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以及布置格局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成就,对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古建筑保护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防火涂料的类别和阻燃机理,探索了防火涂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虞悦  冯丹丹  包炳生 《科技通报》2019,35(4):189-193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古建筑,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古建筑具有遭遇雷击的案例,古建筑如何实施防雷保护?防雷装置与古建筑的外观的协调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最为关注的。本文就曾遭遇过雷击的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杭州白塔、绍兴曹娥庙的防雷技术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始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因而其能充分反映出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所以对其结构特点和抗震性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大雄宝殿是洛阳白马寺偏殿之一,对其的研究有着一定代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一组美到让人窒息的古建筑照片在网络上非常火爆,网友们在赞叹中国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感叹摄影师的镜头艺术。我国建筑摄影界权威林铭述对这组照片给予了高度评价:"最不专业"的摄影师却拍出了"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这位有着"小城巨匠"之称的拍摄者名叫苏唐诗,是河南省虞城县公安局的一名基层民警。  相似文献   

5.
何德彬 《科技风》2011,(15):200-201
古建筑艺术构件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山老城改造过程中古建筑艺术构件保护与利用的探索,提出旧城改造对古建筑地方历史文化元素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防火技术也日臻成熟,如何将此防火技术用到西藏古代建筑中,保证古建筑的外形完美,提高古建筑的防火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课题。西藏古建筑凝聚了藏民族的大量智慧,建筑结构主要以土木石构为主,将西藏古建筑特殊结构与现代的防火技术相结合,在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在对古建筑消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于古建筑构件的结构进行特征分析,采用Object ARX技术对古建筑构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斗拱和檐柱进行建模,同时又对提取古建筑构件几何特征的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于古建筑的快速三维重建和文物数字化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当前古建筑监测领域中涉及到的传感器静力水准仪、双轴倾角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温湿度记录仪等设备类型及参数进行概述说明,结合古建筑安全监测评估体系对古建筑监测需要的感知终端设备进行概括总结,对古建筑监测中心、监测通信网络架构,通过分析古建筑沉降、具体点位倾斜、周边水位沉降、周边环境监测,古建筑本体振动变化等内容进行剖析论述。同时结合当前5G物联网技术发展,进一步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古建监测领域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广泛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古建筑是我国独有的建筑体系,现存的古建筑大多历史悠久且历经多次修缮,如何保护好古建筑的物理结构和历史文化信息是古建筑保护的两个重点。本文提出了基于BIM的古建筑保护综合应用,通过BIM技术建立古建筑信息模型,并在古建筑信息管理平台上按信息深度关联古建筑的几何物理信息,历史文化信息,健康监测数据等,实现了古建筑物理结构保护和历史信息保护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建筑是我国优秀的建筑遗产,但因为诸多主客观原因使古建筑遭到破坏,于是文中以汝南地区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桐油-石灰灰浆作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对古建筑进行加固防渗改造处理。首先,利用实验室模拟样品测试实验,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石灰,即氧化钙、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分别与不同种类的干性油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并对实验产生获得灰浆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显示运用氢氧化钙与桐油混合后获得的桐油-灰浆具有较好抗剪切能力;其次,利用氢氧化钙分别与桐油、亚麻油和梓油进行混合形成不同灰浆,将上述形成的灰浆进行抗冻融循环实验及防水侵蚀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灰浆实行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桐油-石灰灰浆复合材料对强降雨环境下古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及防渗改造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研究古建筑三维数字化测绘的应用方法与流程,论证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木质古建筑保护中的认知和分析功能;通过对渭源灞陵桥的三维数据采集、各项预处理、利用点云数据构建物体三维模型研究当前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古建筑现状测绘中的应用方法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浅析当下翻译中存在的名称多样化、术语"迷惑性"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图文结合、求同存异、音译意译相结合、标准化翻译等解决方法,并简要列举了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对译表,力求以古建筑术语准确、生动的翻译促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张轶哲 《科技风》2015,(6):189-190
中国官式木构古建筑是按照古代"礼"的要求和五行学说,以当时的官方标准,用"木"、"石"、"土"、"竹"为主要原材料,以穿、插、榫、卯、挑的技术延展扩充空间,辅助以绘图、雕塑手段的中国建筑。她的工艺技术、结构、雕梁画栋、形式无不透出丰富的艺术性。在此我们去分析理解中国古建筑。  相似文献   

14.
唐丽  刘雨薇 《科技风》2023,(2):156-159
乐山是一座拥有丰富古建筑资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保护古建筑与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这一现实问题。为了能有效保护和利用乐山古建筑,让古建筑融合到城市发展之中,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社会影响力以及结合数字化技术,探索一种符合乐山城市风格的古建筑保护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孙万寿 《中国科技纵横》2011,(15):160-160,164
古建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我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耐火等级低,因此预防火灾,是保护和利用古建筑的首要前提。本文以古建筑的火灾形势与火灾特点为切入点,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古建筑消防的先进理念,不仅探讨了群体建筑的消防保护,而且进一步剖析了单体建筑的消防保抿探讨现代消防技术如何更好地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古建筑保护手段主要依赖于图纸、文字以及师徒相传等,这些手段容易造成古建筑信息管理不完整、查询不方便等弊端,急需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来对古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管理。本文提出了一种BIM与三维GIS结合的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古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与应用,利用BIM技术创建带有丰富属性信息的古建筑三维模型,再在三维GIS平台中展示与应用古建筑BIM模型。以太和门古建筑为例,证明了该项新技术手段在古建筑信息模型的保护工作中具备非常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梁杰亮 《科教文汇》2013,(26):47-47,49
在世界建筑领域,古建筑的艺术成就与科学价值极高,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古建筑行业也进入一个发展黄金期,但是人才短缺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投入都将大大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文化氛围发展,本文就古建筑的保护和修护意义和原则以及方法和措施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斗拱作为古建筑中一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建筑构件,不仅是一种结构构件,同时也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造型语言,随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千百年的发展,斗拱现已成为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号,可作为传统文化基因植入现代文化的链接媒介。而中国现代建筑如果要能够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就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个重大任务就是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即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并能够很好的和当代建筑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古今相通,兼容并蓄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结晶,故保护古建筑是建筑领域的一大要点。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以往测量构件的纸质图纸纯属手工绘制,一是不利于数据长期保存,二是纸质图纸可视化程度不高。逐渐不满足于古建筑保护的修缮与古建筑技术思想保存,因此对古建筑进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意义重大。现阶段关于古建筑测绘建模是关于古建筑整体表面模型,对于构件之间的结合点以及构件内部结构无法表达清楚,内部构件透明模型表达就显示出巨大作用。本文模型是基于BIM建立模型,BIM在建筑模型有很大优点,三维可视度程度高、信息整合能力强。古建筑结合BIM建立三维透明模型,可视化程度更强,能很好表达古建筑内部构件及连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