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久红 《文教资料》2008,(15):77-79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摄影创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人们对摄影美的认识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当下很多摄影作品过分求"虚"而忽视"实"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摄影创作中恰当处理虚实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刚 《考试》2011,(Z4)
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现象。例如: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相似文献   

3.
诗歌鉴赏常会用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那么到底什么是虚实相生呢?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艺术处理中离不开虚实关系。虚实相生,互变.构成中国画艺术处理的重要手段。中西虚实观在中国画创作中沟通、运用。  相似文献   

5.
虚实相生是常见于诗歌、绘画、书法中的创造和开拓意境的艺术手法。所谓“实”即据实描摹,是眼前之景,当下之境;所谓“虚”是指虚拟想象,是想见之景,虚设之境。虚境可以是过去或未来之境,也可以是神幻或梦中之境。虚境和实境既可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虚实相生是诗画交融的契点与解决方式之一,文章从创作和接受两个层面分析了诗画交融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所谓虚实相生,原本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运用这一手法的成功范例。如“竹锁桥边卖酒家”,据说那高明的画家并不是将酒家、人物、酒坛、小溪、竹林等等什么都画出来,而是只画了小桥流水、一丛青翠的竹林、竹梢上斜挂的一幅酒帘。再如“深山藏古寺”,也只有高手画的是一个和尚在山脚的溪边汲水。不难看出,绘画中“虚实相生”实际上是一种含蓄技法、空白艺术。作力求通过有限的“斑”让读去窥视完整的“豹”,从而达到以最小的篇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虚实相生与意境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的形成是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的结果,它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实)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由实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及幻想形象(虚)的总和。它在老庄、魏晋玄学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终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美学所遵循的重要准则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诗歌注重虚实辩证统一。本文以部分古代诗歌为例,对其以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的写法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虚实论是我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审美概念,它能充分地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等途径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大大地丰富文学的审美空间,增强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推理的目的在于使前提的真传递到结论,因而必须舍去前提中的假值。结论是以扩大断定范围的方式必然地保有前提的真。在验证推理是否有效时,将前提的真与假值均考虑在内,看结论是否完全包含了前提断定的事态(真),以确定推理是否必然有效。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将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与画家情感相交融的一种境界,更是画家修养、气质及内心精神世界的真诚流露。中国油画风景经历几代艺术家的艰苦探索,通过对西方风景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从中找到中国写意油画风景自身的存在价值。营造美好的意境,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中国民族传统的美学理论对中国油画体系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它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性的角度和根本性上来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根本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核心,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内在统一的.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绘画笔法中的勾、勒、皴、擦、点无不是以线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的。线条统领了中国绘画。用笔用线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传达画家人品、修养、气质和精神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和西方,历代都有关于诗画优劣的争论。在西方,诗画孰优孰劣,两派各执一端,势均力敌,但在中国传统诗画理论中,"诗优画劣论"一直占绝对优势。从顾恺之最早注意到绘画的缺陷开始,"诗近全能/画有局限"的观念始终盘踞在人们的脑海中,诗画的高下优劣之争出现了"一边倒"的异常局面。邵雍的两首议论诗为我们指出了这种现象的根源,即中国文化的独特模式。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特有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并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在起步时就为“中体西用”说“误导”,陷于“体用两撅论”的泥潭,在其后的发展中一直排斥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精神。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应该回到“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而不是传统儒学,以“拿来主义”精神,吸取中外历史上一切有用的思想资源,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线条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应用广泛,同时,也是钢笔画中覆主要的表现方法。文章探讨了中国书画线条在现代钢笔画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与手法,研究了钢笔线条在吸收中国书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洋钢笔画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它对丰富钢笔画绘画语言、推动钢笔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与人生——谈吕进先生诗学观中的生命“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诗”这是一个不断被言说的过程。作为诗人、诗评家的吕进先生,以他对诗化人生的追求,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真诚的回答。从他的诗学观念中,我们看到了他怎样从“诗”的本真诠释到对生命“本真”探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字形对训诂的影响在各种训诂学著作中都有所论述。而关于训诂对字形的影响的论述却并不多见,可见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从字形对训诂的影响与训诂对字形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训诂和字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