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5年起,湖北日报《文化天地》副刊以“积极追踪文化热点,及时报道文化新闻,努力适应文化需求,正确引导文化消费”为宗旨,推出了类似文化新闻分析或曰热点透视的栏目“文化聚焦”.两年来,副刊编辑以“树精品意识,创名牌专栏”为目标,精心经营这一热点栏目,截至1997年3月底止,共刊出各类文化热点报道95篇,总字数约20万字,努力保持了较高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由于“文化聚焦”专栏立足湖北武汉,取材荆楚大地,以开放的眼光跟踪文化生活热点,着力展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身边的文化风云,剖析众所关注的文化现象,积极影响社会文化时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和有关方面的普遍好评.两年来,该栏目先后有十多篇报道被中宣部《新闻舆论动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出版报、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上海文化报等传媒摘发、转播和转载.专栏先后被评为第8届中国报纸副刊评选“好专栏”奖、湖北省好新闻奖.’96《湖北年鉴》专条介绍了“文化聚焦”专栏.(一)就已刊发的热点报道而言,“文化聚焦”专栏的选题范畴涉及文化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以及精神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具体内容涉及到农村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礼仪文化,涉及到文物保护、方志编修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报纸的系统整体中,副刊是一个重要的小系统。忽略它不仅影响其独特功能的发挥,而且必然削弱报纸大系统的整体功能。报纸副刊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属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文化效应。副刊与读者的关系决定了它的首要特性:广延共赏性。失去读者,副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报纸副刊必须根据读者文化心理需求来确立自身应有的文化功能。报纸的传播比起任何书刊都更为广泛,作为报纸一部分的副刊自然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既是最广泛的,同时又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读者。面对这样的读者系统,副刊文化必须具  相似文献   

3.
构成行业报风景线的行业报副刊,不仅经历了行业报自身的发展变迁,而且在报纸副刊领域,也走过了同样的光荣和彷徨之路。伴随着部分行业报副刊的退出,还有一些行业报副刊和其他综合性报纸留存的副刊一样,努力开拓新的生存空间。立足行业,从社会热点切入中国沸腾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日益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热点与焦点,观察城市,“记录城市变迁、记录城市发展、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当前城市报道提出的要求,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人民铁道》报副刊《汽笛》于1950年10月11日面世。作为有历史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如何以自己…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文化的副刊,首要优势是,它以整个地域文化环境作为生存空间,可以从这片沃土中获得取之不尽的养料和水份.其次是地报副刊的内容与地方读者在空间、时间、心理上存在着接近性,这是相互沟通、激发共鸣的天然捷径.地报副刊这两点优势,加之传播空间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及时性、文化效应的共赏性,决定它在弘扬地方文化、更新地域意识方面有着其它文化媒介无法替代的巨大潜能。所谓弘扬地方文化、更新地域意识,即通过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作用,以及改造与重建,不断更新地域文化心理、完善地域社会性格。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同这一地域文化心理、社会性格的更新完善必须是同步的,否则,发展将失去深层的动力,腾飞的翅膀将愈来愈沉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在这场大变革中,古老的中国不仅从外在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方面发生巨变,而且在内在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精神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整个社会系统的震荡和各种各样的反应,社会问题大量出现,社会热点演变更迭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如何科学地认识社会问题、社会热点的属性?社会问题、社会热点的报道原则是什么?在众多的社会问题、社会热点面前,像大众传播媒介这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工具,负有重大的使命,它必须不断地观察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以舆论力量推动社会问题不断转化、解决;必须不断地运用自身的引导、疏导功能,对社会热点进行评论、裁定,发挥社会热点的正面效应,削减或抑制其负面效应,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6.
网络,改变了副刊的传统生态,它逼迫副刊人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和新时代时尚阅读的需要,副刊必须取悦读者、指导读者.副刊,必须寻找改良措施,应对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担当文化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南京日报》全新改版,副刊按照报社"责任铸就形象"的总要求,突出"以和谐理念打造和谐副刊",推出了一些全新的副刊版面,得到社会好评,很好地发挥了党报副刊在体现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中应起的作用。我们将这次尝试归纳为以下三点。"以人为本",根据读者需求设置副刊版面,体现和谐文化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正校报副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个性鲜明独特,富有文学色彩且与学生校园生活极为贴近。提高校报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解决校报副刊稿件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网络环境下校报副刊的发展途径,是校报副刊编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校报副刊编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校报副刊编辑应该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审视现实情况,把握好时代精神,弘扬科学,追求真理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人文素养。1、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与新闻版面存在不同之处,但报纸副刊附着在新闻媒介却是无容置疑的事实,所以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还具有新  相似文献   

9.
报纸副刊是一份有影响的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因其题材、体式的多样灵活而具有涵盖面广的特点.整体而言,它包括重大新闻、社会热点与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如何推进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发挥报纸副刊应有的文化功能,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回顾历史,作为一种新闻文化的传统精神资源,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等著名报纸副刊至今仍有其独特的价值.这些报纸副刊启蒙大众,传播新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以上述几家副刊为个案,探讨这些副刊的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化报道以文化现象、文化名人以及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相比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报道为读者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好副刊尤其是文化报道已成为都市报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新闻中进行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毫无疑问,新闻应以正面报道为主。但在报道大量成就、经验,发挥重要的鼓励、激励和示范等教育作用的同时,积极地、正确地开展批评性报道,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社会,帮助人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看待生活。批评性报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公开性,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帮助人们改进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前进。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传承。报纸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传承文明、记录并推动人类进步的历史使命。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特别的舆论阵地,在宣传文化、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和文化出现多元化.网络等现代传媒业快速成长。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高职院校报已形成了四开四版小报的固定版式,并从创立之初就延续了中国报刊的副刊传统,一般将第四版开设为副刊版面,发展至今.它不仅是高职院一块重要的舆论阵地和文化园地,还承担着拓宽报道领域、提升报道深度、提高报纸品位、活跃报纸版面以及培养校园文学艺术爱好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副刊前面冠以“文艺”,是因为文艺副刊已经不能涵盖副刊的全部,而仅仅只能属于副刊的一个组成部分。副刊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中纯文学的文艺副刊,它的触角正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教育、金融、法律、休闲、收藏、婚姻家庭、文化娱乐之类实用性副刊不断冲击人们视野并且不断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文学副刊普遍存在格调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和人们在情感观念上的起伏变迁视而不见,认为小小的副刊无法担此重任-而对生活中的小情调、小情感,却极尽铺张与渲染.这显然是文学副刊的误区,要让文学副刊真正成为反映社会文化思想的标尺,就要求编辑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副刊,在革新求变中为它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7.
副刊与报纸其他各版比较,特点在于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文化,写作上注意从侧面取材,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时事副刊是以国内外时事为主要内容和写作依据,运用副刊形式和副刊编辑手法制作的专版.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反映世界各地的人、事、物,又介绍古今中外的史、地、文等.有人对时事副刊这样评价:它犹如一部世界百科全书,"方寸"之中容有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新型报纸副刊名家云集,积极引领时代文化潮流.它们在传播新思想,建设新文学、促进现代中国文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当时影响较大的<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为个案,把副刊作为一种媒介文化方式,从副刊文化主体与副刊文本建构这一视角,探讨副刊文化主体的形成,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对副刊编辑理念、编辑形态等文本建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只要能够抓住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调整办报思路和视野,贴近读者,引领人们的精神需要,报纸副刊就一定会有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报纸副刊的肇始者,它也开创了中国报纸140年来"凡有报纸必有副刊"的传统.报纸副刊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纵观中国报纸副刊自近代产生、发展至今的状况,可以看到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纸副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