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节好课,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需要教师生命在场,拨动学生情感琴弦,师生互相编织美好生命,迎来生命的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2.
初中政治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而生命化教学则要始终贯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身份真切地感悟生命;另外,生命化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因而,语文教学要在听说思索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在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咀嚼生命的价值、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五年级学生对生命的历程、科学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认知还相对模糊,也没有深入的体验。在苏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课“拥抱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陪伴者的身份,组织学生开展了“感觉生命—感知生命—感受生命—感悟生命”四个层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体验活动,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成、在生成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的文本如同姹紫嫣红的园圃,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是他们生命之花在课堂中绽放的过程。让生命花朵在阅读感悟中绽放,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深读教材、自悟教材,并进行延伸阅读,需要教师做出比较丰富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单靠空洞的说教,聋生是无法接受的,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逐渐将其内化。而体验和感悟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开发本地资源,用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学生。同时要让学生更多地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品味。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刘重  谢晓峰 《现代教育科学》2010,(3):108-108,105
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兴趣的引导下学习物理,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和感悟物理。在新的师生关系和评价体系下,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用心去感悟知识的内在逻辑,感悟不同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物理学科的魅力。学生在探索客观世界的经历中和获取新知的体验中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品质。教师通过激励和引导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和道德品质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0.
感悟,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心智活动,是一种情理交融的心灵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真实的体会,才能让他们在与文本的心灵相互沟通碰撞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生命体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多元感悟,进行感悟教学,引导学生用灵动的思绪去触摸文本里的鲜活世界,感受文本中那跳跃的生命,在经历撞击、感悟等心智活动后,获得对文本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育,更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命,获得生命意识的唤醒呢?  相似文献   

12.
沃恒才 《考试周刊》2012,(72):31-32
语文教育因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而必然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它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多彩,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感知、前后联系、紧扣重点、潜心会文、强化感悟"等方面,合理地渗透"读、思、议、写、说"这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立足文本,并进入文本的深层进行生命的感悟体验,从而找到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契合点,促进阅读的自然形成,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生成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深刻的生命感悟,真正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生命。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起源充满了神秘;生命的律动与语言文字的韵味息息相关;自我意识倾向于生命的敬畏;语言文字的表达是生命依托的感悟。语文的阅读与文字的运用与自身独立的人格生命体生生不息;彼此循环往复,感悟生命的伟大同时也来源于阅读小学生对于生命的体验。可以说正是有了生命伟大的体悟才能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述世界多姿生命形式的感想。所以在当代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借以感悟生命的宝贵是极其重要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16.
当下,语文课堂必须充满生命活力,其课堂必须感情四溢、全面开放、不断生成、语用和感悟有机结合。学生在心驰神往的语文课堂中感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王秋萍 《宁夏教育》2014,(12):10-12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受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融入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生命,同时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有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A4):45-46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命,已是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责任。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经过实践,作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研读教材中归纳生命教育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在课外拓展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在作文训练中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之义,以一堂对话式思政课教学为例,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启发学生领悟人生哲理,收获对生命的感悟,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的目的。思政课教学中要重视生命教育资源的挖掘,要重视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在对话中感悟生命,重视思政课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关注学生生命与成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质的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深入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可以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追求过程。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忽以走进课文内容深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文本中的生命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