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提高思维效应,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时代感,想就马赫的“思维经济原则”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一提到“思维经济原则”,就不可避免地要说明:列宁是在什么背景下批判这一原则的,主要批判这一原则什么问题?其是否还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
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是列宁早期重要的理论活动。列宁科学地鉴别、处理与描述了俄国经济数据,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混乱的经济定义和粗糙的统计方法;以服务于认识社会有机体为原则,“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还原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图景。列宁系统概述了资本主义经济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封建主义经济在俄国衰亡、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扩张不可避免,批判了自由主义民粹派“经济浪漫主义”的狂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在十六要素中列宁对辩证法做了多角度的考察,但是,它的基本方向,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列宁反复强调,人的认识就是主观对客观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就是思维对客体的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永恒的过程。十六要素第(1)条“观察的客观性”,说的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观察”说的是一种主观活动,“客观性”是指主观活动和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客观实在,就是“观察现实、接近现实”。这里始终有“观察”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理论的一个重要难题就在于,辩证法固然首先是客观世界中先于人的思维而存在的“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恩格斯语)的体现、但是,人们如何能够认识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呢?所以,考察一种辩证法思想,实际上等于首先考察它如何反映客观存在的辩证法的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当然,这种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同时也直接体现着主体自身的思维活动是否具有辩证性质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列宁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如何在概念的逻辑中表达它”。①黑格尔说:“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  相似文献   

5.
在补充申诉的第二部分,杨献珍着重陈述了他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艾思奇对该书的错误认识和观点。他说,《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自始至终都是指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理论。那么,列宁承不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中的“同一性”,根据毛主席的解释,就是“互相联结”的意思,“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就是说思维和存在之间有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了解,应当肯定列宁是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这样的现代阅读理念,必须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教学模式-批判-对话式教学模式。所谓“批判”是指“反向思维”或“反抗式思考”,目的在于避免思考本身陷入单向思考模式,它包括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本身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成果,被列宁誉为“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著作”。在《资本论》中,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但是在考察这种统一之前,必须首先对它的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反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它的曲解和攻击。  相似文献   

8.
日本名作家小林多喜二读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书,读到考茨基的错误观点时,就把下面的列宁对这个观点的批判用一张稿纸遮住,自己先想想考茨基的观点错在哪里?自己应怎样批驳这种观点……经过这样一番思索,他才继续读下文,如果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找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这样就对列宁观点的认识深入了一步。这就是“预测读书法”。“预测读书法”促进了读与思的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读书效率。它告诉我们: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题目或内容正好是自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去年12月号“人民教育”陈友松的“凱洛夫新編教育学簡介”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本書也反映了批判斯大林以后的某些看法,例如强調列宁关于文化教育的遺教,書中引用斯大林的話几乎沒有,而引列宁的言論却有二十处以上”。在著作中不引用斯大林的話就算是反映了批判斯  相似文献   

10.
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被迫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地通过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首先从实践方面肯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市场化探索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路线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取消派”主动放弃和否认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逐渐背离党的斗争原则和策略,进而分裂了党的政治力量。列宁对“取消派”破坏党组织的错误行为进行了系统批判,在党的组织原则方面重申无产阶级必须领导革命,明确坚持两条战线斗争,强调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列宁对“取消派”组织原则的批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抵御错误思潮、增强斗争意识、确保党的长期执政提供借鉴,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晚年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蕴含着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可以将其归结为“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切都在于实践”和“问题在于掌握分寸”等。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向方法论的具体转化,显示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深刻把握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辉。深刻把握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思想蕴涵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人们深化理解和认识其思想精髓与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一) 是谁对测量和测不准关系的理解中包含着科学上的错误? 甲:不久前看到何祚庥先生与你商榷的一篇文章《评所谓“对主客体不可分割性的再认识”》(载《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以下简称“商榷”)。在这篇文章中,何先生再一次批评了你关于微观认识领域中存在“主客体不可分性”的观点。这次批评有何新意? 乙:新意主要有两点。第一,把我的观点同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批判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批判思维(criticalthinking)泛指个人对某一现象和事物之长短利弊的评断,它要求人们对所判断的现象和事物有其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虽然批判思维可谓个人治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突出表现,但东西方学者在其形成和培养的传统认识与教育实践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着重探讨其差异表现,并就西方当前的批判思维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提出四点建议。 一、西方学者对批判思维的认识及其研究 (一)西方批判思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0世纪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热点。例如在美国,…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本组织原则。但是,近几年来,一些文章在“再认识”、“再思考”的名义下,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种种疑问甚至非难。李贺林同志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再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一文就认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就是集中制”;各国党“照搬照抄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是“思想僵化的突出表现”;毛泽东“曲解”了民主集中制;“应该用‘广泛的民主制’取代‘民主集中制’”。该文的这些观点很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基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侵略扩张乃其主要特性的认识,围绕着“帝国主义是革命的第一仇敌”这一中心对其进行了深入批判。批判中,陈独秀有意识的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经典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依据国民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侧重于批判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性。这种批判,促进了反帝意识深入人心,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从思维方式的视角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剖析,文章认为,第一,对片面,偏狭的认识,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手段等方面的认识,自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是“邓小平理论”是以形成,完善的主观前提和内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逻辑结果,第二“邓小平理论”蕴含着一套既区别于“乌托邦”式的虚无主义,又与实用主义有严格界限的思维逻辑,它的根本特征即是“求本务实”,它具有坚实的历史性,科学的辨证性,深厚的实践性和丰富的创造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点,我们今天学习“邓小平理论”之关键就是要把握它的思维逻辑以及该思维逻辑的独特品质,自觉转变我们的观念,降低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批判诡辩论的哲学家。他把诡辩论看作是一种以荒谬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思想方式,”即形而上学方法,指出“辩证法切不可与诡辩相混淆,”从而揭露了诡辩论反辩证法的内容和实质。这是黑格尔反对诡辩论的一个重大功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黑格尔对诡辩论的批判,列宁许多著作,特别是《哲学笔记》一书,常常加以摘引,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黑格尔批判诡辩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是值得我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批判继承的一项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9.
猜想与反驳——论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指研究者应具有批判理性,运用批判哲学思维进行教育研究,在批判与认识中进行教育创新,最终目标在于追求教育的“解放”与合理状态。目前,教育研究中存在假性繁荣、教育异化现象及教育的“螺旋式”发展,教育呼唤教育批判。教育批判对教育的发展具有认识功能、解构教育霸权和学术规范功能。教育批判在目前我国的教育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列宁的文学思想是一个极丰富的宝库,它既是理论的原则,又是方法论的原则。以往人们对前者的认识和研究充分一些,对后者的认识和研究则相对差一些。在苏联,卢那察尔斯基首次系统地阐明列宁的文艺思想,最早阐发列宁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他在为苏联列宁文艺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的专著《列宁与文艺学》(1923)中,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