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制造业工艺水平,首推德国。即便如此,德国政府于2013年推出"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资源,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精益求精精神可歌可泣。当下,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十年,我国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自动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投入巨大,如国防领域、航天领域、信息技术领域、通信领域等。尽管如此,我国制造业企业依然存在很多亟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工厂作为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点,成为制造业现在和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工厂及其主要特点,然后论述了智能工厂对自动化技术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学校在"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职教理念背景下,介绍了基于MES(制造执行系统)应用的装配线设计及优化U型装配线综合实验的组织实施过程,将现代化制造业的工厂"搬到"学校的实验室,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和学习现代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并亲身体验装配线作业现场中物料验证、工位装配、生产过程监控等流程,培养了学生运用综合专业知识应用与生产实践的能力,同时教师和学生可通过该实验中心,开展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生产运作与管理技术的实验与开发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第194期"双清论坛",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和人工智能助力制造业优化升级面临的挑战问题,从脑启发计算、人工智能基础前沿和流程制造业智能化三个方面总结了近5年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5年前沿研究领域和科学基金重点资助方向。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将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机理分析表明,从短期来看,制造业智能化通过改变高低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加剧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从长期来看,虽然收入差距会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而继续扩大,但扩大的速度会逐渐减缓.基于2010—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江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选取2009—2016年江西省相关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航空产业智能化水平对航空制造业集聚水平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推动江西智能化发展来提高航空制造业集聚水平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结构的演进特征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探究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规律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在产业划分上过于粗略,在预测方法上对数据的要求苛刻而与现实不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搜集整理了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的产值数据,细致地刻画了近20年来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结构一直处于高度化的演进过程。此外,针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而难以建立有效的计量经济预测模型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结构数据对该预测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把握趋势信息而克服不确定及短期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正>工业4.0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推动制造业创新与变革。其中,预测性维护(PdM)利用数据、模型和知识预测故障,优化维护决策,避免停机时间。工业4.0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大数据和先进技术实现高效生产和准确决策。新设备和连接性的提升促进智能化生产流程和设备间的无缝通信。工业4.0强调定制化生产和受控生产。定制化生产能够满足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通过个性化设计和制造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张鹏 《科学学研究》2019,37(2):276-290
本文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服务化嵌入制造业过程中与现有产业基础协同促进产业升级的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制造业服务化作用于产业的效果。实证表明整体制造业服务化与技术溢出的交互关系对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且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制造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服务化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征在不同类型的服务化结果不同。故笔者提出应加强产业联动,形成以多方服务内容协同演进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动态网络;将服务内容内化于制造业价值链本土创新为首要内容,联合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红利,实现多元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打破全球结构封锁,有效利用服务要素实现服务模块化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工具之一,原有传统汽车生产厂家开始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最初的传统工厂转变成了目前智能工厂,汽车零件装备制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不仅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生产水平的提升,更代表了人类科技化的进步。我国自从2015年开始,对智能工厂实施了战略性计划,在此战略规划中,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之一,提出要加快智能工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工厂建立量化深度快速融合主攻方针,实现高速发展新计划,这样一来,汽车会成为智能工厂新型开发的对象。结合目前我国汽车智能工厂"十二五"两化融合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内网建设基本思路,目的是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技术进步成为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构建包含传统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两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探求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基于1999—2015年14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2S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干中学"效应、技术溢出和人力资本均是促进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的重要路径;中高端制造业技术溢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其"收敛式"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本对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不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但能有效通过其与"干中学"效应和技术溢出的交互作用来间接促进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服装鞋帽、家电家具,"世界工厂"珠三角制造业结构一度以轻工业及消费品闻名。近两年来,先进装备制造业正在异军突起,驱动产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型,珠三角正在逐渐具备为"世界工厂"造工厂的能力。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均保持10%以上增速。目前广东省规模以上装备工业企业已达1.63万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0%左右。通用航空、机器人应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业率先增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轮胎工厂智能化改造升级,"吐故纳新"比"从无到有"更难。对传统轮胎工厂改造难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分析了传统轮胎工厂智能化改造升级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发展是目前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本文利用文本处理技术和企业年报测算2009—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智能化发展水平,考察智能化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悖论不成立。对于人力资本稀缺、劳动使用密集以及经营状态较差企业,智能化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更为突出,智能制造是缓解用工成本上升、技能人才"脱实向虚"以及实现企业经营脱困的重要手段。智能化发展水平与服务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企业通过智能制造与服务创新的深度融合而向价值链下游升级,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结果为智能化转型全面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广东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处于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我国台湾地区在产业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把传统制造业工厂转型升级为"观光工厂",延伸和拓展了传统产业的价值空间,重塑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为推动台湾制造业重构产业链条、与服务业紧密结合提供了支持。在分析台湾"观光工厂"的现状和特点并梳理其做法和培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广东中小企业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意识、出台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环节创新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但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一命题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指明了发展方向。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内涵及层次,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追溯,并以"钻石模型"和"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两化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5)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即先进制造业培育对区域经济带来的"正能量"为切入点,通过对十堰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开展调查,建立先进制造业培育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经济效应促进的理论体系,以详实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对先进制造业培育对水源区经济效应预测分析,提出符合先进制造业培育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经济发展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9.
缩小制造业智能化区域差异,已成为全面协调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技术经济范式视角构建制造业智能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刻画空间分布,量化区域差异,检验收敛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存在同质性集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2)区域内差异是制造业智能化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区域贡献率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3)在考虑了技术创新投入、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因素后,区域间和各区域内部的制造业智能化差异将逐渐缩小,其中,人力资本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和东、西部区域内部差异,信息化水平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和中、西部区域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在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研究了当前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多地企业的调研与2018~2020年的省份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产业智能化水平、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专利投入规模是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的三个关键因素。本文从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视角,提出强化统筹规划、推广新兴技术、加快人才培养等多措并举,促进制造业就业结构优化,保持制造业人力资源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