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国际新闻编译的国际传播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 《青年记者》2007,(22):66-67
国际新闻和国际新闻编译定义界说什么是国际新闻?可能有人会认为"国际新闻就是来自外国的新闻"或"国际新闻就是国际间的新闻流动",但这些解释并没有对国际新闻的性质、任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传播对一个国家塑造其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国际新闻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的影响,从日常新闻和突发新闻两方面展现了目前新闻播报的现状,并以中国时政新闻传播为例,分析在目前中国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4.
张旺斌 《东南传播》2011,(12):57-59
新闻传播与文化紧密相关。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造、传承和发展。新闻是文化的载体,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内含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国际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及文化产品,更是折射了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价值标准。国际新闻在文化价值的建构、文化价值的增殖等方面都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信息洪水浪潮中的国际新闻也会给受众带来价值判断方面的迷惑。国际新闻传播要在传承文明中沟通中西,这样才能为人类的价值选择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并且促进构建人类更加健全的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法研究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2007年该领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学界甚至对传统的"新闻法"、"新闻传播法"等概念本身提出商榷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有学者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模式改变,"新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叶,新闻传播活动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协调各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加强新闻传播界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世界新闻传播的良好秩序,国际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10年,国际期刊业联合会在布鲁塞尔宣告成立。1916年,第一届世界报业大会通过了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沃尔特·威廉主持制订的《记者守则》,使之成为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1926年,第一届泛美报业协会通过一项规则,旨在协调美洲国家之间的新闻传播活动,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正确而真实地报道新闻,不在报道中掺…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世纪的信息全球性传播浪花潮,国际新闻传播加速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它使信息量进一步增加,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拓展。然而,任何国家的对内、对外新闻传播都不可能不受到控制,就连美国这个倡导信息化最起劲的国家,也存在信息过滤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如从1982年中国国际新闻专业的创建算起,国际新闻的专业教育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30年中,由于教育取向的不同,形成了诸多不同的类型.而新世纪的国际新闻与国际传播教育业也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几个较为明显的阶段.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培养人才教育仍然在一些问题上不够明确,有一些困惑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9.
高发照 《青年记者》2012,(23):26-27
教育新闻写作首先要揭示教育领域新趋势并提出新问题;其次,教育新闻的写作语言带有浓厚的"专业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新闻与人文精神传播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更好地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播,就要在教育新闻的写作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际新闻的传播质量。作为向国际宣传我党和国家战略旨意的一个重要窗口,国际新闻传播的责任和意义任重而道远。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开放性的国际环境为我国国际新闻的传播带来重大的机遇,也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砝码和保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加深对国际新闻的传播思考,增强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力。站在全球化新闻传播的制高点上,形成与我国大国实力相匹配的传播能力,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发挥大国的优势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CNN国际新闻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颖 《新闻前哨》2004,(4):37-39
凭着遍布全球重要城市的记者站的努力,CNN(美国有线新闻网)每天都能获得并及时播出充沛的新闻和信息,它已经超过英国路透社,跃升为举世最大的新闻收集、播出机构。2001年9·11事件、2003年伊拉克战争,CNN国际新闻报道都成为国际电视传媒的主要新闻来源。其传播策略引起国际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角度铺陈国际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为中国国际新闻传播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三块"短板"当前,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和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短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过度关注欧美中心的目标市场和受众,忽视了"西方路灯光影以外的世界"——即过去所谓的"第三世界"国家。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我国具有特殊地缘政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从1907年柯恩发明传真电报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闻图像传播,到"嫦娥一号"卫星从遥远的太空发回月表照片,时间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从摄影照片到三维动画,从模拟信号到数字通信,从异地传播到星际传播,新闻图像传播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发展之路,也推进了媒体传播力的价值回归.营造良好的新闻图像传播环境,不断提高图像传播的质量与效果,充分发挥图像传播的优势,是"读图时代"提升媒体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沈惠娜 《东南传播》2012,(11):87-88
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近20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其媒体还是教育领域,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开放"、"去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思维浪潮。可以说,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台湾媒体产业政策开放,传播系所剧增,新闻传播教育自成一景。本文就这段时期,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特色、问题试作阐述,以期对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有所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1.西方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1895年,德国学者科赫教授在海德堡建立了最早的新闻理论研究机构。由于报业竞争日趋激烈,促使办报人不仅要知道办报方法,还要掌握新闻工作的规律,从而逐步形成新闻学的理论体系。继德国之后,报业发达的美国也开始重视新闻理论研究。20世纪初期,西方新闻理论形成两大派别:以德国为代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进行跨文化新闻传播时,会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在信息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新闻传播,通过新闻传播效果的提高,提升我国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现状的解析,研究提高新时期我国跨文化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理念由“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进阶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理念、对象、模式和方式上有所调整和转变通过阐述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分析了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在会上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主题研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闻传播不再是一味地陈述某个新闻事件,而是要发掘新闻事件中的美学,引起受众审美心理的共鸣。在新闻传播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让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广泛青睐并且在日益竞争中占领主导地位,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闻的审美传播学研究作为新闻传播研究的薄弱环节,一直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本文拟从新闻的审美构成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中信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判断,总结了审美传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全面提升新闻传播中审美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