄木郎村的彝族民间音乐极具地域特色。通过实地调查,啄木郎村彝族打歌非常讲究规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涉及内容较广,风格色彩独特;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在这里彝族民间音乐以多样化呈现,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与传承,它们承载着千年彝族历史文化,蕴含和体现着彝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六盘水市境内彝族的音乐品种繁多、风格多样、多姿多彩。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差异大,各具特色,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具有民族性和地域特点。通过考察发现,六盘水市彝族音乐文化由于受到强势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彝族民间音乐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彝族民间音乐正逐渐衰退,传承方式的脆弱,使得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层。  相似文献   

6.
巍山彝族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丰富多样,特点突出。在云南文化强省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对云南巍山彝族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做田野考察,了解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存现状和变迁轨迹,进而分析研究全球化浪潮下巍山彝族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彝族服饰从款式到佩饰,从色彩到纹样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彝族民间纳福迎祥、驱邪避恶的吉祥观念和意识,折射着彝族文化结构中最深沉的心理积淀,具有原始宗教崇拜的寓蕴。  相似文献   

8.
"跳菜"是南涧彝族自治县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原生态宴席舞蹈,是当地彝族祭祀活动和招待贵客而举行的一种隆重的上菜仪式,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彝家人坦荡、活泼、乐观的天性,凝聚着彝家人热情好客的感情,既是南涧彝族的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又是南涧彝族饱涵文化内蕴的一种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9.
结合文献资料,以彝族摔跤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了民族民间体育的性别教育机制,旨在为当下体育教育实践中性别维度的阙如提供民间智慧与视野。研究认为,"性别话语的社会氛围""身体物化的性别实践"以及"性别气质的仪式监视"三者结合是民族民间体育性别教育实践的经验,为当下体育的性别教育提供了"性别话语""层级规训""身体表演"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在开远彝族中,至今仍存续着洪水型兄妹婚神话及洪水型天婚神话两大系统。开远彝族神话能够以活形态的方式传承,一是因为这些神话与彝族的宗教民俗、民间信仰保持紧密的联系,二是因为这些神话有自己的传承主体、传承场和积淀场。  相似文献   

11.
唐代墓室壁画填补了唐画研究缺乏真迹的空白,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创新面貌。已发现的唐代墓室壁画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初期继承南北朝画风,疏、密二体并行,由疏简、劲健而稍有板滞向流畅、舒展而又灵动的方向转化;中期体现为几种风格的融合,简快、豪放,有“吴带当风”之韵;晚期在完善中期风格的同时,又有创新,开五代细丽精巧的人物画风及工笔重彩花鸟画风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3.
人类表演学视角下的古希腊祭祀竞技赛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人类表演学的方法去剖析古希腊时期的各种祭祀竞技赛会,就会发现这些赛会在初期大多都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表演,其目的决不是为了体育竞技,而是通过竞技表达一种宗教信仰.只是到了后期,这种祭祀赛会中体育竞技比赛日渐增强,社会表演和大众表演的味道愈来愈浓时,祭祀竞技赛会才转变成体育竞技赛会.  相似文献   

14.
五岳等祭祀用乐是属于吉礼的用乐,因此承载着历代皇帝祭祀用乐的泰山祭祀用乐,则是礼乐的重要一部分。鼓吹乐的形式自秦汉确立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鲜明的特色贯穿于中国传统的历史脉络。对历代泰山祭祀用乐的辨析,即泰山祭祀用乐是地方官府鼓吹用乐、民间祭祀用乐及俗乐的一个大融合。揭示泰山祭祀用乐与鼓吹乐、以及民间祭祀用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古城东南,有一处明代祭坛遗址,为风云雷雨山川坛。它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维修。明清两代,在这里进行对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的祭祀活动。祭品和祭祀礼节明、清有所发展。所供奉的物品从早期几只牛羊猪等牺牲到除牛羊猪之外的玉帛、各种谷物,种类随着朝代的推进也越来越丰富,对牺牲及祭物等的规制也越来越明确。祭坛的祭祀活动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是红水河流域壮民族舞蹈及信仰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原始舞蹈文化的遗存,是舞蹈的历史积淀。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壮族具有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在祭祀仪式中,巫师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具有民俗性、健身娱乐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传承性等特征。这些舞蹈与传统体育结合发展,在壮族传统舞蹈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们慷慨赴死,杀身成仁的卓厉敢死的牺牲精神尤显突出。为了革命,他们时刻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可谓为有牺牲多壮志;为了革命,他们奋战在全国各地,做到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为了革命,他们坚贞不屈地忍受折磨,可谓敢抛热血洗乾坤。他们的牺牲精神,激励了更多的三湘儿女继续进行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徽州宗族以《朱子家礼》为标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属于自己宗族的家规族谱,对于冠昏丧祭四礼之中的祭礼作了较详细阐述。《茗洲吴氏家典》作为当时众多家规族谱中的一部,对于探究清代徽州宗族祭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整个仪式来看,赛戏是群体性祭祀行为,是将祭祀仪式作人物形象的图解。但它确又是戏,有人物角色、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搬演等方面的戏剧审美因素,因而人们将它认为是敬神为主兼以娱人的祭祀仪式剧。赛戏活动一般是每个台口演出4天,包括报赛、迎喜神、刮街、斩旱魃、说夜书等固定程序。《斩旱魃》是赛戏独具特色的仪式剧,它的内容强烈地体现了原始的雩祭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古代巴人体育--巴渝舞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三峡库区古代巴人体育的产生、内容、性质、表现形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古渝巴人'天性劲勇、勤劳、善战、喜舞;巴人体育产生于生产、生活实践与战事之中,具有武舞和祭祀性、集体性舞蹈特征,其内容完整地反映了古代巴人征战、凯旋、祭祖等全部过程,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