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蒲松龄的《狼》,人们向来对狼的评价与分析总是持否定态度,对它们呲之以鼻。它们阴险、狡诈、贪婪,为我们所唾弃。但是我以为,蒲松龄笔下的狼,它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灵性、机敏及团队精神,却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在这一篇文章里,蒲松龄为我们描绘了两只狼,它们在这儿不仅仅是两只动物,而是两个具有思维能力、并且具有一定情感的人。这或许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吸引人的地方,他总是能把自然界的一切都赋予人的特性,正如郭沫若所说的“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文中两狼配合默契,伪装表演非常到位,写道:“少时,一狼径去,其…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积极体验、合作、实践,为学生构建出了一种民主而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夫从市场回家,应该听说过路上会有狼出没吧.即便是不读书不看报,也许手机不是3G的,不能上网刷微博,总要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吧,就算这也没有,总能听到些街谈巷议吧!光低头卖肉不抬头看路的童鞋伤不起啊!如果他知道路上有狼,就不会这么晚回家,或者会和同村到集市上买臭豆腐的张三、买麻油的李四一起回家啊!  相似文献   

4.
《狼》这则拟人的寓言是以屠夫战胜两只恶狼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两三百年以来阶级斗争的社会现实。 作者蒲松龄是个清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蒙塾里教书,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对人民生活情况比较了解,因而写了《狼三则》寓言,被收集入《聊斋志异》里。本文是其中的第二则。全可分为故事和评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分为五层。文章短小精悍,情节曲折,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5.
与小偷斗智     
一个自称“潇洒的小偷”的女盗,给一家珠宝店发了一封偷窃预告信:这几天,我就去取“人鱼之泪”啦。我想,它配我的蓝色晚礼服是再合适不过的。“潇洒的小偷”所说的“人鱼之泪”是一对镶嵌着许多绿宝石的豪华耳环,价值数亿日元。然而,珠宝店的老板对防范“潇洒的小偷”早已胸有成竹。那么是什么对策呢?  相似文献   

6.
读着蒲松龄的《狼》,你是不是只觉得屠夫机智勇敢?其实换个角度来读,你会发现狼是很聪明的。毫无疑问,狼是本文的主人公,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狼,将狼的智慧描写得淋漓尽致,不少读者却被作者文末的议论迷惑住了,狼成了被谴责的对象。其实教材中的《狼》是节选,文末的议论也只是就这一件事的议论。文中三则故事,都是狼和屠夫斗争的故事,故事的结局都是以屠夫的胜利而告终。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三个故事都是屠夫胜利,就归纳出:“人是一定能战胜狼的,因为人有狼不具备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倍速学习法·七年级语文下册》),细读全文,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单看节选文段末的议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似乎蒲松龄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其实狼(三则)文末,作者还有一段议论:“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也可用也。”意思是说,若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夫身上;那么屠夫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作者蒲松龄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能战胜狼的,也只能是这些残忍的屠夫,其他人未必能战胜。大千世界的人并不都是屠夫,残忍的屠夫也不能作为人的代表。所以说人是一定能战胜狼的,未免有点儿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7.
根据"假"的词义发展轨迹,可以判定:在"假寐"这一固定结构中,"假"义为"非正式","假寐"的本质意义即"非正式睡眠"。这种"非正式"可以有多种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没有睡意、衣冠不除、时间短暂等。表示这些外在形式的意义是"假寐"的临时情境义,它只在特定情境中成立。将蒲松龄《狼》中"假寐"一词解释为"假睡"或"小睡"都不合适,前者只是揭示了其某一临时情境义,后者连临时情境义也未能准确揭示。合适的做法,是将该词的本质意义和临时情境义结合起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正让电视根据你的情绪自行选择你想看的节目,让生物钟停止我们将不会变老,人机合并让我们真正成为网络的一部分……你没看错,从来就不缺乏奇思妙想的人类,也许很快就会将这些变成现实。情绪感应电视累了一天回到家,你须要看点好玩儿的节目提升一下情绪。充满挫折地选了20分钟频道后,你终于找到了要找的节目,这下可以踏踏实  相似文献   

9.
贾叶红 《福建教育》2011,(1):128-128
儿子5岁了,学跆拳道已经5个多月了。每星期六上午8点,他都是高兴而去,快乐而归。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星期五的晚上,儿子就开始不停地唠叨:“妈妈,我不喜欢星期六,我不想去练跆拳道了。”  相似文献   

10.
11.
<正>首先,想象应来源于生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所以,想象绝对不是无边境的,一定要让读者觉得与生活有联系。其次,想象要合理和丰富。在《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的愚蠢、大臣的虚伪都是合理的想象,作者借此揭露和批判当时上层社会的丑恶面孔,呼唤追求真善美。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五次划燃火柴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是作  相似文献   

12.
正用吸管和小磁铁等巧妙组成"磁力几何教学具",帮助老师随心所欲地搭建自己想要的立体图形;创设"悬浮活动式儿童安全游泳池模型",让孩子可以安全戏水、游泳;依靠太阳能与蓄电池的电能提供动力的"太阳能电动车",让充电烦恼一扫而光……这些"金点子"都来自于一名高中学生——俞少聪。要问这些奇思妙想都从哪儿来,俞少聪的父母、老师、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两个字——爱玩。  相似文献   

13.
<正>狼是最能引起人兴趣的动物之一,也许是因为这种动物的特性吧。演化把它们塑造为在空旷草原上结群生活的善于奔跑的动物。它们热爱吃肉,合作猎捕大型动物,雄性狼把食物带回家庭,供给妻子和孩子。这一切都和人类是如此接近,有时候,甚至比黑猩猩和大猩猩,这些正牌的人类亲戚,更让我们感到亲切。狼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它太像人,我们情不自禁要将它"人化",同时也太像狗了,我们(至少是在面子上)不愿做狗,于是,人更加神往狼。  相似文献   

14.
在孩子的眼里、心里,总有我们看不到、想不到却趣味无穷的世界,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创设出想象的空间,才能让他们乐于想、乐于写。在奇思妙想的"梦境"中,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与日俱增,一起快乐地想、写,写作也就不再可怕了。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与酒     
酒在蒲松龄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蒲松龄与酒的研究,有利于丰富蒲松龄行迹研究和蒲松龄精神世界研究,同时,也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聊斋志异》大有裨益。本文拟从蒲松龄的生活与酒、蒲松龄对饮酒的态度、酒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起来的千余年时间里,和科举制度关系至为密切的文人,大约可以说无过于蒲松龄了:他几乎终生在科举应试的泥潭中挣扎,而且在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写作生涯中屡屡以之为题材。蒲松龄出生在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个世代耕读之家。祖上虽然没有出过什么高官显宦,可终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到得蒲松龄一代,其家虽已很消乏,但琅琅书声并未绝响。其父蒲槃虽因家计艰难,加以二十几岁尚未能掇一芹,于是弃儒经商。不过待到家境亨泰以后,便又“不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与契诃夫,主要成就是短篇小说。蒲松龄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并擅长诗词古文,对俗文学的造诣很深。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共四百九十一篇,大部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特别是作者驾着幻想的彩翼,“出入幻域,顿入人间”,既有奇幻的故事情节,又能清晰地映出世态人情,给人一种迷离胧朦而又真切如见的艺术美感。《聊斋志异》以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及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而契诃夫则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兼戏剧家,  相似文献   

18.
鉴赏《狼》的写作艺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狼》中的用词及白描手法的运用等,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9.
<正>他,品学兼优,就读于一所学霸云集的省级重点中学,自幼酷爱发明创造;他,善于发现创新,在高二时就有了两项创造发明,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他,回馈母校,在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成立了校园发明专项基金,专门帮助那些有发明想法却缺乏资金的同学,支持他们完成科技创新梦想。他就是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徐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位科技创新少年的世界,看看他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发明。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忽然发现船后紧跟一枚鱼雷,轮船无论怎样也摆脱不开这枚鱼雷。人们焦急地站在船尾,眼瞪着鱼雷表现出绝望的神情。这时,一位青年自寻开心:“大家都鼓足气,把鱼雷吹开就是了。”这句话却启发了船长,船长拿过船上的水龙头,加足马力,对着鱼雷急速地喷射过去……奇迹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