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喻艺术思维是人类最古老的思维形式之一,其产生的原因为认知原因和社会原因。隐喻艺术思维大致产生于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之间。艺术是隐喻的。艺术中所使用的思维方式是隐喻思维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隐喻艺术思维是人类最古老的思维形式之一,其产生的原因为认知原因和社会原因.隐喻艺术思维大致产生于公元前七千年至公元前三千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一开始就是在自觉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到了两汉,主要是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展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在言、象、意上做足了文章。  相似文献   

4.
隐喻统领、左右着艺术思维。隐喻思维是艺术的形而上层面的东西;隐喻与意象密不可分。隐喻艺术思维就是艺术家运用隐喻方法,通过已知的某一对象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者隐含另一对象相似属性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中国隐喻艺术思维研究的一个高峰时期,诸多艺术家都对隐喻艺术思维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其中"兴寄论"、"兴象论"、"意象说"、"重神轻形"等理论实际上都是讨论的隐喻艺术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比属于思维范畴的行为。对比的内在含义是隐喻。艺术中采用时比的目的是以形象的方式给人们揭示某种道理或者褒贬,避免直接揭示所带来的缺憾。从思维方式来看,衬托属于比较思维范畴,它具有隐喻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隐喻艺术思维的主要方法是从想象、联想出发,进而形成艺术意象,最终以象征的整体艺术形态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艺术隐喻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艺术隐喻一般都有其本身独具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往往得益于其生态的特性及其影响。中国艺术隐喻的形成,也更多得益于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相对的封闭环境,因此生成了中国艺术隐喻最具特征的依生性和互渗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对隐喻艺术思维的研究相对比较发达,学科体系较为明确,自亚里士多德研究开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修辞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语义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多学科研究。隐喻是人类最原始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艺术创造过程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隐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研究,到隐喻艺术思维研究,隐喻成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工具,隐喻不仅是文学语言的特征,而且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隐喻是诗学比喻表现的基本形式,隐喻是诗的灵魂。文学作品中隐含的隐喻艺术思维,使作品真正的价值超出文本层面,并且因为它们的隐喻层面的意义而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11.
义庄作为宗法社会中收族安众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以来,苏州义庄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规模日益扩大,其功能也日益突显,管理机制日益完善、成熟,成为全国义庄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明清寡妇生活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寡妇守节不断增多,寡妇依靠社会、家族及自身努力竭力维持一个不完整家庭,在穷困与情感折磨中度过自己余生。一般而言,寡妇要独自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石春艳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13-117
明清之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天崩地解的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变化中国的传统思想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思想界开始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众多一流的思想家在继承和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表现出了自己的现实性、民族性和进步性的特点,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既辉煌又独特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15.
从教学中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出发,统计了在中文九八级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中的两次问卷调查情况,内容涉及四部长篇小说及下列形象,孙悟空、宋江、范进、贾宝玉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社会,妇女择业不占优势。至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开始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女性参与就业;官府政策调整、社会观念转变以及女性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促使她们参与经济活动,从事多种多样的社会职业,涉及农业、工商及服务等领域。此时的女性择业形成如下特色:形式灵活多样、择业优势渐显、家务与社会劳动兼有、从业群体扩大和职业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